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多年前的木头长啥样?杭州首次展示良渚巨型木构复原件

图为展示现场。良管委供图

五千多年前的木头长啥样?它们从哪里来,有什么用途,又是怎么被发现的?7月8日,2021“杭州良渚日”暨良渚文化周活动继续“上新”——“宫殿巨型木构”复原展示区正式开放,浙江杭州首次展示良渚巨型木构复原件。

2019年7月6日,良渚古城遗址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为纪念这个意义非凡的时刻,杭州从2020年起将每年7月6日定为“杭州良渚日”。

7月6日至12日,为期一周的2021“杭州良渚日”暨良渚文化周活动在杭州举办。“宫殿巨型木构”复原展便是其子活动。

知来处才能明去处。为了让大众了解这些巨型木构背后历史和考古故事,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管理委员会(下称:“良管委”)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莫角书院和“宫殿巨型木构”复原展示区现场,开展了一场关于“宫殿巨型木构”复原展示解密分享会。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王永磊是“宫殿巨型木构”的发掘者,也是“宫殿巨型木构”复原展示工作亲历者。

图为展示现场。良管委供图

随着他的讲述,时间回溯到2015年的冬天,“为了解钟家港古河道的堆积情况,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在钟家港河道南段进行考古挖掘。没想到竟然挖出了对良渚考古意义重大的巨大木构件。”

发掘出土巨型木构件长短不一,最长的高达17.2米。自此,关于木构的猜想未曾停歇。

王永磊考古发现,巨型木构件跟良渚宫殿区的建造是同个时期,在其表面可以看到加工痕迹,比如5号木构件凿有39个排列均匀的方形卯孔;最长的14号木构件保留了原木的形状,但两端都留有牛鼻型穿孔。

专家大胆推测,这些巨型木构可能用于特别恢宏的建筑建造,通过水路运输来到这里。根据巨型木构的尺度和形态,未来或许能还原良渚时期的宫殿建筑。

但这批巨型木构真的是用来建造宫殿的吗?王永磊表示,目前还无法给出定论。

现场有观众提问:“展示在探坑内的6根木构件,是原件吗?”

“它们不是真的,但是真实的。”负责此次“宫殿巨型木构”展示设计的郑恺琛回答,展示的巨型木构是根据考古发掘的原件加以3D扫描之后,利用数字模型1:1精准复原而成。无论是摆放位置还是视觉外形,几乎和发掘时的原件一模一样。

“依托挖掘文物时采集到的三维数据,20台3D打印机昼夜不停工,最终将6根木构件分段打印出来。”郑恺琛介绍,这种数字化新技术大大避免了翻模及脱模过程可能给文物造成的二次伤害。

“这是我们首次运用3D打印技术来'复原’木构件,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良管委文物与遗产管理局副局长孙海波表示,巨型木构是五千多年前良渚文明的实物证明,大众只有到现场亲眼看了才会被震撼到,感受到来自良渚先民的智慧,展开对良渚空间的无限想象。(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