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列入“非遗”,“太极”里有着怎样的东方神秘力量?

牙买加当地时间12月17日7时30分,太极拳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评审通过,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了!

乍一看这消息,很多人表示难以置信,太极拳不应该早就是非遗了吗?居然才申请成功?怎么回事?

听小北给你娓娓道来……2008年,太极拳和我们国家其他34个项目一起参加了当年教科文组织的申遗程序,而当年全世界一共才申报了115项……这么多一起上别的国家肯定有意见,而太极拳又刚好被挑出有定义上的问题,所以,太极拳就落选了。

2009年,我们又把太极拳报送到了教科文组织总部。然而,或许是被08年的中国吓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次规定每个国家只准报两项。于是,在几番斟酌下,我们就先申报了京剧和中医针灸。

2011年,他们又规定了每个国家一次只能报一个项目。2014年,每年一次的申报也变成了两年一次。

所以……名额就这么点,项目却很多,太极拳就只能开启漫漫排队之旅了。

2011年是皮影戏,2012年是福建木偶戏,2013年是珠算。2014年好不容易轮到太极拳了,但很可惜的是我们材料提交超时了……于是,太极拳就接着排队去了。

终于,在2016年二十四节气和2018年藏医药浴法都成功进入非遗名录后,太极拳今年终于也申遗成功了!

看看这十二年坎坷历程,你是不是也想感叹一句命运无常呢?这个在国内外被看做来自古老中国的神秘力量的拳种,一路走来竟然如此坎坷。

什么是太极拳?

太极拳,中华武术拳种之一,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故名。清人王宗岳著有《太极拳论》一书,此为“太极拳”名称最早的文字记载。

经中国武术史学家唐豪研究考证,太极拳最早传习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姓家族中,创编人为陈王廷。太极拳经过三百多年的流传衍变,不断创新出许多门派,其中流传较广或特点较显著的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太极拳等多种门派。

关于太极拳的定义至今尚未发现有统一的说法。将太极拳单纯当做一项运动时,太极拳是“以十三势技法为手段,以沾粘连随、引化拿发为攻防原则,让身心之力获得最有效使用的一个武术拳种。”而将太极拳看作一种文化时,太极拳则是以太极拳为核心概念并以之命名的多种文化集合,它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实体符号。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这是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开篇之论。它告诉我们,太极拳的秘诀就是要懂得阴阳、动静的辩证与变化原理。唯其如此,才能领悟到太极拳的高级境界,才能真正实现太极拳的无限价值,才能悟得中国太极拳的真谛。

具体而言,太极拳以易学的太极阴阳学说为指导思想,把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作为自己把握世界的原则。而太极阴阳学说是东方的宇宙本体论和认识论,认为自然界周而复始,由无极而生太极,阴阳转换,化生万物,核心是“天人合一”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同构对应。

太极拳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和谐价值理念,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合精神在练习的时候,追求“一动无有不动”、“周身一家”、“内三合,外三合相结合”、“内不动,外不发”一种由内到外总需完整一气的和谐原则。

所以我们说,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凝聚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合精神,体现了东方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念。可谓:凡身处处是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

“无极”“太极”傻傻分不清楚

为了更理解太极拳,我们有必要更深入地来理解一下太极。而要明白太极之义,就避不开宋明理学,就避不开周敦颐的《太极图说》。

《太极图说》的第一句话——“无极而太极”是有争议的。首先“无极”是一个道家概念,出自《老子》第二十八章,即“知其雄,守其雌”那一章。

那一章里讲“复归于无极”,这是“无极”这个词最早的出处。“太极”这个词是出自《易传·系辞》。太极和无极一个来源于《周易》,一个来源于《老子》。《周易》是儒家经典,这在总体上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从《太极图说》首句的字面看,无极似乎在太极之上。此外,还需注意的是,这句话其实是有两个版本的。朱子手里的传本是“无极而太极”,而南宋初年还有一个传本则写作“自无极而为太极”。“自无极而为太极”,有了一个“自”,有了一个“为”,时间的观念就带进来了,它就有一个先后,它就在时间当中了。“无极”成为一个阶段,“太极”是无极之后的第二个阶段,这就麻烦了。

如果文本确实是“自无极而为太极”,那么周敦颐讲的就是道家的“无能生有”:这个世界源自于一个至无的阶段、绝对虚无的阶段,然后从绝对虚无当中创造出这个万有的世界来。

但种种证据表明,“自无极而为太极”这个版本应该是不对的。后来陆九渊跟朱子辩论的时候,虽然他认为无极这个词用得不对,是道家的词,因此认为《太极图》和《太极图说》要么干脆不是周敦颐所做,要么就是周敦颐早年未定之论。

但即使他这么坚持,他用的文本却是跟朱子一样的,他没有对“无极而太极”这句话有任何质疑。也就是说,陆九渊看到的传本也是“无极而太极”而不是“自无极而为太极”,这也就意味着当时主要流传的版本是“无极而太极”而非“自无极而为太极”。

