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不是“四关”之中——兼论陕西就是关中

作者:杨权良

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 这是在《今日头条》对“关中”的解释。

在《百度》上对关中的解释,基本一样。

据说到处如此解释,源头是“权威”的《陕西通志》。许许多多旅游工具书和陕西省对外宣传资料,乃至政府文件,也都采用这一说法。

但是,这种观点,是可怕的史盲所致,完全错误。

“关中”指“四关之中”,还煞有介事地弄出“四个关”来凑数,于史无证,与地不合。荒唐无稽,荒诞不经,荒谬绝伦。

“头条”、“百度”等在解释“关中”时,说到“东潼关”,注明“函谷关”,勉勉强强讲得通。函谷关,因其南北窄,东西长,像个装谷子的柜函而得名“函谷关”。

陕西的“陕”由斯得名。陕,从阜从夹,就是山塬之间狭长夹道。陕,就是函谷关;函谷关就是陕。

陕西,就是函谷关以西。那么,陕东就是函谷关以东今天的河南省。现在三门峡市还有陕县、陕区,皆源于陕塬,就是函谷关的北边之塬。

《国语·周语》:“自陕以东,周公治之;自陕以西,召公治之。”当年还在陕塬上立有周召兄弟分陕而治的石柱,至今还保存在三门峡博物馆:

周召兄弟,袭爵200来年,都叫“周公”、“召公”。公元前年841,是周召共和元年,已经是周召二公的第七代孙世。这里的周召兄弟分陕而治,是第一代周公姬旦、召公姬奭。“陕以西”即陕西归召公治理。“陕西”之名于斯得焉。

位置也十分明确:函谷关或曰陕塬以西。与其它各关没有任何关系。

陕西 ,就是关中;关中,就是陕西。

“关”是特指,不是泛指。当初指的就是函谷关,是独关,是一关;

“中”是“里”、“内”的意思。关中就是函谷关之里,函谷关之内。

函谷关长达百里。东头在河南,曰“崤关”;西头在陕西,曰“潼关”。入潼关就是京畿长安,出关就是河表中原。

春秋战国时期,出关就是所谓“东方六国”。秦汉以后,为帝都长安门户,无论农民起义,还是异族入侵,长安都是头号目标,素为兵家必争之地。缘于“天下第一都”之锁钥,因称“天下第一关”。

“头条”、“百度”从关中说到“南武关”,括号注明“蓝关”,匪夷所思,抚裨长叹。

武关又称“少习关”,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号称“秦楚咽喉”,战国时期就设。在秦楚争战中作用巨大,秦汉以后,其地位日渐式微。

“蓝关”又称“蓝田关”,也是古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越过蓝关,就意味着离开王畿之地,天子脚下,要进入荒野地区。军事意义不大,是个长亭短亭之类的送别地。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就是例子。位置在西安市蓝田县。

蓝关、武关,二者相去甚远,不止百里之遥,怎么能说成一个呢!

散关,又称“大散关”。撒开在宝鸡市区西南大散岭上,是一群入蜀通道和关隘之总称,有数十条之多,故名“散关”。

散关为古都“陈仓”之西南门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就发生在这里。3000年来,这里发生过200次战争,有70多次战争影响历史。散关守护的是古陈仓城。

在“头条”和“百度”上释关中“四关”时,说到大散关,竟然用括号注明“大震关”,简直是让人笑掉大牙。

大震关就是震关,因为汉武帝北狩在此闻雷而震惊不已。故名“震关”或“大震关”。周穆王西行拜王母,秦始皇西巡,文成公主进藏,吐蕃数次侵犯中原,都是从此进来。明清设“故关里”,民国时期改“故”为“固”。現名固关,是陕西省陇县西北一个镇。

出大震关就进入关山,出关山就是陇阪中心地带,进入陇东,再西行就是河西走廊。这与过大散关就是四川,远远不是一回事。

大散关是川陕两省之间的关,防御的方向是西南,敌人是羌戎,保卫的都城是陈仓。

大震关陇陕两省之间的关,防御的方向是西北,敌人是狄戎,保卫的都城是陇州。

两关直线距离80公里。面对的是两个省,两个不同的敌人,保卫的地方也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都城。这怎么能是一个关呢?简直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在“头条”和“百度”上说关中四关,言及北方之萧关,括号注明是金锁关,简直令人喷饭。

萧关远在宁夏六盘山,历史上属于陇东。地处陇坂深处,设关与北宋前期,预防的敌人是西夏党项族,保卫的是固原市。

金锁关远在铜川,与潼关、蓝关、武关同样古老,在隋唐之前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还很重要。隋唐时期地位式微,在两宋时期又十分重要。预防辽人、金人、蒙古人之侵略。

萧关与金锁关相隔500公里以上,怎么能说是一个关呢?

综上所述,关中就是“潼关之中”、“潼关之内”。关是特指,不是泛指。由于是特指,不是泛指,所以,关中就是陕西设省之前的陕西。设省之后,纳入了“塞”、“汉”两地,也就是“陕北”、“陕南”。此是后话。

关中是“四关之中”的说法,多所附会,乃至信口雌黄,胡说八道。

作为陕西人、关中人,对此不能不察,不能不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