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杨姓的前世今生

  杨姓是当今中国第六大姓,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中原地区。当今杨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3.22%,总人口大约有4270万。

  得姓始祖杨伯侨。姬姓,杨氏,晋献公诡诸之弟,晋武公姬称次子,春秋时期晋国中大夫。周襄王姬郑在位期间念伯侨先人功勋,敕封于杨邑(今山西洪洞县东南),称杨侯,敕命为杨候太祖。其六世孙杨道为避难,始以祖地杨为氏,被后世尊为“杨氏授姓”始祖,史称杨氏正宗,是为天下“杨氏”始祖杨伯桥。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杨,是太阳之意,由“木”和“易”组成。“木”特指神木,也称扶桑树,据说扶桑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也称阳谷,《山海经》中对此有描述。“易”就是“日升汤谷”之形意。居住于汤谷的氏族,通过观察太阳在扶桑树东西两侧的升落高度变化来计时,称扶桑纪历。扶桑树也称杨树,以此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就是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氏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杨姓出自姬姓。杨姓得姓是在西周初,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周成王封其三弟叔虞在杨唐(今山西闻喜县东北),史称唐叔虞,周康王封唐叔虞次子杼为杨侯,封地在今山西洪洞县东南,始以杨为氏,从此世上有了杨姓。杨国封地,乃是姜戎族中一支以杨树为图腾的古杨人的居地,今汾河两岸仍多杨树。杨侯传至第六世杨康,随周宣王北征,阵亡无后。周宣王命第五子涧(即尚父)承其祧,直到周幽王时尚父才被封杨侯。犬戎虏周幽王,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阳,是为东周。至周桓王时,杨国被晋武公所灭。这支杨姓一直活跃于山西洪洞、陕西,咸阳和河南洛阳三角地区杨国灭后,族人经河南、穿湖北、涉湖南、越南岭进人广东。当代湘粤琼黔以及部分海外的杨姓都把周武正之孙杼奉为始祖。

  唐叔虞之长子燮文由唐侯改封为晋侯,传至十一世晋昭侯时封其叔成师于曲沃,故城在今山西闻喜东,史称曲沃桓公。至周桓王时,公元前678年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史称晋武公。晋武公灭杨国,以杨国故地赐子其少子伯侨,伯侨之曾孙羊舌肸食采于杨邑,其后裔以邑名为杨氏。这支杨氏有2700年的历史。

  周景王之后封于杨,古杨邑为周朝一小邑,在今河南宜阳县西,其后裔也以杨为氏。这支杨氏有2500多年的历史。

  三支杨姓均出自周武王之后,其中两支杨氏后裔功微势弱,因无颂扬之事,遂失去记载,唯有晋武公之子伯侨的后裔显赫于后世,这支杨姓成为当代杨姓群体的骨干中坚。经历晋顷公“六卿之难”,死里逃生的杨氏残部背井离乡,渡越黄河,躲进陕西华阴华山200多年,直到战国魏襄王时代,才有族人杨章出山做官。其后裔守修武(今河南获嘉县),封临晋(今陕西大荔县),族人很快在关中、河南地区蔓延开来、东汉大名鼎鼎的太尉杨震就出自弘农华阴,其后裔兴旺发达,人才辈出,后世凡言杨氏,皆目弘农郡。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杨姓的第二大来源是少数民族。进入晋朝后,姬姓杨氏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西北氐族在今甘肃西和县南建立了杨姓仇池国,直至北魏时才被灭,人唐以后氐族杨氏全部同化为汉族。

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的战乱和大批少数民族进入中原,杨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同时杨姓大家族中开始融入大量的南北少数民族的血液,包括汉唐时期的鲜卑人尉迟氏、武都白马氐人、突厥沙陀人、南蛮人,宋时西夏党项人、丁零人,元时蒙古人,清时满洲八旗姓易穆查氏、尼玛察氏、富勒哈氏、杨那氏、扬佳氏等。东北地区满洲各族人的汉化,使东北地区的杨姓人口快速增加。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杨姓在西汉时已进人四川,东汉时已达浙江,隋唐是杨姓发展的鼎盛时期。杨震的后裔杨坚建立了隋朝,杨姓成了最尊贵的“国姓”。隋朝虽然仅存在38年,但毕竟是杨氏最辉煌的时代,杨姓得到了最大的发展。除扩散到河北山东之外,主要向南方和西南地区发展。杨震后裔在唐僖宗时进人贵州,后世世袭播州宣慰使,一直到明朝万历年被剿灭,历时724年,共传29世。当代云贵川之杨姓多为播州杨氏的后裔,而且人数众多。

