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次扈蒙、扈载——五代末、宋初声名显赫的文化巨匠

五代末、宋代初年,安次地区除去有吕端家族对我国历史产生过重要影响,还曾有扈蒙及其弟扈载在当时广有名望,并对我国的社会与文化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

扈蒙(约915~约986),字日用,幽州安次(今属廊坊市)人,出生于五代时期一个世宦家庭,曾祖洋,曾任涿州别驾。祖智周,曾任卢龙军节度推官。父曾,曾任内园使。后晋天福年间(936年~942年),中进士。后周广顺年间(951~953),扈蒙跟随归德军节度使赵晖,出任掌书记。周世宗即位后召扈蒙入朝,任他为右拾遗、直史馆、知制诰。当时从弟扈载为翰林学士,兄弟并掌内外制,号“二扈”。宋朝建立后,扈蒙入仕,深得太祖重用,由中书舍人升为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重要顾问,负责起草机要文书。此后至辞世,除两次贬官外任,扈蒙大部分时间在朝中,主要进行于修史辑书、刊定典章礼仪制度,为宋初文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宋史·卷二百六十九·列传第二十八》有传。

扈载(922~957),字仲熙,幽州安次(今属廊坊市人)。五代后周广顺二年(952)状元。授职校书郎,值史馆。后迁监察御史。扈载自幼好学,擅长于赋颂碑赞。以文显名,才华横溢,颇受世人推崇。曾次述历代有国废兴治乱之迹为《运源赋》,十分详尽。偶游相国寺,见院内绿竹修美可爱,即题《碧鲜赋》于壁上,广为传诵。世宗命人抄录,阅毕即授扈载水部员外郎、知制诰。显德三年(956),升翰林学士。次年病重,寻卒。《全唐诗》收其《芳草》一诗为:“幽芳无处无;幽处恨何如。倦客伤相思,春风满旧居。晚烟迷杳霭,朝露健扶疏。省傍灵光看;残阳少皞区。”《新五代史卷三十一·周臣传第十九》有传。

扈蒙、扈载兄弟,以扈蒙对我国社会文化的贡献为大。他曾编纂了数部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文史著作。

扈蒙曾仕周世宗朝,十分了解周世宗朝的情况,建隆二年(961年),其撰成《周世宗实录》四十卷。该书今佚,曾为后来五代史的修撰奠定了丰富史料的基础。为及时总结五代统治的经验教训,开宝六年(973)四月,宋太祖诏令编修梁、唐、晋、汉、周五代史,以参知政事薛居正监修,扈蒙是主要撰修者之一。次年闰十月,一百五十卷的《五代史》修撰完毕。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称的《旧五代史》。由于扈蒙等大多亲历过五代的历史,见闻较近,因而该书保存了比较丰富的原始资料。后来此书被为二十四史之一。

在五代史修成的当月,扈蒙上书要求恢复时政记,他说:“昔唐文宗每召大臣论事,必命起居郎、起居舍人执笔于殿侧,以记时政,故《文宗实录》稍为详备。至后,唐明宗亦命端明殿学士及枢密直学士轮修日历,送史馆。近来此事都废,每季虽有内殿日历,枢密院录送史馆,然所记者不过臣下对见、辞谢而己。帝王言动,莫得而书。缘宰相以漏泄为虞,昧于宣播;史官疏远,何得与闻。望自今凡有裁制之事、优恤之言,发自宸衷,可书简策者,并委宰臣及参知政事每月转知抄录,以备史官撰集”。(《宋史,扈蒙传》)。太祖很认可扈蒙的建议,让参知政事卢多逊主管此事,但直至太祖去世,时政记也未能得修。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八月,右补阙、直史馆胡旦上书,再次提出恢复时政记。太宗再派专人督责,方修成时政记。此后,宋代诸帝均修篡时政记,始终未断。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正月,扈蒙与李昉等受命篡修《太祖实录》。至太平兴国五年九月,即告工成,撰《太祖实录》五十卷。该书主要由扈蒙完成,因距历史发生的年代较近,在纂修过程中,扈蒙“逼于权势,多所讳避,甚非直笔”(《宋会要辑稿,运历一》)。但此书的编订,为后人重修《太祖实录》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和借鉴。

