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中“将军“大黄的妙用
大禹治水的故事,妇孺皆知,以通为用的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主旋律。对于中医而言,“六腑以通为用“尽人皆知,,然而,一身上下,何处可以一刻不通呢?
黄山黄河黄土地,黄天黄帝黄种人,中国是大黄的故乡,远在两千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藏。”。历代医家对大黄非常推崇,善用大黄,常有出奇制胜之效果。清·袁枚赞曰:
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竞救白云夫。
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
岂有鸩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夷吾!
全家感谢回天力,料理花间酒百壶。
原来,袁枚病痢,医用参芪补药,病遂大剧。其老友张止厚馈以所制大黄,医者惊恐,袁毅然服之,三剂而愈,于是赋诗致谢。诗中所云“将军”,乃大黄是也。
大黄属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南大黄的根茎,因本品色黄,故名大黄。又因其功能推陈出新,极为峻快,如戡定祸乱,至于太平,故又有“将军”之号。明代张景岳还把大黄、附子称作药中之良将,称人参、黄芪为药中之良相。大概是由于它的药性峻猛,有冲墙倒壁之力,因而古人又美其名日“无声虎”。此外,尚有火参、肤如、破门、黄良、蛋结、锦纹等别名,各有含义。大黄主产于四川、甘肃、青海、西藏以及云贵等地,均以质纹、颜色而分优劣。概言之,是以外表黄棕色,锦纹及星点明显,体重,质坚实,有油性,气清香,味苦而不涩,嚼之发粘者为佳。如有红筋起,色鲜黄者为锦黄,最为上等,多产于四川的汶县、灌县,陕西的长安、汉中等地。其他产地如山西五台山的台黄,岐州的岐黄,四川雅州南川县的雅黄,云南的云黄等,均属品质兼优的地道药材。凡临床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对大黄的产地颇有鉴赏力。如已故名医岳美中就深有体会地说道:“对胃肠蠕动力,以北大黄为甚,四川和陕西大黄则柔和一些,河北的大黄横劲大,用后腹痛。使用大黄是为了通下,因此,最好有顺劲,才能达到目的。”如果没有长期的潜心研究观察,是很难达到这般出神入化的地步。
善用大黄者当以仲景为最。如仲景治阳明腑证的三承气汤,治结胸证的大陷胸汤,痞满证的大黄黄连泻心汤,蓄血证的桃仁承气汤、抵当汤,阳明发黄的茵陈蒿汤,皆以大黄荡瘀逐邪之力也。后世医家妙用大黄者比比皆是,例如金元时期名医朱丹溪,善用大黄治眩晕,一味大黄,用酒炒三遍为末,名之日“一味大黄散”,以茶调服一二钱,其效如神。清代名医陈修园对此十分赞赏,谓之“眩晕证,皆属肝,痰火亢,大黄安”。再如清末举人罗止园在其《止园医话》中,善用大黄配附子以治疝,可谓是其绝招。罗氏深有体会地说:“中医治疝之药,率用川楝子、小茴香、荔枝核等,轻症疝气,相当有效,然以余之经验,最效之方,则为大黄与附子合剂,此种用药,系合大热大寒同时并用,余实已经过数十年之临床经验,以大黄附子加入普通治疝之药中,迅收特效,不可思议。”对此,近人又有发展,除用于治疗疝气外,还用以治疗睾丸肿痛,睾丸鞘膜积液,亦有良好效果。近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曾述一奇事:张氏去邻县治病,遇一杨氏少妇,得奇疾,赤身卧帐中,其背肿热,若有一缕着身,即觉热不能忍,百药无效。后有乘船自南方来赴北闱乡试者,精通医术,延为诊视,言系热毒,俾用大黄十斤,煎汤十碗,放量饮之,数日饮尽,竟霍然而愈。这大概是有史以来用大黄量最大者。上海名医徐小圃曾为一富翁治腹闷痰喘之症,处方为大黄半斤,数次分服,患者且疑且惧,但服后爽然痊愈。