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为什么喜欢苏东坡?因为他是立体的
文 | 展恩华
有些人单薄得像一张纸;有些人厚重得像一座山。
估计没有人不喜欢苏东坡,因为他立体的大山。“横看成岭侧成峰”,每一面都是独特的风景。
苏东坡是豪放的: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公元1075年,苏轼38岁,时任密州知州,仕途上虽有小挫,精神上却积极向上。他心里想的不是个人的得失,而是国家的安危。他想尽自己全部努力,除掉危害大宋的“天狼”。这是苏东坡儒家思想“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的具体体现。
苏东坡是柔情的: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江城子》
苏轼十九岁与十六的王弗结婚,婚后二人恩爱情深,可惜未能携手一生,王弗27岁逝世,苏轼悲痛不已。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重情是作为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底色。一位重情的男人,一定会受到人们的敬重,不光是女人的敬重,同样也包括男人。
苏东坡是豁达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苏轼一生,最大的转折源于“乌台诗案”,经历了生死之劫,他没有耿耿于怀,而是十放豁达豪放。一根筋的人,活得总是很累。世间的事,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人遭遇磨难,看似不幸,其实那是上天在磨练你的心性。佛哪一座没有经过千刀万刮?没有经过千刀万刮永远成不了佛,充其量也就是一块别人“垫脚石”。
苏东坡是淡泊的: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
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公元1076年的暮春,苏轼登上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有太多情感想要表达,却不知从何说起。人生半老,虽然自己有浓重的“故国”情怀难以放下,但在不堪回首的当下,最好的生活方式还是“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东坡只所以能看得开,是因为在他的心里除了儒家的担当,还有“道”的理念。背对太阳,一片暗然;转过身去即阳光灿烂。
苏东坡之所以是苏东坡,能让他超然于尘世之上的,是佛。儒家让人看清,道家让人看开,佛家让人看破。人一旦看破了,世间的事就没有想不开的。
苏东坡有佛缘,而且他们一家人都信佛。借此,简单说一下他的“济南佛缘”。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应言和尚在平阴县东阿镇铁杨村建了一座荐诚禅院,六年后,应言请苏东坡写了记,名为《荐诚禅院记》,于是有了和平阴的一段佛缘。
除了这段掌故,苏东坡在长清结下了更深的佛缘。
宋元丰7年3月(1084年3月),苏东坡从被贬的黄州调任临汝,次年(1085年6月)朝廷调他去山东登州任职。10月15日到达登州,上任后仅五天,又接到朝廷的调令,要他回朝廷任尚书吏部郎。他应诏进京(今河南开封)赴任,途经济南长清,游览了真相寺和正在建设中的全阳塔。
苏东坡和弟弟苏辙商量,决定献出苏辙所收藏的两枚释迦牟尼舍利子放置在全阳塔,并献出钱财置棺椁放置舍利、同时继续建塔。寺庙僧众和济南、长清的地方官为苏东坡的行为所感动,为其举行了捐献仪式。
两年后,即元祐二年八月(1087年8月),全阳塔基本完工,法泰禅师赶赴京师(今开封)拜请法舍利,并请苏东坡撰写塔铭,于是东坡轼写下了这篇《齐州长清县真相院释迦舍利塔铭》。后被刻于石碑,盖在释迦舍利石函上,安置在塔下地宫内。
此碑青石质,纵横皆六十一厘米,厚十二厘米半。塔铭楷书,二十二行,行二十五字,字径一厘米半。刻成后置于本院舍利塔地宫内舍利石函上面,1965年出土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真相院遗址,今藏长清区博物馆。
扯远了。只所以说这么多,是为说一点自己的小感悟。人要想成为立体型的厚重人物,必须有三种传统理念,那就是儒道释。顺境时学儒,逆境时学道,绝望时学佛。果真如此,人生还有什么过不去坎?
(本文作者三口之家,右为展恩华先生)
作者简介:展恩华,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散文集《精神家园的守望》、《草庐漫话》、《生命的圣宴》;诗集《平阴吟赞》;长篇报告文学《大地为鉴》《羌山见证》《铸梦》;报告文学集《叩问大地》;长篇小说《梅庄旧事》等多部著作。长篇小说《梅庄旧事》荣获济南市第八届“文艺精品工程”奖和山东省第九届“文艺精品工程”奖。长篇报告文学《大地为鉴》(合著)山东省第九届“文艺精品工程”奖。
壹点号山东创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