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慌失眠,爱出汗,易疲劳……出现心血不足用什么方

小编导读

心慌气短、头晕健忘、失眠多梦……这些症状可能都是身体在向你示警,你的心血不足啦!作为人体五脏中的“君主之官”,心脏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代人熬夜晚睡甚至昼夜颠倒的生活,更是容易造成心血耗损过重。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学习下心血亏虚典型的三种表现和应对方法。

1
心悸(心血不足)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期前收缩、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心功能不全、心肌炎、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表现以心悸为主症者均可参照本病治疗。

《中医内科学》分为心虚胆怯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瘀阻心脉证和痰火扰心证。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

【证机概要】心血亏耗,心失所养,心神不宁。

【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

【方药】归脾汤加减。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益气健脾,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补养心血;茯神、远志、酸枣仁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心烦,属气阴两虚者,治以益气养血,滋阴安神,炙甘草汤加减;兼阳虚,汗出肢冷,加附子、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兼阴虚,重用麦冬、地黄、阿胶,加沙参、玉竹、石斛;纳呆,腹胀,加陈皮、谷芽、麦芽、神曲、山楂、鸡肉金、枳壳健脾助运;失眠多梦,加合欢皮、夜交藤、五味子、柏子仁、莲子心等养心安神。若热病后期损及心阴而导心悸者,治以益气养阴补心,生脉散加减。

2
虚劳(心血虚)

虚劳又称虚损,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证候的总称。虚劳涉及的范围很广,凡属多种慢性虚弱性疾病,发展至严重阶段,以脏腑气血阴阳亏损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均属本病证范围。西医学中多个系统的多种慢性消耗性和功能衰退性疾病,出现类似虚劳的临床表现时均可参照本病治疗。

《中医内科学》分为气虚(肺气虚证、心气虚证、脾气虚证、肾气虚证)、血虚(心血虚证、肝血虚证)、阴虚(肺阴虚证、心阴虚证、脾胃阴虚证、肝阴虚证、肾阴虚证)和阳虚(心阳虚证、脾阳虚证、肾阳虚证)。

【临床表现】面色淡黄或淡白无华,唇、舌、指甲色淡,头晕目花,皮肤枯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舌淡红,苔少,脉细。

【证机概要】心血亏虚,心失所养。

【治法】益气生血,养心安神。

【方药】养心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茯苓、五味子、甘草益气生血;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养血宁心;肉桂、半夏曲温中健脾,以助气血生化。

失眠、多梦较甚,加合欢花、夜交藤养心安神。

脾血虚常与心血虚同时并见,故临床常称心脾血虚。除前述的养心汤外,归脾汤为补脾与养心并进: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具有补益心脾、益气摄血功能,是治疗心脾血虚的常用方剂。

3
自汗、盗汗(心血不足)

自汗、盗汗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盗汗,亦称寝汗。西医学中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等所致的自汗、盗汗可参照本病治疗。

《中医内科学》将自汗、盗汗分为肺卫不固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和邪热郁蒸证。

【临床表现】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面色不华。舌淡,脉细。

【证机概要】心血耗伤,心液不藏。

【治法】益气生血,健脾养心。

【方药】归脾汤加减。方中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五味子、牡蛎、浮小麦收涩敛汗;血虚甚,加制首乌、枸杞子、熟地黄补益精血。

小结

一、心血虚涉及的病证

心血虚涉及的病证有心悸(心血不足)、虚劳(心血虚)和自汗、盗汗(心血不足)。

二、临床表现

01
主症

心悸、自汗、盗汗是心血虚的主要表现。虚劳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虚衰、久虚不复成劳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

02
兼症

心血虚可出现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甚至唇、舌、指甲色淡,皮肤枯槁,神疲气短。

三、舌象与脉象

01
舌象

舌淡或淡红,苔少。

02
脉象

脉细或细弱。

四、代表方

心血不足之心悸,治以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加减。心血虚之虚劳,治以养血宁心,养心汤加减。心血不足之自汗、盗汗,治以养血补心,归脾汤加减。

以上三证皆用归脾汤,虚劳虽选用养心汤,但也提出可用归脾汤。归脾汤为补益剂中的补血方,由白术、白茯苓、黄芪、远志、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组成,功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气虚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