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混沌磁场 第二节 运动与磁场
虽然通过三元平衡理论的推导,得出了混沌磁场就是引力场的结论,那么如何能够证明其结论的正确性与否呢?我们其实可以按照三元平衡理论推导出来的这个结论,将物体想象成是一个由无数个电磁波在一定空间的范围内的叠加状态。
我们想象一下,当物体运动的时候,无数个电磁波叠加产生的混沌磁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图3-4,物体相对于静止的宇宙空间,产生相对运动时。物体能电磁波仍然需要按照原有轨迹运动,以保证系统的原有三元平衡状态的整个过程。但是相对于运动的物体本身而言,于是物体内部的磁场会呈现出规律性的增强或减弱。物体内部电磁波变慢,即电磁波在这个方向停留的时间增多,停留的时间增多就会导致磁场增强的效果,反之亦然。
在上一章谈到过,磁场力只具有对电场传播方向的改变作用。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在这里称之为“绝对速度”,绝对速度就是在绝对静止的空间中,一种绝对恒定不变的速度,这种绝对速度是以绝对静止的空间为参考的速度。
而宏观世界里的运动,都只是一种相对的位移运动。这种相对的位移运动,其实就是通过作用力来改变混沌电场传播方向的一种结果。因为这种磁场力改变电场传播方向是一种叠加的改变,所以形成了宏观世界的物体运动。所以说,宏观世界物体运动的根本原理,用传统物理学定律其实是很难发现的。
为了更加形象的解释这个推论,我们可以想象这样的一个假设的场景。我们将一群人中的每一个人,想象成一个个形成物体的最基础三元平衡系统电磁波,而每一个人象电磁波一样永远必须保持着一个固定的速度运动。我们假设这个永远固定的速度为10米每秒,而两个人之间只要保持相隔一定的固定距离,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状态。我们继续想象一下,如果这个固定距离我们假设为1米,那么这两个人会有多少种运动方式?
大家是不是会发现,至少会有这样几种运动方式,第一种是两个人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永远彼此保持1米远的距离,这种情况就是彼此之间相互以10米每秒的速度围绕着旋转,这种状态对两个人共同形成的这个系统来说,其实就是整体运动速度为0的静止状态。第二种情况是两个人永远彼此保持1米远的距离,以10米每秒的速度同步直线运动。而第三种情况就比较复杂,就是两人形成的这个系统,整体运动的速度在0到10米每秒。
但是如果,这两个人组成的这个系统,只能以远彼此保持1米远的距离相互旋转呢?而我们将保持1米远的距离相互旋转的这种状态,看成是系统稳定性的一个指标。也就是说越接近最标准的保持在10米每秒的相互旋转,则系统就会更加稳定。
那么当由这两个人共同形成的系统,整体上出现出一种运动状态的时候,是不是会发现,当其中一人旋转到与系统整体行进速度相同的方向的时候,就会在这个方向移动更多的时间呢?这是因为系统整体呈现出来的运动状态,会相对的抵消人的一部分固定速度。
其实这就是物体的移动,会导致物体状态呈现出磁场状态的基本原理,也是物体运动速度为什么不能到达光速的的基本原理。
因为光(电磁波)速是恒定不变,就是说这种绝对速度是恒定不变。当物体发生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位移运动时,物体内部的电磁波的绝对速度,不会因为外部的相对运动而发生改变。
物体内部的电磁波运动,相对于物体本身来说,仍然会按照物体静止时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轨迹运动。要使物体内部电磁波的运动,仍然能够保持物体静止时在物体内部的运动状态,物体内部电磁波的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运动状态,就必须对物体本身来说做出相对应的改变,以抵消物体运动时对物体内部电磁波运动的状态相对于物体本身的改变。
实际的结果就是,物体(系统)内部的电磁波运动的速度,相对于物体(系统)本身而言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种改变只是相对于移动物体(系统)本身而言,就是物体内部电磁波相对于物体(系统)本身,呈现出的速度变大或者变小的现象。