请于徐小圃日:“众医屡用不敦,先生一味奇功,何秘也?”徐答曰:“君素食膏粱厚味,壅塞热痰,大黄性清下,味香辛,独行则力猛功专,疏塞清秽,何秘之有?”上海铁道医学院颜德馨教授悬壶之初,治一大出血病人,患者咯血,盈盆盈碗,呻吟烦躁,舌苔黄,热象显著,投犀角地黄汤加味,两易其方皆未见效,病者焦急,医者痛心,怎么办?他请教于盛心如老师,盛嘱于原方加大黄三钱,药后血止神安。除此之外,我国著名学者楼之岑教授是位蜚声中外的大黄专家,早在40年代于英国伦敦大学留学时,就把大黄列为研究对象,终于获得“大黄博士”的美称。而今,上海市香山中医医院焦东海主任又因善用大黄而有“焦大黄”之雅号。
推陈出新,以通为补
俗话说“人参杀人无过,大黄救人无功”。大黄性味苦寒,是众所周知的泻下通便良药,清热解毒上品。一般人只知道大黄是泻药,吃了会“拉肚子”,却不知所谓的“拉肚子”正是大黄的“推陈出新”调畅人体气机之功——大关通而百关皆通,一窍通,而诸窍皆通。正如金元时名医张从正说:“《内经》一书,惟以气血通流为贵。世俗庸工,惟以闭塞为贵。又只知下之为泻,又岂知《内经》之所谓下者,乃所谓补也。陈痤去而肠胃洁,癥瘕尽而荣卫昌,不补之中,有真补者存焉”。中医理论认为六腑以通为补,所以大黄是泻药,亦是补药。
明代医家缪希雍说:“天地之间,动静之为者,无非气也;人身之内,转运升降者,亦气也。”宇宙中运动不止的是气,人体内流行不息的也是气。气的运动,称之为气机。气机运动一旦停止,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这就是中医人活一口气。气机一旦闭塞,就会产生疾病,故古人云:气血流畅,百病不生;气血呆滞,百病丛生。大黄的作用可以恢复人体的气机通畅,气机一通,立刻可以起死回生,故明代名医吴又可说:“大黄是一味可使一窍通,诸窍皆通,大关通而百关皆通的要药”。
解放前,上海“三友实业社”的老板,为了制造一种不同凡响的补药,曾邀请上海中医药界知名人士,求其各献一方,众医所献多为参、芪、苓、术之品,惟有一方,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只用生大黄一味。老板十分惊奇,听了献方者一番解释,老板大喜,定名“三友补丸”,投入市场后十分畅销。无独有偶,江西有一名医,也以出售单味大黄制成的“通补丸”而大获其利。民间曾有一位走方郎中,以卖“大补糕”而出名,此方秘而不传,一次酒后吐出了实言,其主要成分是焦三仙和小剂量的大黄。
江西名老中医肖俊逸,人称“肖大黄”,在80多岁谈长寿之道时说大黄清肠可延年,他说:“余年八旬又四,除目力出现老化外(老年性白内障),尚感身轻步健。平日眠食正常,亦少感冒。同道询之余却病延年之道,余常以“坚壁清野”四字应之。忆1939年,余年仅四十岁时,曾一度患神经衰弱,头昏不能久看书报,阅读稍久,两目即困疲不堪,眼睑下垂,不克自持,非立刻释卷不可。同时记忆力大为减退,神烦意乱,注意力难以集中,齿软酸痛,大便似闭非闭,食欲锐减,一切未老先衰之症接踵而来,颇感自悲矣。遂每隔一、两天服通补丸一次,多至3克,少则1克,即获立竿见影之效,迄今历四十余年,未尝间断,虽年逾八旬,而精神体力基本正常,高血压、心脏病、高血脂症等常见的老年疾患尚未染身。是大黄清肠解毒之功惠我多多矣。”
山东省阳谷县驻寿张人民医院赵金凤大夫有个经验:每月坚持服用大黄制剂——清宁丸,到了75岁还耳不聋,眼不花,齿未脱,健壮如常。有人经调查研究发现,西北牧驼人常给骆驼饮用大黄水,结果吃草多,生病少,寿命也长,比不饮大黄水者可多活5年以上。牧驼人常饮大黄水者,也得到了同样的效果,寿命比同龄人长。可见大黄却病抗衰,乃至延年之功确切。
人体健康,全赖阴阳气血之周流不息。平时高粱厚味,脂醇充溢,形丰体胖,肠肥脑满,一旦壅塞,则祸不旋踵。对于这类中老年人,要想健康长寿,自有妙方。汉代华佗(?-208)曾在《中藏经》中说得好:“其本实者,得宣通之性必延其寿;其本虚者,得补益之精必长其年。”大黄为清热通下之品,具有通腑降浊,增进食欲,调理气血,畅达气机的作用。而现代医学研究亦证明,大黄不仅能抗菌、抗病毒、抗肿瘤、降低血脂,还有增加免疫力、利胆、减肥等作用。它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铜,对延缓衰老有一定的裨益。中老年人如能经常适量服用大黄,就可使体内轻微积滞毒素及时得以铲除干净,从而达到防治老年病,强身健体,抗衰延年的目的。这也充分证明了中医“以通为补”是很有科学道理的。
