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玉器特征及鉴定方法!

红山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北方原始文化的代表 ,距今约5000至6000年,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曙光”。从各类出土 报告分析来看,红山文化玉器小件较多,典型器为玉猪龙、马蹄形器、勾云形佩、玉枭、玉龟等。C型龙发现 较少,现有学术争论颇多,不为典型器,就现有的出土报告和各大博物馆馆藏的显示总共不超过5件。

结合各地考古报告和出土的实物对比显示,红山文化玉器主要从玉料、雕工、器形、纹饰、沁色和用途六个方面来鉴别。

红山文化玉器一般采用辽宁岫岩软玉,矿物成分主要为粗细不均结晶状透闪石,玉料偏青或偏浅黄色,也有黄色的,一般硬度在6~6.5,比重2.9~3.1。一般为蜡状光泽,也有一些呈玻璃光泽。由于粗结晶岫玉的质地较软,内部结晶体构造很粗大,所以很容易染色、上沁。一般看到的市场上的很多仿红山文化的玉料都被上过色,但是看起来比较自然,皆原因于此。

红山文化玉器使用的材质较多的是辽宁岫岩县细玉沟透闪石类的玉材,材料质地细密,硬度较高,近似新疆和田玉的硬度,色泽也比较均匀。玉的颜色有苍绿、青绿、青黄、黄色,也有玲珑剔透的碧玉和纯白色玉。在红山玉器中使用岫岩透闪石玉的约占70%以上。古代的玉器生产多就近取材,因此,红山玉器使用属于蛇纹石岫岩玉,松石、玛瑙的也有一些。

辨别玉材的时代可靠性,是鉴别古玉的重要一环。玉质的基本颜色也发生变化。一方面是色素离子对玉器所处环境条件产生不同反应;另一方面内在因素在外部条件

下促成变化。基本颜色的变化也是年代的特征。

红山文化玉器的雕工一般都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纹饰,一般简单的透雕比较多,多采用打洼工(就是俗称的瓦沟纹),线拉工也很少,纹饰一般都是用玛瑙或石英工具加水和解玉砂磨制而成,所以红山文化玉器一般边缘都是有尖薄刃状之感。

红山文化玉器的钻孔一般分单面钻孔、双面钻孔和倾斜对钻三种方式,每种钻孔方式中都可以看到古人的打孔痕迹。单面钻孔一般孔洞呈喇叭状;双面钻孔一般呈腰鼓状或称蜂腰状,孔洞呈两边大中间小的不规则模式;倾斜对钻是在器物 一面上斜向对钻两个相通的孔,因似牛鼻孔而称之为“牛鼻穿”,方便用于缝缀饰物。以上所有孔洞的边壁上都可看见螺旋打磨痕迹,古朴自然。而现在仿古者功利心强,没有古人那种用半年甚至几年的时间来磨制一件玉器的毅力,一般现代电动工具痕迹比较明显,古味尽失。

红山文化玉器一般形制都比较小,器体扁而薄,边缘多成斜坡尖刃状(玉猪龙、C型龙除外),大型器物几乎不见,更无陈设器,现在市面上随处可见的那些红山文化大型人头兽身、粗重厚大的摆件都是现代人所主观臆造的。

红山文化玉器还有正反之分,一般正面多为瓦沟纹打磨而出各类造型 ,大多边缘磨成扁而薄的刃状,背部一般有穿孔,而且是平背素面,没有任何纹饰打磨的痕迹。如勾云形器、玉龟等等,它们的形状都是这样的。而现在市场上很多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都是双面工且无正反之分,可想而知,这些必假无疑。

红山文化的玉器纹饰都比较简单,常用的纹饰就是简单的瓦沟纹或阴刻线,一般用减地阳起的方式表达。勾云形佩和玉臂饰等器形多用瓦沟纹,而且所呈棱角一般都为奇数而并非偶数;其他的则是在表现眼部和背部上使用减地阳起的方法进行雕刻。现在市场上一些红山文化玉器要么在表面雕刻上文字,要么在不同器物上胡乱臆造纹饰,跟实际常理不相符合。广大收藏爱好者切莫图造型纹饰新颖之快。

红山文化区域内经考发掘的墓只有石棺和土坑两种。石棺一般在辽宁朝阳市境内较多发现,土坑多出现在内蒙古赤峰一带。由于石棺是用大量石板结合粘土夯实而成,一般保存性较好,不易渗入砂土也不易受沁;土坑处在气候环境比较干燥,戈壁化、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地区 ,一般土壤成分严重缺水,沙土化比较严重,玉器有不同程度受沁。因此,红山文化玉器大多保存得比较完好,只有极少数玉器出现鸡骨白现象,大多玉质还呈原色,蜡状光泽。现在很多收藏家以为年代越久远,玉器越受沁严重,这恰恰给了许多仿古者可乘之机,大肆伪造。现在市面上流通的很多所谓的红山文化玉器不是染得发黑就是发红,为了表现出玉质,还把玉器抛光得很亮,但是红山文化是没有呈玻璃光泽的玉器,至今没有发现过这样的实例,广大玉器爱好千万要注意。