物体内部电磁波速度变大,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物体内部磁场在这个方向停留的时间就会减少,最后的结果是相当于磁场减弱。物体内部电磁波速度的变小,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物体内部磁场在这个方向停留的时间就会增多,最后的结果是相当于磁场增强。
而这种物体内部电磁波运动的改变,只是相对于运动物体本身而言。所以相对于绝对静止的空间,其内部磁场就会出现一定的规律性变化,这种规律性的变化就是磁场增强或减弱的变化。
当两个物体以相同的速度和向相同的方向运动的时候。两个物体内部的电磁场对这两个物体来说,仍然需要按照构成物体的三元平衡系统的轨迹运动,所以这两个物体内部微观电磁波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以抵消运动对它们系统内部产生的影响。
所以这时两个物体都会产生相应的磁场,这两个相应的磁场会出现相互的磁场感应,最后产生出一种磁场力,这种磁场力会产生两者之间一定的吸附作用。
所以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物体本身拥有混沌磁场,当物体相对于绝对静止的空间运动时,都会产生一个规律性磁场。这个结论也就是说,行星自转和公转都会产生一个相对的磁场。
图3-5,旋转运动的物体和直线运动的物体产生的磁场示意图。
磁铁之所以能产生磁场,原因可能在于磁铁内部原子中的电子,整体规律的围绕原子核圆周运动。这种运动其实也就是一种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整体规律性运动,当磁铁内部原子圆周运动的电子产生的磁场叠加在一起之后,就形成就是磁铁的磁场。
磁铁的磁场只有和另一个相似的磁场(另一个磁铁的磁场)作用时才会产生磁场力。而物体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运动所产生的磁场,也只有和另一个同样状态的物体产生的磁场,相互作用时才能产生磁场力,所以说磁场力其实是两个类型相似磁场相互感应的结果。
而引力作为一种混沌磁场力,同样也是相互感应的结果,即混沌磁场与混沌磁场之间的相互感应,才会形成了引力(混沌磁场力)作用。
物体与绝对静止的宇宙空间的相对运动产生这种磁场的原因,用一段直接的话来表示就是:
物体内部电磁波的运动速度,是一种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绝对速度,绝对速度的大小不会受到物体的运动干扰。当物体自西向东移动时,物体内部同方向的电磁波的绝对速度不变。
而对于相对应的物体本身而言,就相当于这个方向上的电磁波速度变慢了。所以电磁波在这个方向停留的时间就会相对的增加,于是就出现了磁场相对增强的效果。
反映到宏观世界的结果就是,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运动的物体,会产生相对应的磁场效果,这个磁场只是对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运动物体而言。反映到现实生活中情况就是,运动的物体会产生磁场。更准确来说是,物体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运动,会使物体呈现出磁场的状态。
地球的自转以及地球上相对运动的洋流,包括地壳中相对运动的液态熔岩。这些运动都最终会以一种混沌叠加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上相当于跟随着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旋转运动。这些相对于绝对静止空间的运动,就是形成地球磁场的最根本的原因。
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个理论猜测:
在地球上用指南针测量磁场时,由于指南针的磁针本身带有磁场。指南针磁针的这个磁场的状态,相当于是某个物体旋转时产生的这种磁场状态。指南针作为测量地球磁场的工具时,当指南针快速移动时。
这种快速移动会和指南针的磁针内部电子运动方向叠加,这就相当于这个旋转物体(指南针指针的内部电子)的轨迹发生改变。指南针磁针的这种快速移动,会导致指南针磁针的磁极出现一定的偏转。就是说高速移动的指南针(地球自转就是一种运动),在测量地球磁场的时候,会出现微弱的偏差。
这种偏转方向和指南针移动的方向有关,偏转大小和指南针的移动的方向和速度大小有关。由于磁针内部电子定向移动速度其实是非常快的,所以通过指南针的快速移动,对指南针磁针磁极偏转的影响自然也会非常微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