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狂刷卡大三卡奴欠万元被追债上门
大学校园狂刷卡大三卡奴欠万元被追债上门
“银行打电话到家里说孩子欠了他们钱,到底是怎么回事?”前天,刘先生找到了某高校的老师,要学校给个“说法”。原来,他的儿子刘小东(化名)用信用卡透支消费,欠了三家银行近万元的款项,银行打电话到家里“催债”了。
学生:狂热的“刷卡族”刘小东在某高校经济学院读大三。去年7 月份,刘小东有两个同学应聘做了某商业银行的校园信用卡推广代理,在他们的游说下,每个月只有500 多元生活费的刘小东办了两张该行的信用卡,总透支额度为5000 元。
有了信用卡后,小刘成了狂热的“刷卡族”,而且,刷的款项也越来越多。去年10 月份,小刘用信用卡分期付款购买了一台电脑,期限两年,每月还款180 元。后来,刘小东又先后办了另外两家银行的信用卡,并陆续买了MP4、手机、服装、游戏机等个人用品。“反正是50多天的免息期,到了还款日再还吧,即使错过几天利息也不高。”慢慢地他每个月的还款额超过了400 元,而且有时还有几百元的大额开支,错过了还款日利息还很高。
用卡:两成学生有两张卡做了半年代理人的大四学生现在她周围的同学中有信用卡的占到了四分之一左右,其中超过两张的约有两成,而她自己,已经有了五张信用卡。
目前岛城很多家银行都将大学生作为信用卡的“大客户”,在高校中“争抢地盘”,而有些办了卡的学生因为透支消费到期还不上钱,利息越背越多而成为“卡奴”。
欠款50 被追债
这个“追债”的不是人是某银行信用卡中心。我自认不是卡奴,而且上个月我几乎没刷卡,没有时间逛街啊,只是去超市的时候买了点东西刷了50 几块钱,到了还款的日子我一直没有时间去还,本来想在网上还的,但与之挂钩的一卡通里也没有钱了,我想也就50 几块也不多干脆下个月一起还。
信用卡中心秉着工作严谨的态度,又是短信又是邮件又是电话,我知道这是信用问题,但还是挺不能理解的,我又不是刷了好几万不还你怕我赖账跑了整天催还成,就50 几块钱又不是还不起,肯定是因为没时间才没有准时还的啊,提醒一下我就知道了,不用这么频繁吧,郁闷死了!
终于我受不了催促,大晚上专门跑到自动还款机那里去还款,因为已经过了还款日,所以开始算利息了,才几天时间利息加滞纳金已经涨到快20 元了!只看这20 元确实不多,但是比较起来还是算高的。本来还50 就好现在要还70,只晚了几天就多了这么多,也怪我,谁叫我不准时还呢。我小看了这50 元,小看了信用卡的信用度,小钱更加不能忽视啊。
早知道就早点去还钱了,又不是没有50 快钱现金,我主要是怕麻烦!
台湾卡奴现状卡奴逼近70 万
目前台湾有900 多万人拥有至少一张信用卡或现金卡。信用卡是用来消费的,现金卡是用来提取现金的,但不管是信用卡还是现金卡,如果逾期不还钱,则将收取高额利息,且累计计算。在15%~18%的利滚利下,100 万的借款,只要三年半就变成200 万。
台湾有些人一时还不起,就“拆东墙补西墙”,办多张卡,用这张还那张。去年岛内双卡数量翻两番,达到4555 万张。但这却是一个更深的陷阱。如刚刚退伍的小辉,一个人办了8张现金卡和5 张信用卡,虽然月薪有4 万多元,但负债近80 万元,在债务中难以自拔,成了“卡奴”。
台湾“金融监督管理委员会”截至去年8 月底的数据显示,全台“卡奴”人数达40 万,平均欠款金额为60 万元。而半年后的今天,有台湾银行业者预估,这一数字已逼近70 万,平均欠债金额高达120 万元。
每月自杀40 人
沦为卡奴,走上绝路,怪谁呢?岛内媒体讽刺道,大量“卡奴”倒催生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讨债公司,尤其是以暴力为后盾的讨债公司。
还债无钱,被“讨”无力,越来越多的“卡奴”走上绝路。“消费新闻”很快变成了“社会新闻”。根据台湾警方统计,每个月至少有40 个“卡奴”自杀。一位自杀“卡奴”的母亲质
问:“这些借钱的银行究竟有没有在审查?”
“卡奴”自杀,放货的银行自然也心疼。但它们关注的不是关天的人命,而是收不回来的钱。台湾当局的统计甚至开始首次承认卡债冲击经济。今年2 月底,台湾“主计处”预估,卡债的冲击将使岛内2006 年民间消费减少200
亿元。西安“卡奴”的“负翁”生活
“卡奴”,又称卡债族,指因为使用信用卡、现金卡透支消费,月薪或收入无法将支出的部分摊平,首期只能缴部分的金额,之后需给付金融机构循环利息、违约金、手续费等费用而背负高额卡债,个人财务周转不灵的人。
由于信用卡具有免息透支的功能,信用卡消费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使用方式的不当,有越来越多的人为还银行的债,沦为“卡奴”。
目前生活在西安的“卡奴”主要由白领阶层、大学生和部分工薪阶层构成,他们因买房、购车手头拮据或者无法支付学习生活费用,只能利用信用卡提前透支,“用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花明天的钱,享今天的福”。但实际情况却是“刷卡爽过头,眨眼成卡奴。”“卡奴”的生活有其光鲜的一面,也有不为人知的辛酸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