什么叫“无极”?无极,按照后来朱子的解释就是无形的意思。将无极解释为无形到底有没有根据呢?在周敦颐那个时代,无极就是无形这个讲法是完全成立的。在邵雍的《观物外篇》中,“无极”就是“无形”的意思。

“无极而太极”这句话,又跟《太极图说》后面的一句话有显见的关联——“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这里的“无极之真”对应的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话“无极而太极”,而“太极”在这里被改称为“真”。

“二五之精”,“二”是阴阳,“五”是五行,阴阳五行之精妙合而凝结成万物。“妙合”这个词中的“妙”字在这里就是神秘不可测的意思,“妙合”意味着不可知的融合、结合。这里,《太极图说》本身的内证都足以证明第一句话是“无极而太极”。

“太极”强调的是“真”和“实有”,但这个“真”和“实有”到底是什么?很多学者都说,“真”和“实有”的东西就是未分化之元气,说“太极”就是未分化之元气,虽然无形但却真实存在,这是汉唐以来的元气论传统一贯的说法。但是如果我们细读周敦颐的书,细读《太极图说》和《通书》之后,就会发现恐怕不能这么简单地说周敦颐的太极就是无形的元气。

因为无形的元气一定是从材料、质料这个角度上讲的,学过西方哲学的人都会知道所谓的质料因,质料是没有价值取向的,而在《太极图说》里“太极”显然是有价值意味的。这种价值意味通过“真”、“诚”这两个字表达出来。

“无极而太极”讲的是无形的至真存在。更进一步讲,无形的至真存在其实就是始终生生不已的至真的存在。

仔细阅读《通书》我们就可以看到,无极之真强调的是一种必然的创生,这种创生本身是必然的而且永无止息的,太极或者说无形的至真存在是所有创生的根源。

这个世界哪怕什么东西都看不到,这种生生之德还在,生生之道永远不会熄灭。只要生生之道在,这个世界就不可能是绝对的空无,这个世界永远会是真实存在的有。

 动极而静

《太极图说》接下来一句是“太极动而生阳”,太极为什么能动这个问题直到朱子那儿才有了一个恰切的解决。接下来是“动极而静”。这里面的“极”怎么理解?什么叫“动极而静”?什么叫“动极”?动极了,累了,就歇下来了?

从这个图看,阴阳的产生显然是没有时间先后的。这个图中间的小圈特别重要,中间这个小圈就是上面的大圈,就是无极而太极的“太极”。也就是说太极已经分化为阴阳以后太极仍在阴阳当中。

“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这样的过程中太极始终在阴阳当中,太极并没有离阴阳而存在,并不意味着阴阳出现了太极就没有了,太极只是以更丰富的更具体的形态表现出来。这是分化的阶段,但是阴阳一定是同时并生的,没有时间先后。

那么,《太极图》的这段话里的“极”字应该怎么来解释呢?这个极很难找出一个特别恰切的训释,但大的意思是清楚的,即动以静为条件,静以动为条件。只要有了动,自然也就有了静,动静互为条件。

《通书·动静》篇说“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只要在动,就不是静的,只要在静,就不是动的,一般事物都是如此。而“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点玄。

而接下来又讲“动而无动,静而无静,非不动不静也” ,既不能说是动,也不能说是静,又非不动不静,那就只有一种可能的解释,即动静是相统一的。动以静为条件,静以动为条件。动静互为条件,这与《太极图说》后面讲的“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就完全统一起来了。

这个图还有一个问题:左边既然是阳动,图上体现为两阳夹一阴,如果对应到卦象上就是离卦。而离卦是阴卦,怎么能对应阳动呢?右边是阴静,图上体现为两阴夹一阳,如果对应到卦象上就是坎卦。而坎卦为阳卦,怎么能对应阴静呢?

其实这个问题的产生,源于我们误将这个图与《坎离匡廓图》混同了。虽然图完全一样,但在《太极图》这里第二圈的左右两边是不能理解为坎和离的,因为《太极图》的第二圈对应的是“太极生两仪”的阶段,还根本未生出八卦来,如何谈得上坎和离呢?

因此,左边是阳中含阴,右边是阴中含阳。阳之动中自有阴之静,阴之静中自蕴阳之动。阴阳互为条件,不可或离。

五行的产生

“阳动阴静而生水、火”,水和火生出来了。从图上看,由阳动而生水,由阴静而生火,亦即《通书》所谓“水阴根阳,火阳根阴”。水、火之后又生木、金。五行生的次序是先生水火,水火是万物根本,基本上那个时代所有的学者都这么讲。水、火是万物根本,接着生木、金,然后土在中央,这是生的顺序。

但是在运行的顺序上,五行的运行顺序不是这样的。因为《太极图说》后面有一句话,“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水、火、木、金、土这样的顺序不能对应春、夏、秋、冬。

水对应的是冬天,火对应的是夏天,四季的顺序不可能是冬、夏、春、秋,所以五行的生成之序与运行之序是不同的,运行的顺序一定是木、火、金、水,土贯穿在中间,所谓土旺四季。