唐宋时代,杨姓已进入湖北、湖南,两广地区,与当地的土著已有婚姻关系今湘黔桂交界地区的侗、苗、瑶、布依、壮、仡佬、仫佬、毛南等民族的杨姓几乎都是杨震的后代。这个时期,杨姓也进人了安徽、江苏,江西、福建等地区。明朝永乐年间杨姓始人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7%,为宋朝第七大姓,杨姓第一大省是四川,约占全国杨姓人口的24.7%。主要分布于四川,陕西、山西三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河南、河北、湖南三省,古杨姓总人口的20%。全国形成了以川湘、陕晋、冀豫为中心的三大块杨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杨姓大约有24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5%,为明朝第六大姓。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江苏、山东四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山西、四川、福建,陕西、湖南五省,占杨姓总人口的36%。浙江一跃成为杨姓第一大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11.1%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鲁、赣闽,晋陕、川湘四大块杨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杨姓人口已达到4270万,为全国第六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3.22%,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杨姓人口由240万激增到4270万,增长了近18倍,增加速度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主要分布于四川、河南、云南,贵州四省,大约占杨姓总人口的30.6%;其次分布于湖南、山东、河北、广东、湖北、江苏,安徽七省,古杨姓总人口的33.4%四川为当代杨姓第一大省,占杨姓总人口的9%,全国形成了云贵川湘、豫鄂冀鲁两块杨姓聚集区。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和堂号

杨姓的郡望仅有弘农、天水、河内三个。以弘农最为著名,治所在今河南灵宝北。弘农杨姓最早居住在华阴县漳乡习仙里,即今陕西华阴卫峪凤凰岭一带。

  杨姓堂号很多,有四知,关西、河东、栖霞、秦和,鸿仪、安阳、鸿山、新杨、道南、信海、北山,赐书等最出名的是四知堂,典出东汉关西人杨震。杨震时任荆州刺史,有故旧夜赠金十斤,并说“夜无知者”。

  杨震拒收芹严厉地说:“事已发生,就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赠者羞惭而退。杨震后来官至太尉。

  2、杨姓楹联

  四知足畏:三喜同时。

  摘星见志;立雪表恭。

  才称敏捷;世济经纶。

  痴姨不贪荣利;贵妃可壮门楣。

  三相贤名齐凤阙;千金诗价重钟山。

  祖德恢弘恪守鳢堂旧则:孙枝繁衍别开鸠水名门。

  3、杨氏祖训

  祖训是前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的基本方法,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儿女的基本形式,杨氏祖训、家规是治族治家的道德规范,族人应该遵守。

  忠: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团结同志,终能长久。

  尊:尊老爱幼,上至高堂,下抚子女,亦复如是。

  勤: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商务工,耕种为食。

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杨姓历代名人805名,占总名人数的1.77%,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七位。杨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2.02%,排在第六位;杨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96%,排在第十位:杨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2.12%,排在第十一位。

  我国杨姓是一个光芒四射的古老族群。从战国初思想家杨朱开始就人才辈出,世代荣耀。历代杨姓名人:东汉太尉杨震,文学家杨修;汉晋之际天文学家杨伟;北周名将杨忠;隋朝开国君主杨坚;唐朝诗人杨炯,雕塑家杨惠之,理财家杨炎;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北宋名将杨业;南宋数学家杨辉,诗人杨万里;明朝名臣杨荣、杨士奇,诗人杨基;清朝名学者杨岫,外交家杨儒;清民之际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

八、寻根探源与宗族名胜

游线一: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发源地)——河南省开封市(天波杨府)

  (一)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杨姓发源地——西周时杨候国故地

  洪洞县名,据说是取自城南洪崖城北古洞。洪洞县在尧、舜、复、商时代,为冀州之域。西周时洪洞为杨候国,故城在今县城东南18里范村,现在已经没有任何杨候国的遗迹了。

  (二)河南省开封市天波杨府

  始建于北宋的天波杨府位于开封市天波门的金水河旁,是北宋抗辽民族英雄杨业的府邸,也就是著名评书《杨家将》里所说的天波杨府。当年宋太宗为表彰杨业的清正刚直、精忠报国,在天波门金水河边建无妄府赐给杨家,并御笔亲书“天波杨府”匾额,还下旨:经天波府门,文官落轿,武官下马。杨业为国捐躯后,府第改为家庙。现存的府第是近年来重建的一组仿宋园林楼阁建筑,占地2.6公顷,分中、两、东三个院落,分别为官邸、花园、校场。

  顺道游:开封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是先民的繁衍之地,而建城的时间则可追溯到夏、商、周时期。七朝古都开封名胜古迹众多,龙亭、铁塔、繁塔、大相国寺、包公祠、禹王台、山陕甘会馆、岳飞庙等都是富有盛名的观光景点。近年来,还先后兴建、复建了宋都御街、矾楼、清明上河园等一批仿宋景观。顺道游:朱仙镇:开封城南20公里。

  美食:鲤鱼焙面、清汤东坡肉、白扒豆腐、套四宝、宋城御猫、瓜盅哈什蚂油、红薯泥、马豫兴桶子(位于开封城鼓楼广场南侧的马豫兴鸡鸭店最地道)等都是开封古都的传统名菜。进士糕与状元饼是开封的传统名点、开封小笼灌汤包由北宋时期有名的“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开封第一楼和黄家老店的最有名),炒凉粉是开封广大市民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

