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152)替天行道
易经(152)替天行道
上九,何校灭耳,凶。
一个戴的枷锁已经将自己的耳朵给挡住,听不到外面的声音了。
易经讲事物为了让几千年的子孙后代都能懂,其圣人之用心很良苦,除了用文字,还用图像,用了图像再用比喻。
这个比喻就是非常形象的,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只能了解极少的一部分内容,比如,生在农民家里的会养猪种菜,而生在读书人家里的则更快会明白人性事理,生在商人之家则计财无数,会赚大钱。
当今社会商人成为社会中流砥柱,而其他的官媒学兵是其支撑部分,大家共同发财,共享富贵荣华。
这样环境,你讲圣人之道是进不了别人耳朵里的。
当年的商纣王因为被几个小人围着,国事皆决于几个无德之官员,而耳目塞听。秦二世呢则被赵高塞住视听,汉帝刘盈被尊为惠帝,其上台后,宰相是曹参,后来吕后专权,其自已的就慢慢失去了视听,但吕后非常毒,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和纣王、秦二世等一样。
何校:负械于颈也。
周公曰:初卑而无位,上高而无位,故皆为受刑者。过极之阳,怙恶劣不悛,当服上刑,有何校灭耳之象,凶熟甚焉?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孔子曰:王者明罚敕法,耸动众听,在人无不共闻,何上之昏迷不聪,乃自陷于大恶?灭耳之刑,正以罪其听之不聪也,于人何尤哉?
此为受刑之象,整个卦象谈论受刑,初则罪小,用轻典以治之,小惩治大戒也,上则罪之大者,用重典以治之怙终贼刑事也。灭趾于初,以使其不进,灭耳于终,经罚其不聪,圣人之于人,勉其始戒其终如此,目的是治于未发。消天下之有间。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