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葛店史话
更多精彩就在www.17qujing.com
葛店,这座在中国版图上没有明显标识的千年古镇,面积66平方公里,人口约6万。铁路、国道和万里长江都穿境而过。西去武汉30公里,东到鄂城38公里。因此,葛店人出门历来习惯地说是上武汉、下鄂城。茫茫中华大地,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而文化积淀又很深的弹丸之地,在漫长沧桑的岁月里,却演迤过惊动两朝天子和极富震撼力的历史,并注定在中国近现代英才辈出,写满辉煌。
翻开葛店历史,其年代遐长。最早可上溯到绵延久远的史前时代。据史料记载,距今五千多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劳作,繁衍生息。经考古测定为长江流域文化。虞舜时代,在这里居住的三苗族人遭剪除被北迁到三危(今甘肃敦煌一带)。夏代属四裔之一的三苗诸侯国的封地。商汤属鄂国。春秋战国属七雄五霸之一的楚国。葛店古称神山,其名源自镇北的神人山(今黄矶山),含义极其深邃。据《历代帝记》云:“吴建衡二年,有神人骑白鹿从此山出。”这段史料记载,为考证源远流长的葛店史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而且更为这千年古镇平添了几分传奇。早在一千八百多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名神山的葛店,依托沐鹅港和牧牛湖(今沐鹅湖)连通长江水运优势,逐渐发展起来,早已集市成街建镇,成为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和对外通商的商业集散地。公元307年(晋永嘉元年),因葛洪在镇西修道炼丹而得名葛公镇。后改名葛仙镇。宋代更名葛公铺。这些镇名都含纪念葛洪之意。明清两代定名神山乡,清代还辖庙岭为神三里。民国初年,改神山乡为葛店镇,沿用至今。1958年,划属武汉市辖三年半。1975年撤区并社,将左岭划出与卸甲并为左岭公社,1986年划归武汉市。进入新时代,回眸千年,历史进程在物换星移的瞬间节点上,有两位远见卓识,一古一今的朝廷命官,在不同时代改写了葛店的历史地位,永远值得记诵,后世不忘。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隋县令羲士暄根据隋炀帝“更定官制,改州为郡”方策的需要,升葛店为郡县,命名为城塘县,并大兴土木,将县城建在今观音山南麓的白浒镇与黄矶村之间,长约381米,宽约351米,占地200亩。如今,虽说黄矶村消失在鄂州电厂的脚下,但一千三百九十多年前建的城垣遗址依稀可觅,1984年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岁月的年轮增加了一千三百八十三圈后,历史相似性的再次重演。1990年,知政知史、慧眼无私的当代市长黄昌灿(后御职高蹈)设湖北省级开发区,将葛店提升为准地市(府郡)治所在地。随着1+8城市圈龙头再次在中部崛起,葛店的发展步伐将会大大加快。
葛店平畴绿野,村落棋布。横亘东西的母亲河长江,在镇西兀立的白浒山脚下拐个九十度的大弯,北折而东流,滋润着这块空灵丰饶的土地,使之物华天宝、处处充满生机和活力,从而幻化出诗韵画景,倾倒了帝王。相传,清嘉庆六年,满腹经纶的应试举子陈中孚在科考殿试时,怀着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当场即兴吟诗一首,深情地赞美葛店。“脚踏熊黄两岸,背靠白浒青山。家居四海五湖,踏遍五岭三山。居海不见海,走山不见山。百步五眼桥,……”嘉庆帝听后,龙颜大悦,心向神往,即刻口谕派人到葛店实地查证属实后说:“这四海五湖,五岭三山,惟葛店独有,异邑不可同语”。说罢御笔朱批,传胪陈中孚中进士,点翰林。那么,被尊为一言九鼎的天子何以出此玉言,在百官面前大为嘉许葛店呢?原来诗中若隐若现、秀美天下的四海五湖,五岭三山,并非是天工地造的大自然美景。全都是写的炊烟袅袅的村落,是陈中孚凭自己的文才,别出心裁的构思,把葛店属地中村名带有海湖岭山诸字的村落巧借到诗中,一字一珠而吟成的。其诗作大气流畅,借喻自然。意境美,情感真,深深地打动了嘉庆皇帝求贤爱才之心,才使他对陈中孚倍加赏识,对葛店如此的钟情。这场诗成天惊的御前胪唱已过去了皕年,在民间留下了津津乐道的美谈。如今,这些村落还在,村名也都未改。四海是:傅家海、蔡家海、徐家海和张秀海。五湖是:姚家湖、双塘胡、仕屋胡、梅庄胡和六庄胡。五岭是:王家岭、彭家岭、东街岭、积谷岭和宗国岭。三山是:七甲山、宋家山和六坛山。
