原创|老板准备把公户这100万收入隐瞒了,咋做账?

案例阅读

我公司销售收入100万元准备进行隐瞒,则在两套账模式下,直接不入账,但这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钱不能进入公司对公账户,走老板个人卡。因为如果不这样,银行的对账单就与报表收入对不上,稽查时很容易被逮住。有时间对方公司一定要把款项打入对公账户,没有办法,我们是不入“主营业务收入”,却挂在其他往来科目之中,达到隐收入的目的,有何风险?

这样虽然可以不再隐瞒货币资金,但会对会计核算本身产生巨大干扰,主营收入下降,企业非经营性负债上升,这会导致报表结构不正常,从而检查人员可以从报表分析上找到突破口。

比如要对收入资金的流入找到“入口”,一般的手段就是“挂往来”,这样会导致往来科目不正常。同时还需要对隐瞒的成本找到“位置”,其结果就是资产类科目比例失调,会出现一些长期的挂账的科目。检查人员通过这些不正确的会计处理,可以寻找到突破口。

例如,有家企业把收入隐蹒后,挂在“其他应付款”上,形成了负债;同时,把对应的成本挂在“在建工程”上,形成了资产。由于这两样负债与资产无法冲销,只能长期挂账,并积累增大,就会导致资产负债表“比例失调”,从而让检查人员十分肯定地怀疑企业会计核算有假,给稽查人员指明方向,应该先从“其他应付款”和“在建工程”科目入手检查会计核算与报表是对企业经营的记录,有什么样的行业与经营特点,就会有什么特点的报表。

在行家眼里,报表就像张个人肖像,如果肖像上眼睛变很大嘴巴鼻子变很小,他们不会认为这人长得很卡通,而是会认为,人还是正常人,只不过肖像被人为处理过了所以,账面数量是否与行业常规相适应,是否与经营发展相适应,报表结构、钩稽关系是否有异常,都是可能被检查人员关注的风险点。

在种种检查压力之下,一些会计在不偷税的情况下,也开始追求把账做得“完美”,不使之产生一点点不合常规的异常,认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税务检查的风险。

比如,有位会计曾问:“如何来把握合理的成本与费用构成比例?”对于这个问题,标准答案本来只有一个“据实”。真实的就是合理的,就不应该担心。

但是,实务中有时身正也怕影子歪。业务中的特殊性会导致财务数据的波动,这些波动也会引发税务稽查的关注。那么是否应该对这些本质上说属于正常的波动进行调节呢?

以发票为例、有的会计怀着对发票的崇敬之情,总希望让发票开票金额恒等于申报的收入金额,如果不等就觉得浑身不对劲。但对于某些行业而言,如果发票开票金额恒等于申报的收入金额,检查人员反而会认为企业有人为调控收入从而隐瞒收入的嫌疑。

比如,有些行业本身就存在零售业务,或销售给不需要发票的个体户、小企业的业务。同时,很多情况下,会计收入、企业所得税收入、流转税收入发票金额之间确实会存在不一致。如果全部整齐划一的恒等,就像没有零头的金额一样可疑,反而会让检查人员增加怀疑度,怀疑你有未开发票的收入没有申报。

可见,会计不能完全按税务人员的怀疑思路来做账,有时去猜测税务人员尤其是税务检查人员的做法,反而会适得其反。不如严格按会计处理来做账,并确保相关证据、凭证的充分。在“身正”情况下,“影子歪”若引起稽查人员的关注,反而会白白消耗一些他们检查的精力与时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