宋初统治者进行了几项大型文化工程。《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册府元龟》被《四库全书总目》称为“宋朝四大书”,由于扈蒙知识渊博,早年又以文学知名,亲被诏命领衔组织和参加了前三部大书的主要纂辑工作。《太平广记》《太平御览》的纂辑工作自太宗太平兴国二年三月开始,至太平兴国八年十二月成书,历时六年余。太平兴国七年九月,当此二书篡辑工作接近尾声之时,扈蒙又被任与李昉共同领衔纂辑《文苑英华》,至雍熙三年(986年)十二月成书,历时四年余。就在此书将要编成的雍熙三年九月,扈蒙因疾病而以工部尚书衔致仕回家,不久便去世。《太平广记》五百卷,采录西汉至宋初的小说、笔记、稗史等五百余种;《太平御览》一千卷,引书达一千六百八十九种,另包括古律诗、古赋、铭、箴、杂书等,其所引古书十分之七、八已佚;《文苑英华》一千卷,载录南朝梁末至唐、五代二千二百人的近二万篇诗文,其中尤以唐为主。这三部书为后世保存了大量有关汉至宋初的文献资料,扈蒙为之的所付出的辛劳也不可磨灭。

扈蒙还参加了宋初刊定典章礼仪制度的工作。五代战乱相继,典章礼仪制度多遭废弛。宋建立后,太祖、太宗极为重视典章礼仪制度的恢复建立和完善。宋太祖即位的第二年,即下令召集儒学之士审定典章礼仪制度。开宝四年(971)六月,太祖命扈蒙、李昉、卢多逊等人以唐代《开元礼》为基础进行增减,制定礼仪。两年后,《开宝通礼》二百卷纂成。不久,又纂成《通礼义纂》一百卷。

太平兴国八年八月,太宗诏命增加《周公谥法》五十五字,又美谥七十一字增为百字,平谥七字增为二十字,恶谥十七字增为三十字。均命扈蒙加以审定。经过反复审定,扈蒙认为所增五十五字可行,并请废止沈约、贺琛所作《续广谥》不用。皇帝一并采纳。

雍熙元年,扈蒙为礼仪使,考订礼仪,对郊祀大礼中的配享制度提出建议,说:“‘严父莫大于配天’。请以宣祖配天,而太祖配上帝”(《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及罢封禅行南郊(郊祀)大礼,亦得到太宗的采纳。

在宋代,科举制依然是选官的主要制度和方法,但宋初此制度不够完善。开宝六年十二月,太祖命扈蒙与卢多逊、张澹一道,以现行资格制度的条文《长定格》、《循资格》及泛降制书为依据,“考正违异,削去重复,补其阙漏,参校详议,取悠久可用之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四),重新制定出《长年格》三卷、《循资格》一卷,以及《制敕》一卷、《起请条》一卷。其中重新制定的资格制度共有二十条,二百八十七事,有“旨限”“选数”“集人”、“取解”“出身”“铨司”“检勘”“注拟”“加选”“减选”“用阙”“年满”“使术”“考课”“春闱”等内容。书成奏上,被“颁为永式”,“自是铨综益有伦矣”(同前)。丰富、成熟的内容,使宋代职官铨选制度由此更为系统、完整,摆脱了晚唐以来混乱的局面,并逐步走上了正轨。这对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后世中国职官制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初的许多典章礼仪制度多由张昭、窦仪、扈蒙等人制定。而“自张昭、窦仪卒,朝廷谘访典故,草立仪法,皆(扈)蒙专焉”(《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由此可见,扈蒙在建立宋代典章礼仪制度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

总之,扈蒙、扈载身为文学名流,知识渊博,均身显于当世。尤其是扈蒙又擅长典章礼仪制度,多次参与修史辑书,为后世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作为朝廷典章礼仪制度的重要裁定者,扈蒙对宋初封建等级秩序的建立和中央集权体制的巩固与加强,也贡献甚巨,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