其实,嘉庆皇帝钟情葛店,遗憾的是他从没到过葛店。到过葛店的皇帝早在五百四十二年前就踏上了这块生机勃发的神奇土地。元宪宗末年,南宋偏安岌岌可危,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蒙古大汗,后来入主中原,建立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挥师南伐,剑指鄂州(今武昌)。当大军跨过长江天险后,他把行辕帅帐就扎在葛店,葛店阡陌如画的水光沃野灵气和葛洪仙风道骨,在葛店修道炼丹充满神话色彩的传说故事恭迎和震撼了这位深谙道学的雄主圣君。在他的激励下,1273年,即元朝建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著名的长沙岳麓书院创办后的二百九十七年,葛店率先最早创办起民间第一所半官半民性质的湖山书院,这给葛店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极大的转机和超前的起步。书院办学长达五百多年之久,到清乾隆年间才被神山乡社学所替代。湖山书院的创办,悄然开启了葛店文脉的大门,庠序教育、人文学治,早在七百多年前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也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和提升。直到明末清初,又伴随着为纪念葛洪建起的斗牛观,崇尚佛、道、儒学,遵循礼治,蔚然成风,带起了为士好读,文风日盛,人文精神开始彰显。进入清代中晚期,俊彩星驰,闱场登第,达到空前的鼎盛。在清政府严格要求必读官学、必取科举功名才能入仕做官一套完整选才用人标准的规定下,从1801年陈中孚中进士起到1904年清廷废除科举制止的103年间,经三级闱考,葛店饱学之士被朝廷录取和选用的贡生、举人、进士和大小官员有近百人。其中,举人22人,进士10人,六品以上京官18人。由此可见葛店平均每五年出个举人,十年出个进士,真乃风水宝地,令人感奋。这十名进士是:陈中孚、张大隆、范鸣和、范鸣珂、胡毓筠、吴澍霖、范德熔、张寅恭、魏时钜和陈邦燮(明代有进士熊永职,官居重庆知府)。有兄弟同科中举,继而金榜题名,成为一门两进士的范鸣珂和范鸣和。再加范德熔,范氏一族三进士,为桑梓乃至三楚少有。在这三进士中,数范鸣和声誉最高,人称范大主考,他不光是清末重臣张子洞的座师,而且还是同治皇帝的启蒙老师。从范氏宗祠高挂的一块“门生天子”金匾,足以让人感受到范鸣和当年硕学通儒的才气。秋闱同科中举的还有吴杰和吴澍霖父子。范德熔和范德楩兄弟俩。18名京官是:二品大员,漕运总督、兵部侍郎、巡抚陈中孚。三品要员,布政使胡毓筠。四品郎中:陈兆霖、范鸿泰。知府:范鸣和、范志熙、魏时钜。五品员外郎:吴澍霖、陈汝霖、陈庆保。六品主事:范鸣珂、范德熔、陈协梗、陈邦燮。内阁中书:胡竹筠、范德楩、陈福保、陈灏之。在这些官员中,唯陈中孚享受皇恩待遇最高。1826年(清道光六年),天不假年,勤政的陈中孚卒于山东巡抚任上,天子闻之泣下。四年后,道光皇帝下诏敕葬,并派宦官到葛店作主监护葬礼,丧葬费用全由朝廷开支,将陈中孚安葬在弥陀寺侧。甲配王氏还被封为一品诰命夫人。1885年(光绪十一年)陈中孚的坟冢载入《武昌县志》,被列为历史古迹。
当时间的车轮转到十九世纪末时,也正是大清王朝国力走向衰败的颓势。此时的西方列强早已把坚船利炮对准了泱泱大清,疯狂地轰开了古老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侵略者的残暴行径激发了葛店乡生学子致力国家中兴的强烈爱国热情。他们以高远的人生价值取向,把理想变成现实,把激情化为行动,从二十世纪初开始,纷纷走出家门国门,或官派、或自费,漂洋过海,留学异国,寻求救国之道。当年风华正茂的熊晋槐、范鸿泰、万廷献、万籁天、闻汝贤和范鸿简先后留学日本。喻毓西先留学比利时,后留学法国学军事。万灿留学德国,就读柏林大学。几年后,他们学成又先后回国,个个踌躇满志,雄心勃勃,带回了新思想、新理念和新知识,全力报效祖国。有的还成为中国近现代发展的中坚力量。