  游线二:湖南省吉首市凤凰古城(杨家祠堂)

  杨家祠堂坐落在湘西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城墙边。祠堂最初为清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于道光十六年捐资修建,是典型的清代四合院建筑,占地770平方米。

  美食:凤凰菜以酸辣为主,重炒功,菜相浓溶。血粑鸭子、糯米腌酸鱼、隔年熏腊肉、板栗炖鸡、罐罐菌、糯米腌酸辣丸子、小米粉蒸肉、菜豆腐、椒包糯米酸辣子、酸汤煮豆腐,是最富特色的凤凰十大名菜。特产:凤凰蜡染:纯美典雅、原始古朴。凤凰蓝印花布:柔软透气、图案精巧。

  顺道游:奇梁洞景区:距县城5公里,融天地古今奇观于一洞,集奇、秀、幽、峻于一身。黄丝桥古城景区:在离县城25公里处的苗区,是一座完整的石头城,始设于唐垂拱年间,宋、元、明、清均有改造或修葺,城楼是清代的砖木结构建筑,有10米多高。

(0)

相关推荐

  • 中国最牛家族历5朝代七百年不衰今已成贵州第一大姓

    比如说杨姓便是如此,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时至2015年的人口普查中,杨姓的总人口数量达到了4270万人,是中国人口的第6大姓氏.这个姓氏最初的起源也是十分的古来是源自于上古五 ...

  • 小乐趣味国学 百家姓之十六:杨,头有五根肉柱,啥叫龙颜戴干?

    好,各位看官,我们上回说了百家姓的韩,今天我们来说说杨,杨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杨姓源出有: 第一支源出姬姓,杨姓出自黄帝之后的西周王族. 第二支源出姞姓. 第三支出自赐姓转姓变姓. 第四支源出芈姓. ...

  • 百家姓-杨

    杨姓是现时中国第六大姓氏,也是贵州省第一大姓,在"百家姓"中排第16.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杨姓也是第六大姓.根据1977年 ...

  • 堂号郡望-杨氏弘农郡四知堂

    我国的杨姓家族,无不以「弘农」为傲,以「四知」为荣.台湾所有的杨家子弟,也一向秉承了这项相沿柑袭了两千多个年头的传统. 「弘农」,是杨姓家族的大郡望,具有双层深远的意义:在地缘方面,代表了当初培育他们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马姓的前世今生

    马 马姓是中国第十三位大姓,主要分布于黄河沿岸的省份和安徽江苏.当今马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29%,总人口大约有1720万. 得姓始祖马服君,即赵奢,赢姓,上古时期帝颛顼裔孙伯益之后,赵奢封地在马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孙姓的前世今生

    孙 孙姓是中国第十二位大姓,主要分布在沿渤海湾和东北地区.当今孙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38%,总人口大约觉有1830万. 得姓始祖孙书,妫姓,田氏,字子占,上古时期帝舜后裔.春秋时期,陈厉公之子陈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徐姓的前世今生

    徐 徐姓是中国第十一位大姓,主要分布在鲁.苏.皖.浙等地.当今徐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45%,总人口大约有1930万. 得姓始祖徐若木,嬴姓,名若木,上古时期伯益之子.夏朝未建之时,伯益曾辅佐大禹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周姓的前世今生

    周 周姓是中国第十大姓氏,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当今周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9%,总人口大约有2520万. 得姓始祖后稷,姬姓,黄帝后裔.黄帝轩辕氏有一曾孙名帝喾,帝喾之妻姜嫄,生后稷.后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赵姓的前世今生

    赵 赵姓是中国十大姓氏之一,排在第九位,主要分布于黄河岸的省份和东北地区.当今赵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总人口大约有2670万. 得姓始祖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黄姓的前世今生

    黄姓是当今中国第七大姓,在两广地区分布最多.当代黄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45%,总人口大约有3260万. 得姓始祖陆终.姬姓,上古颛顼帝高阳氏后裔.当是时,祝融(掌管火的官员)吴回之子名终,因在陆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陈姓的前世今生

    陈姓是当今中国第五大姓,在广东.福建.四川.台湾等地比较集中.当代陈姓人口大约占全国总人的4.61%,总人大约有6130万. 得姓始祖陈胡公,妫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系舜帝之子商均后裔.商朝末年,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刘姓的前世今生

    刘姓为当代最有影响的大姓之一,在山东.河南河北湖南,四川的分布比较集中,当代刘姓人口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1%,为中国第四大姓氏,刘姓人口大约有6770万. 得姓始祖:刘累,姬姓,上古时期帝尧裔孙.相 ...

  • 姓氏文化学者冯志亮谈冉姓的先祖——须多须长的美髯公

    冉 冉姓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在姓氏排行榜中列第一百六十二位,在重庆.四川.贵州的分布比较集中.当代冉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73%,总人口大约有97万. 得姓始祖冉季载.姬姓,名载,字季.黄帝嫡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