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段子:《夷坚志》 有好几个与本故事相类事件,说的都是魂魄附在尸体上行动甚至说话,躯体的行动不像正常人,一些灵活腾挪的动作做不了。这让人想起“湘西赶尸”风俗,那些躯体是怎么被驱动的呢?灵魂或说念头与身体是什么关系呢?
【原文】
绍兴二十一年十二月,知建康府王伸道(晌)遣驶卒往茅山元符宫,限回程甚速。还次中塗,值夜寒甚,望山脚下园屋内爇火,亟就之。至则村民七八辈围守一尸,云:“是人自缢于此室,吾曹乃里正及邻保,惧为虫鼠所坏,故共守以须句容尉之来。”众或坐或睡,驶卒不敢久留,独出行。月色朦胧,方前趋,而屋内人有相踵者,与之语,亦相应答。可二里许,正逢一缺沟,驶跃而过。后者不能越,坠于沟中,其声董然。驶回步扶掖,则死矣。奔诣道旁舍,扣户告主人曰:“我欲还府,有山下守尸者相从,失足沟中,似不可救。幸为语诸人,使视之。”舍翁烛火以往,正见数辈惊遽驰走,言失却死尸。闻其报,随以前,果得之。复舁还室,举置绳缳中。明日,尉熊若讷始至,盖强魂附尸欲为厉,驶卒亦危哉。
【白话语音文字版】
宋高宗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十二月,建康(江苏南京)府太守王伸道(名晌)派遣一跑腿小卒去茅山(江苏句容)的元符宫办事,限他回程期限非常紧,小卒只能不断赶路。?那天走到半途,已是夜晚,天很冷,他望见山脚下田地里的一间房中正生着火,于是赶紧下山,过去取暖。到了房间后,他发现里面是七八个村民正看着一具尸体,人们对他说:“这个人在这间房里上吊自杀了,我们是本地里正和有互保关系的邻居,怕尸体被虫子和老鼠损坏,所以在这里一起看着,专等句容县尉过来查看。”大家有的坐着,有的睡着,小卒因任务在身,不敢久留,他烤好火就一个人出来了。外面月色朦胧,他正要继续前行,屋里有个人跟出来了,还和小卒说话,小卒也回应那人。两人走了二里多地,前面碰上一条水沟,小卒一跃而过。后面跟着的那位没跳过去,掉在沟里,“咚”的一声。小卒回身去搀扶他,发现那人已经死了。他赶紧跑到旁边的房舍,敲门告诉房内主人说:“我要返回建康府,刚才在山下房子烤火,里面一个看着尸体的村民跟着我出来,但他失足掉在沟里,好像救不过来了。麻烦你跟那房子里的人说,让他们来看看。”房内老翁举着蜡烛去通知人,正碰见几个人惊慌的四处奔走,都说死尸没了。他们听到老翁来报信,跟着他去看,发现死在沟里的正是那个上吊自杀的人。于是众人又把死者抬回屋内,还是把他套在自杀时的绳套里。第二天,县尉熊若讷才来,这情况应该是强魂附在尸体上想变成厉鬼,如果那样的话,这小卒真是危险了!【祥宏点评】:类似事件《夷坚志》有好几个,都说的是魂魄附在尸体上行动,这些死尸也能说话,只是行动不像正常人,一些灵活腾挪的动作做不了。这故事让人想起所说的“湘西赶尸”风俗,那些尸体是怎么被驱动的呢?故事谈了一个本质问题:灵魂或说念头与身体的关系;茅山,道教名山,《夷坚志》地标,多次讲到,距离现在的南京不远。茅山的元符宫,现在还在;王晌,字伸道,有个故事讲到他(《王晌恶谶》);事发在句容县,所以出了案件都要上报到县尉那里;驶卒,指官府的快递跑腿小卒,也叫“急足”。全本夷坚志,点开免费听(文图说明:原文电子版文字来自“梦远书城”-特别致谢!再经中华书局版《夷坚志》校订;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夷坚志》简介:
宋代大文人洪迈编撰的《夷坚志》是中国古代志怪笔记小说的顶峰。它卷轶浩繁,包罗万象,流传至今仍保存了206卷共2700多个宋代事件,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伟大的宝库之一。
《夷坚志》的时空观深契佛法,与宋代文化领先世界的历史地位相一致。它表面看是一本奇人、异事、神怪大全,本质上却是最真实细腻的宋代社会生活实录,极具文献价值。
宋代社会生活塑造了此后中国人的心灵格局,《夷坚志》仿若是中国人的心灵大海。人们平时沉浮其中,茫然不觉,一旦凝神静思就会发现:
天下没有新鲜事,一切尽在《夷坚志》
随手转发,积功累德
(解读:祥宏谈夷坚系列之13-简述《夷坚志》中的“附体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