1911年10月10日,波澜壮阔的武昌起义爆发。这场史称辛亥革命,改变中国历史的起义赋予了葛店历史重任。毓秀钟灵的葛店不负黄天中土,英雄辈出,群星闪耀。从乡间畛道走出去的仁人志士和从国外归来的神山精英,都集结在起义的枪炮声中,临危不惧,扛起大旗,勇往直前。有的力挽狂澜;有的决胜运筹;有的大智若愚;有的喋血悲歌,起到了主导和决定性的作用。为推翻封建帝制,夺取武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推动辛亥革命向前发展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他们中有武昌起义总指挥吴兆麟。率部倒戈反清将领胡廷翼、胡廷佐。受孙中山委派,北上迎袁世凯南下就任大总统,并兼任参加北京南北军事和会的南军总代表万廷献。后任国会议员的范叔衡。建国后任湖北省副省长、爱国民主人士熊晋槐。湖北省人大代表、爱国人士张肖鹄。……正是因为有他们叱咤风云之壮举,义铭竹帛之丰功,才使葛店声名鹊起,饮誉海内外,博得“天下名镇”之美誉。相传,一时间,赞颂葛店,敬重葛店人的言行迅速传遍武汉三镇和荆楚大地,吸引着周边邻乡邻镇的乡民们也来共享这一荣耀,他们中有很多机灵人在外冒充葛店人,以图求职好谋生计。清朝日落、华夏峥嵘。在此后近半个世纪的动荡年代里,在振兴中华民族各种思潮的涌动下,葛店先后又走出去了早期投身革命,协助李大钊建起中共北方第一个党支部的范鸿劼。国大代表喻毓西。国会常会议员陈邦燮。国民政府国防部新闻局局长闻汝贤。1949年10月1日,随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共五大代表、主席团成员;第六届中央委员张金保(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共23人,张金保排名第八位)。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建国后任中铁三局党委书记吴宗鹏。建国后任第一届中苏友好协会会长万灿。“左联”理事,建国后任全国人大代表万籁天。福建省政协委员,武术大师万籁声。1949年前,被国民政府授予将军衔的有:上将吴兆麟。中将万廷献、胡廷翼和陈凌虚。少将胡廷佐、范庆煦和张梦陶。吴兆麟、万廷献、胡廷翼和胡廷佐还受到国民政府的明令褒扬。万廷献的生平事迹还宣付国史馆,传之后世。为了缅怀吴兆麟的丰功伟绩, 1998年,鄂州市政府在市区建起了吴兆麟将军纪念馆,供人景仰。
葛店地处天下之中,形胜之优。自古以来极少受战争的劫难,有“天下大乱,此地无忧;天下大旱,此地半收”之美颂。但北有长江,西又紧靠军事重镇武昌,历代不乏有兵家的金戈铁马驰骋于此,留下了一幕又一幕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公元879年(唐乾符六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围攻鄂州(今武昌)失利后,在葛店沿江结寨布防与官兵抗衡。不料又被唐将刘巨容挫败,便顺江东进安徽马鞍山北上。1259年(宋开庆元年),元世祖忽必烈率蒙军伐宋,渡江登岸白鹿矶(今黄家矶),以葛店为大本营,运筹帷幄,指挥十万大军分三进分别围攻武昌县(今鄂州市区)和鄂州路(今武昌)。1361年(元至正二十一年),陈友谅在江州(今九江市)遭朱元璋攻击大败后,携妻子日夜兼程退往武昌,途径葛店小憩。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率起义军在葛店西一带大破明军,夺取武昌后称大西王。1645年(清顺治二年),闯王李自成率师转战江南,取道葛店南下。1853年(清咸丰三年),东王杨秀清率太平军西征,在葛店及周边遭清军和地方武装的阻击,兵取武昌后,立马城头。1911年(清宣统三年),黎元洪害怕武昌起义,逃到葛店栖身暂避。
