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藤平健怎样理解少阴病为表阴证的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体系 与 修学体系 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冯世纶
来源:经方的表阴证[J]. 中国医药学报,2003,(01):45-48.
在《伤寒论》中,“表”指体表,即由皮肤、肌肉、筋骨等所组成的机体外在躯壳。表证,是指病位在表而言。病位是指病邪集中反映的病位,不是病变所在的病位,即使病变在里,但病邪集中反映于表位也称之为表证,亦或称之为邪在表或病在表。
根据疾病反映出的症状,在表的病位当有阴阳二种不同的证,对此,《伤寒论》有明确说明,如第7条(赵开美本,以下同)“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
山田宗俊认为此条是“就其病发之始而言,所以称发也。”又说:“所谓阴阳二字,指其人因有寒热虚实之殊,而言太阳、少阳、阳明皆属实热;少阴、太阴、厥阴皆属虚寒……其发于阳之始为太阳,发于阴之始谓之少阴”。是说人体所患疾病在表的病证可概括为两类,一类为阳实热之体,正气相对旺盛,症状反映有发热恶寒者,为在表的阳证,也即太阳病;一类为阴虚寒之体,气血沉衰,反映为无发热而恶寒者,为在表的阴证,与太阳相对当指少阴病。
藤平健也认为体质分为阴阳两类型,如遇感冒则出现或偏于桂枝汤和小青龙汤的阳证,或偏于麻黄附子细辛汤和麻黄附子甘草汤的阴证。这里所说的阳证、阴证实际即是太阳病和少阴病。但是体质又非绝对因素,本来是表阳证太阳病,可因发汗过多等伤损正气而转化为表阴证少阴病,如《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即是。
即在同一病人身上,可因不同时期、不同条件出现表阳病或表阴证。表证分阴阳是依据症状的反映,《伤寒论》也有明确地说明,如第39条:“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发之”。这里是说,表证有大青龙汤之属的阳性证(太阳阳明合病),也有麻黄附子甘草汤之属的阴性证,在讲解大青龙汤的应用时,特意提出“无少阴证”,是说表证虽应用汗解,但阴性表证即少阴病证者,不能用大青龙汤。强调无少阴证,即明确有表阳证时,方可用大青龙汤发汗治之。
藤平健治疗自身的感冒咳嗽,初以为是小青龙汤证,服小青龙汤不效,后经仔细辨证,知是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服之很快治愈。这说明太阳病和少阴病者属表证,但其病性有阴阳的根本不同,其治疗也就根本不同。因而藤平健深有体会地说:中医治病辨证用药就象汽车齿轮转动一样,必须齿口相合,如不相合,汽车是不能开动的。然而两者之间又并无明显的鸿沟截然分开,因病位同属表,如辨证不仔细也易混淆,藤平健自身体验业已说明。
吴鞠通也有类似经验,例如他于甲子二月二十五日治疗吴氏医案,第一天见头项强痛而恶寒、无汗、脉紧,用麻黄汤治疗不效,而第二天经仔细辨证,合用麻黄附子甘草汤一剂即愈,显然是第一天把少阴病当做了太阳病治疗,当然不效。
也说明表证治疗虽都用汗法,但有阴阳性质的不同,治疗是截然不同的。这种论六经病以三阴三阳各自相对而言,虚则少阴,实则太阳。喜多村直宽、恽铁樵等也有类似论述。总之,从以上所述可知,经方的少阴病是属六经的表阴证,即邪在表而呈虚寒一类证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