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320条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见《论》第320条)。

作者:蒋远东

《少阴篇》第286条讲了少阴病的两个禁忌说:少阴病,脉微,不可发汗,亡阳故也;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302条接着就讲:少阴病,得之二三日,麻黄附子甘草汤微发汗;这两个条文看起来很矛盾,实际上是有区别的。286条讲的是少阴病,脉微,已经有亡阳的苗头在里面了,所以,不能发汗;302条之所以能微发汗,条文后面讲的很清楚:无里证,故微发汗也。可见,302条的发汗发的是太阳伤寒之表的汗;这两个条文看起来矛盾实际上不矛盾。

286条讲: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之。本条讲: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看起来很矛盾。我们比较一下就知道了,本条和302条都是少阴病,都是得之二三日;《太阳篇》第5条讲: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本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干,说明这个少阴病在传。口燥咽干是阳明病的特点,说明这个少阴病已经转到阳明了。第248条讲: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可见,本少阴病的口燥咽干是由阳明蒸蒸发热得来的。

太阳、少阴互为表里,太阳受邪,少阴也会受邪,本病就是少阴表邪传到阳明胃经了,阳明腑受邪了。因为,本条一开始就讲了这是一个少阴病,说明它是从少阴传来的,它既有少阴病的特点又有阳明胃热的特点。少阴伤寒,随水化寒、寒邪会顺势而下,中焦之气也会逆转下趋少腹,甚之下利;少阴伤寒,随火化热,热会随火上炎传到手少阴心经,即传到上焦,中焦之气也会跟着上行。《内经》讲:少阴之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寻咽喉;其别支从肺出络心注胸中。可见,口燥咽干一是少阴肾热直接作用到咽喉了;二是胃气熏蒸的结果。只有阳明胃经真正的有了实实在在的热以后才能用承气汤,本条宜大承气汤说明这个少阴阳明并病中的阳明已经有实实在在的胃热了,这个热是蒸蒸发热,所以,本条讲宜大承气汤。可见,本条用承气汤下阳明胃热与第286条的少阴病,阳已虚,尺脉弱涩者,复不可下并不矛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