仁、礼、义、智也依这样的顺序展开,跟五行中的土一样,信也贯穿在仁、礼、义、智当中。在《太极图》中,五行这一层最下面还有一小圈,这小圈代表的还是太极。这也就是说二气凝聚为五行以后,太极仍在五行之中。

通过这样一个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太极决不可能是未分化的元气,因为未分化的元气一旦分化为二气五行以后,就不再能贯穿和体现在二气五行当中了。元气和二气五行是不同的形态,分属不同的阶段,两者不能相互函摄。因此在这个图式里,太极不是元气,不能从质料的角度来理解周敦颐的太极。

至此,整个图式的第一部分已经清楚了,从无形的至真存在,到这一至真存在体现为动静的综合体。在这个动静的综合体中动静是互为条件的,有了动静就有了阴阳,有了阴阳就有了刚柔,动静、阴阳、刚柔的复杂变化就形成了一些最基本的质料,五行就出来了。

五行从义理上讲对应仁、义、礼、智、信五常,从时间的角度上讲,“五气顺布,四时行焉”,时间的观念才真正展开,时间是以此为根本的,四时是以此为根本的,是以五行的循环运转作为基础的。

讲到这个地方,周敦颐宇宙论图式就非常清楚了:首先是一个至真的、生生不已的存在,至真的无形的存在。这种至真的无形存在又必然体现为阴阳的综合体,动静的综合体。阴阳动静的综合体最终经过复杂的凝合变化就展现出了五行,而在阴阳对立的综合体当中是有太极的,在五行当中又各具太极,并不是说太极变为阴阳之后太极就消失了,变成了阴阳,阴阳变成了五行,阴阳就消失了。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讲,“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说穿了不过就是阴阳的某种表现,阴阳说穿了不过就是太极的某种表现而已,太极根本上讲是无极的,也就是无形的。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

五行以下就是万物化生,就有了人与万物。周敦颐说:“二气交感,化生万物。”其实这是省略的说法,中间省略了五行的作用,显然是二气五行共同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变化是永远没有办法穷尽的,永远都会有复杂的万物和变化的存在。

周敦颐特别强调人在万物中的独特地位:“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 人是所有万物当中最灵秀的,这个观念就强调了人的特殊性。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周易口义》当中的一段做一个对比。在《周易口义·复卦》的《彖传》里面说“天地以生成为心”。

天地跟人是不一样的,这个是胡瑗的《周易口义》特别强调的一点。天地和人不同,因为天地以生成为心但无忧之怀,人跟天地的不同就在于人有这个忧。人不仅也能做到以生成为心,他还有忧的意思。

人当中最杰出的的圣贤不仅能有天地生成之心,又有忧万物之意,这是人的某种独特性,而胡瑗特别强调圣人的这个忧是人跟天地万物的区别所在。这种区别所在恰恰是人的优点,人的优势。所以胡瑗说:“圣人无天地之权耳,使其有天地之权,则凶荒水患之类,无得而致也。”

老子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天地可以这样,人不应该如此。而老子下面直接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典型的道家态度,跟儒家的态度不同。胡瑗的思想里这种儒家的态度就非常明显,他认为人有忧的情怀恰恰是人的优势所在,这种态度显然也强调了人跟天地的不同。

道家把人类社会仅仅视为自然的一个部分,自然范围的一个部分,所以我们可以把对自然界观察到的各种规律直接拿到人类社会来用,所以“上善若水”、“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可以引申出来“柔弱胜刚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些都是对自然的观察,同时也适应于人类社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所有这些地方都提出人要效法天地,这是道家的基本观念。

但儒家不一样,儒家不管什么时候都会强调某种人的特殊性。虽然都强调人的特殊性,但胡瑗《周易口义》当中所强调的人的特殊性和周敦颐所强调的人特殊性是不一样的。胡瑗强调的是人独有的“忧”,周敦颐强调的是“得其秀而最灵”。

周敦颐说人跟万物的最大区别在于人最完整地禀得了天地当中最精华的东西,人在某种意义上是天地的精华的最直接的体现。这两者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如果我们用天人之间的关系来讲,胡瑗在某种意义上还强调天人之间的差异,周敦颐的思想则真正体现出了天人合一,他恰恰是要讲人的规律就是自然规律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说,在周敦颐看来天地的本性就是人的本性,人类社会的所有道德法则都源于天地的本性,这是周敦颐的一个绝大的发明。

当然他跟老子是不同的,老子是把整个人类社会向荒莽的自然那边拉,儒家是把人类社会的所有价值原理植根到天地的原理上去,所以这两者是不一样的。儒家是把人的价值原理植根到天地,在天地的本性当中辨认出价值的原则来,而不是用自然消解人类社会的道德价值。

按照老子、庄子的做法,会导致完全用自然消解人类的道德价值,而儒家恰恰从这样一个逆反的方向上把人类的道德价值跟天地的本性关联起来,而这种关联又不是源自某种主观的构造,而是根源于真实的哲学洞见。

-End-

编辑:山鬼  黄泓

观点资料参考:

《宋明理学十五讲》

转载及合作请加微信:

BurningEmpty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