发掘报告显示,红山文化的玉器都出自于墓,所谓小墓出小件,大墓出大件。而有代表性的玉器(如玉猪龙、勾云形玉佩、玉箍形器等)大多都出自于红山文化的大型墓。据研究,这些墓的主人应为原始 社会首领或者部落巫师,在原始社会这两者有可能为一个人,而从他们墓里发现的大量穿孔玉器,则是缝缀在衣物上的。

古人认为玉器是可以沟通神灵的,是与上天对话的工具,所以由原始宗教的萨满巫师穿上这样缀满玉器的衣服,就可以和上天神灵对话,就能够逢凶化吉,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由此可见,红山文化玉器一般都是小而扁薄的小件,大多数都有钻孔,用来缝缀在衣服上来显示身份和地位 的。许多玉器边缘磨成薄刃状,是为与衣服表面完好地衔接,有平滑感。而现在市面上所见的很多红山文化玉器,都不能体现出它原有的实用功能,单从这一点上就足以鉴别红山玉器的真伪了。

(0)

相关推荐

  • 红山、良渚文化玉器的鉴定特征(沈阳故宫资料)

    玉器.新石器时代玉器评述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器在中华大地蓬勃发展,大放异彩,玉器的使用地区呈北起辽河流域,南至珠江流域,濒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的半月形分布.分布在这一地区的崇尚玉的部落经长期交流.实践, ...

  • 第五百四十一篇  红山文化玉器的纹饰

    X (一)凸弦纹.凸弦纹是红山文化玉器的一个显著特征.凸弦纹也被称为棱线,红山文化玉器中的鸟类翅膀和尾巴.茧蛹的腹部和脊.龙的长鬃和勾云形器的弦等都采用棱线的表现手法.前图所示玉鹰凸弦纹的表现手法十分 ...

  • 部分转载:红山文化古玉开门常识

    原文地址:红山文化古玉开门常识作者:山山 红山古玉的仿品虽然数量居多,但只要你掌握了红山古玉的门道,鉴定亦就不难了.李彦军老师说:"因为我们都知道鉴定学的常识,越是高古的东西,离我们就越远, ...

  • 知砡行(2) 丁哲《史前玉器的阴刻工艺及阴刻特征》 之红山文化玉器学习笔记(一)

    阴刻,是古代治玉最主要的工艺之一.所谓阴刻,即以各类工具通过刻划.磋磨.推磨.砣磨等方式,在玉器上制作凹槽.凹线的一种工艺,其本质就是工具与玉材之间的摩擦.由于各个历史阶段社会生产力的不同,工具.加工 ...

  • 红山文化玉器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步 通过理论学习,采集实物标本,看惯确真红山文化玉器(馆藏最好,当然馆藏品也有仿制品),就要总结学习红山文化玉器器表特征--称之为"征". 此环节学习,对于红山文化玉器鉴定至关 ...

  • 第六百一十五篇  红山文化玉器美学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从红山玉器的材质.工艺.造型以及内涵四个方面探讨了红山玉器的美学特征. 红山文化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与辽宁省西部及河北省北部地区,属新石器晚期的原始社会文化,距今约5000-6000年.数千 ...

  • 第1332篇  仿制红山文化玉器有什么样的工艺特征

    红山文化玉器有它自身诸多工艺特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人仍然无法依原来工艺将红山古玉仿制的更逼真.因为现代机械设备和工具的先进性已远远超越红山文化时期.能够快速旋转的机械动力,先进的切割与磨削工具已 ...

  • 第1631篇  对鉴定红山文化玉器的几点浅识

    红山人在跨越达几千年的琢玉活动中,可以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掌握了高超的琢玉技术.既使在琢玉工具高度机械化的今天,制作一个同样精良的玉器还都是望尘莫及,难以为之. 了解红山文化的墓葬的特点,对正确甄 ...

  • 玉器欣赏:明代玉器工艺特征与鉴定方法

    明代玉器风格清新.刚劲,棱角分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当时玉器生产主要使用质地细腻温润.玻璃光强的新疆玉.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当时运玉材的盛况"凡玉由彼缠头面,或溯河舟,或驾 ...

  • 砡知行(2) 丁哲《史前玉器的阴刻工艺及阴刻特征》 之红山文化玉器学习笔记(二)

    ③.弧度瓦沟纹的细部特征(图10) 图10 注意事项:看一件玉器,不能单纯的看工痕,要在工痕之上看宏观的痕迹,宏观的美感.比如说,瓦沟的走向,瓦沟的朴拙的力度,皮壳.老化.器型等等. 二.普通标准阴刻 ...

  • 辨假识真:南北宋时期龙泉窑的历史特征及鉴定方法!附细图鉴定

    龙泉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名窑,宋代六大窑系.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因其主要产区在浙江省龙泉市而得名.它开创于三国两晋,结束于清代,生产瓷器的历史长达1600多年,是中国制瓷历史上最长的一个瓷窑系,它 ...

  • 浅谈明宣德青花瓷器气泡特征和鉴定方法

    <明宣德青花官窑凤纹双耳二十二棱形花口瓶>"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总共22棱角形,器形制造棱形的难度大,器身肩上部横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