东汉哲学家及养生学家王充(公元27一约97年)说过:“欲得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渣。”东晋养生学家葛洪(公元284-364年)也曾说过类似的话:“若要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屎。”金元名医朱丹溪曾提出“倒仓法”,即用通畅大便来清除肠内毒素,以却病延年。祖国医学认为,肠内留毒既可招致早衰,又能导致疾病,如食欲不振,胃腹胀满,恶心嗳气,口臭,头晕头痛,精神抑郁,甚至诱发胆结石、痔疮、便血、脱肛及大肠癌。
西医认为,发生疾病和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肠胃中食物消化代谢所产生的废物和毒素引起中毒。保持大便畅通,可使体内废物和有害细菌及时排出,减少机体的中毒机会。临床研究还证实,大便通畅之人,血中胆固醇、肌酸等有害物质能迅速消灭,血液变得洁净,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因此,要保持健康的身体,就要保持大便畅通,特别是老年人,高血压、心脏病以及患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更应如此。不难看出,只要使用合理,大黄确是一味延年益寿的良药,至于如何服用大黄,关键在于巧制。
今介绍一法:取生大黄切成小块,黄酒拌匀,放蒸笼内或置罐内密封,坐入水锅内,蒸透后取出晒干,如此反复蒸制2—3次,则泻下之力更缓。服用时可用沸水冲泡,或研成粉吞服。但均应视各自身体状况,先行小剂量试服,而后逐渐确定最佳用量。据介绍,有人曾长年服用上海黄海制药厂生产的大黄苏打片,每日3次,每次3片,持续不断地服用了五十多年,而今已过九旬,依然是耳聪目明,从不生病。查大黄苏打片,每片含大黄粉和碳酸氢钠各0.15克,适量长期服食,无任何毒副作用,同样收到“三友补丸”或“清宁丸”、“通补丸”、“大补糕”之类的健康延年效果。
服用之方,张锡纯说:《金匮》泻心汤,诚为治吐血、衄血良方,惟脉象有实热者宜之。若脉象微似有热者,愚恒用大黄三钱,煎汤送服赤石脂细末四五钱。若脉象分毫无热,且心中不觉热者,愚恒用大黄细末、肉桂细末各六七分,用开水送服即愈。凡气味俱浓之药,皆忌久煎,而大黄尤甚,且其质经水泡即软,煎一两沸药力皆出,与他药同煎宜后入,若单用之开水浸服即可,若轧作散服之,一钱之力可抵煎汤者四钱。大黄之力虽猛,然有病则病当之,恒有多用不妨者。是以治癫狂其脉实者,可用至二两,治疔毒之毒热甚盛者,亦可用至两许。盖用药以胜病为准,不如此则不能胜病,不得不放胆多用也。
名播千古,驰誉中外
大黄名扬国外历史亦久,远在公元753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时,就将大黄及其种子带往日本,应用于临床。日本的医药工作者还将我国的大黄与朝鲜的大黄进行杂交育种,培育出了“日本信州大黄”,在日本国医药卫生界广泛使用。在七百多年前,意大利使者马可·波罗也将我国的大黄带回欧洲。沙皇俄国政府曾经还将中国的大黄视为专卖品。在1990年5月第一届国际大黄学术讨论会上,意大利米兰的朱卡大黄酒公司主席巴维西介绍了该公司具有157年历史的大黄酒,这种酒的原料一直来自中国甘肃省。该公司的朱卡大黄酒与我国青海省的“唐古特大黄酒”同享盛誉。近些年来,瑞士还把大黄研制成具有助消化、解除疲劳和预防脂肪肝的高级饮料、糖果、糕点等供应市场,十分畅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