葛店由于幸免战火的洗礼,社会进步,文明创新,都走在时代进程发展的前列。经济富庶,民风淳朴,托起了人文精神外化的表现。自一千七百多年前葛洪到葛店弘扬道学以后,葛店就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传承中华文明的嚆矢,兴建起众多带有民族性,生活化的古建筑,人文胜景遍及各个朝代。今蒐集到的有:公元820年(唐元和十五年)建的怀恩寺。848年(唐大中二年)建的新喜寺。宋绍熙年间建的张睢阳王庙。宋代建的碧云寺。1096年(宋绍圣三年)建的观音院。1273年(元至元十年)建的湖山书院。明末清初建的斗牛观。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白浒镇铸造的铁牛。1726年(清雍正四年)建的楚兴寺。1796年(清嘉庆元年)建的熊氏宗祠。清嘉庆道光年间建的,内设二十八方天井的上街衙古建筑群。1830年(清道光十年)重建的弥陀寺。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立的七叶衍祥牌坊(人称七甲山牌坊)。1879年(清光绪五年)建的万年台。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建在东街岭的文星塔。民国年间建的宴乐茶楼。……这些古建筑都是历史的印迹,文明的结晶,它记录了葛店沉甸甸的历史和文化。可惜的是全都(有的屡毁屡建)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万劫已磨,荡然无存,永远消失在无情岁月的风烟中,留下了历史久远、难以稽考的串串谜团,十分令人惋惜和迷茫。史海钩沉,再现历史。穿越时空,去感受这些古建筑的历史魅力。诸如:城塘县从置到废,只存在了七年,原因何在?怀恩寺为何建后二十五年却突遭劫难被毁,是天灾还是人祸?镇寺的三尊铁佛又终落何方?新喜寺历经110载风风雨雨后,是谁操纵南唐中主李璟将寺圮毁?白浒山顶碧云寺朝向为何违规改座北朝南建成座东朝西,其背后又有何玄机?葛店下街张睢阳王庙的主人张巡(709-757),河南人,殉职于唐“安史之乱”。三百年后,葛店为何建庙祭祀?元世祖忽必烈以何种方式激励葛店创建湖山书院?其激励原由又因何而起?斗牛观观名并非是顾名思义而释的牛角上挂斗。张三丰弟子、南岩道人孙碧云来葛店募建其观、起其名,其真实含义和含义的背后又说明了什么?是否又优化了葛店人文风水?白浒镇村为何要铸铁牛立江边?溯源追古,铁牛与长江三峡的神女峰又有何渊源?万年台外额内匾分别由何人题写?又有何令人动听遐思的传说故事发生?……历史就是历史。这些古建筑从它消失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成为历史,永远定格在早已流逝的纪年表里,与我们渐行渐远。虽说史载寥寥,书不尽意,却向后世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它们也是推动葛店历史文明发展的基础,人文鼎盛风水的契合点。时至今朝,在当代传统文化和民俗学的引领召唤下,它们又无时不在以各自迥异的历史风彩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呼唤传承,呼唤重建,发出最最沉重的历史回音,同时也是当代怀古诵史的撞击声。
说明:
1、文中的诗是从民间收集到的,不是陈中孚的原作。
2、范鸣珂、范鸣和、范志熙、范德熔、范鸿泰、范叔衡、范鸿劼、范庆煦、范鸿简、万廷献、万灿、万籁天、万籁声、喻毓西,均是葛店街人。陈中孚、陈兆霖、陈汝霖、陈福保、陈庆保、陈协梗、陈灏之和陈邦燮,均是上街陈村人。胡毓筠、胡廷翼和胡廷佐,均是胡家大塆人。熊永职和熊晋槐,熊家大塆人。吴澍霖、吴宗鹏,新庄吴村人。胡竹筠,仕屋胡村人。张寅恭,黄金李村人。魏时钜,魏家咀村人。吴兆麟,吴家畈村人。张肖鹄,墩子塘村人。闻汝贤,闻家塆人。陈凌虚,松林塆人。张梦陶,庙塆人。张大隆家址不明。
3、主要征引和参考书目:《武昌县志》、《鄂州市志》、《湖北省志人物志稿》、《民国人物传》、《中国史稿》、《中国历史大事编年》、《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正说中国三百五十帝》、《中国宰相全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职官志》、《古代科举》、《道教》、《中国名寺》。
4、葛店历史名人,古景古建筑远不止文中所载,大有遗辑之憾,敬盼以传诵的方式提供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