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厢记忆丨含有“浜”字的这些老城厢路名,背后有什么历史渊源?
上海许多道路的名称中,都包含“浜”字,老城厢地区亦是如此。你知道它的含义吗?背后又有什么历史渊源呢?一起看下去吧。
上海老城厢地区濒临浦江,浜渠密布,桥梁纵横,号称“有舟无车的泽国”,主要河浜有肇嘉浜、方浜、薛家浜、陆家浜、侯家浜、中心河等。浜者,东西向之河流。宋代末年,老城厢地区有桥梁近30座,至清代已扩展至56座,河岸及桥附近发展成为居民点并形成商市。随着邑内人口增加,河岸民宅、店肆日益增多、扩大,沿河船埠林立、商店栉比,一派江南水乡风貌。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I3MTQvMjE2NDczNDE0XzNfMjAyMTAyMjcwMjU1MzE4MDMuanBlZw==.jpg)
老上海水道图中肇嘉浜、方浜等河流的位置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yLzI3MTQvMjE2NDczNDE0XzRfMjAyMTAyMjcwMjU1MzE5NTguanBlZw==.jpg)
老城厢街市,左为老宝华照相馆
肇 嘉 浜
肇嘉浜是上海旧城厢的中心河流,东出黄浦,流经大关桥、里关桥、龙德桥、外郎家桥、里郎家桥、坝基桥,从大东门水关进入城内,再经曼笠桥(又名抚安桥)、鱼行桥、县桥(又名阜民桥)、望云桥、登云桥、庄家桥、曹家桥,西出老西门水关,过今万生桥路、方斜路处的万胜桥西,至今制造局路、肇周路之间的周泾折南经斜桥,折西至徐家汇入蒲汇塘,全长约18里。
肇嘉浜入城后在登云桥分出2条支流:南折一支经中心河桥、西仓桥,迤东南过亭桥、凝河桥入乔家浜;北折一支过穿心河桥、红栏杆桥、西马桥入方浜。这2支是城厢南北流向的中心河(又名穿心河),与城内肇嘉浜、乔家浜、方浜组成水路交通网,通行舟楫。肇嘉浜是当时县城入松江府的运粮内河。其肇嘉浜城内一段于1914年填平,今为复兴东路;城东一段1915年填平,今为白渡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民国时期老西门地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改造前的肇嘉浜
方 浜
方浜东引浦水经外十六铺桥、里十六铺桥、学士桥入小东门,入城后经益庆桥、长生桥、馆驿桥、陈士安桥、广福桥、东马桥、西马桥,西至城墙。方浜原通西城外周泾,后“因筑城断塞”。方浜与肇嘉浜南北并列,相互贯通,是旧城厢主要水路之一。
方浜原有三条支流:西马桥北折一支通九亩地,即原露香园池湖, 并通大境关帝庙左右至青莲庵东,1910~1913年先后填筑为大境关帝庙路西段、青莲街和东青莲街;露香园池在今青莲街、大境路东北, 原为清代营盘小演武场,后筑民房。西马桥东南一支经金家牌坊、红栏杆桥、穿心河桥入肇嘉浜,后填筑为金家坊、红栏杆街、松雪街南段至复兴东路等路段,拆西马桥改筑西马街。还有一支侯家浜从南香花桥往北,折东过北香花桥(今旧校场路福佑路处)、安仁桥、福佑桥(又名黑桥),称福佑浜(又名黑桥浜)。安仁桥西有水孔通豫园和荷花池,光绪三十二年(1906)填侯家浜筑侯家路,1906~1911年逐段填筑福佑路。至此,豫园的活湖水源被阻断。
方浜通潮汐,水量较稳定,便于运输。但因浑潮分灌,泥沙沉积,沿浜店铺林立,地狭人稠,逐渐侵占河道,河身日益浅窄。随着陆上交通发展,辛亥革命后拆城垣填壕河筑路时,填平小东门外的一端方浜,在浜身北半边建造店铺,南半边与浜边原集水街筑成今东门路;城内方浜填筑为方浜路(今方浜中路);西门外方浜填筑为方浜西路(曾名麋鹿路)。至此,方浜及其支流全部填筑为马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民国时期东门路房屋街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94年方浜中路城隍庙正门口
薛 家 浜
薛家浜是老城厢南部的重要水道。浦水,流经薛家浜桥、里薛家浜桥、过求新桥、青龙金带桥、小普陀桥,折北向西过圣贤桥、外仓桥、里仓桥、小石桥,入小南门水关(今中华路乔家路处),入城后,过永兴桥、陈箍桶桥(又名广济桥),西至凝和浜(今凝和路)。从城墙至凝和浜,这一段称乔家浜。经渡鹤楼往南经薛家桥,迤西又称薛家浜,与也是园浜(环绕也是园)相通。以上为薛家浜干流。
城内薛家浜支流纵横,与中心河及其支流汇通,组成南半城厢水网。守备署西小桥下一支,北流汇于吾园(今龙门村);一支从乔家浜北化龙桥下过绣鞋桥,名郁婆浜。还有一支从渡鹤楼分流北折,过凝和桥至小桥(今凝和路蓬莱路口),转西至中心河,再北过亭桥、西仓桥、中心河桥入肇嘉浜。在凝和浜与中心河交汇处又有多条支流,自亭桥西,过杨家桥、新右营署、万寿宫至城根,名半段泾;西仓桥西,折经铎庵至新学宫、文庙,名外泮池,再西折北沿旧城根经冬青园(今梦花街西段),北过西昌桥入肇嘉浜;西昌桥东北处分一支称静室庵浜,东至庄家桥直街,又一支自亭桥直东折北,至西唐家弄,名运粮河。
自清末至民国初,薛家浜干支流全部填筑为道路,主要有油车码头街路、凝和路、文庙路、蓬莱路、尚文路、梦花街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世纪80年代中期小石桥街
陆 家 浜
陆家浜是上海县城南的东西向水路交通干道,东引浦水(在今南浦大桥处),往西北流经外陆家浜桥、安平桥、里陆家浜桥、万宁桥、海潮寺桥,从西陆家浜桥(又名中道桥)处迤西,经普安桥,在今迎勋路处南折,经剪刀桥,与陈家港汇合。经放生桥、义庄桥、三官桥, 至斜桥处与肇嘉浜汇合。陆家浜从西陆家浜桥北折通榆木泾(今江阴街),并与护城河相接。
上海开埠后,西商从今迎勋路处开掘新河道,使陆家浜西延伸至斜桥,通肇嘉浜。原迎勋路南迤西的一段则改成徽宁浜。1926年,陆家浜干流填筑为陆家浜路。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20世纪30年代陆家浜路
“蜘蛛网”没了,老城厢天空更亮堂
有游客称在城隍庙吃小笼包,花了500多都没吃饱!吃过的来品品这账单
编辑丨元宝
图文丨黄浦区档案馆
转自丨“黄浦档案”微信公众号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及时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