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的什么鹿?问的什么鼎?
更多被毙文章,尽在芈米朋友圈
米
昨天对我来说是个平常日子,除了朋友圈泾渭分明的两拨人在互相嫌弃,其他照旧:
下午去拔了一颗智齿,晚餐做了全素寿司。
平常日子平常心,让写咱就写,不让写咱就歇着,不写又不会死,犯不着。
今天继续不知道写啥,聊聊《鹿鼎记》吧。
1
中国历史,说穿了就是一部农民起义史。
两千年来,往复循环都是同一路数:
推翻前朝,建新朝;
新朝变旧朝,再被推翻,又再建新的,新的再被推翻,再建新的……了无新意。
伴随这个“推翻与被推翻”过程的,除了权术谋略,烧杀抢掠,死的都是些农家子弟……
哪有什么文明和进步?
无非是冷兵器换了热兵器。
秦没了,汉上;汉没了,唐上;唐没了,宋上……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
这其中,也不乏被外族侵略然后又恢复汉人政权的,比如蒙古建立的大元帝国。
元朝被朱元璋干翻了,建立了明朝。
这个过程本没啥稀奇,我只是对朱老人家提出的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颇感兴趣。
也就是说,朱元璋不承认“大元朝=中华”,他打出这个旗号,也侧面反映了当时大多数老百姓的心声……有市场,旗号才会应运而生。
稍微有点脑子的人都能想明白:你大元帝国的疆域再广,武力再强又怎样?
跟我老百姓有半毛钱关系?
一段被鞑子奴役的历史有什么好骄傲的?
口号深得民心了,老朱当然就赢了。
至于老朱的大明是不是一个好朝代,今天暂不讨论,但我知道这个朝代有两大发明:
第一是锦衣卫,第二是东厂。
当然了,这两大发明也没能保得了大明江山万万年,最后还是被大清给灭了。
然后,那些不甘心的人们,又开始反清。
2
“反清复明”是《鹿鼎记》出镜率最高的词。
这话,韦小宝说过,陈近南说过,天地会一众好汉说过,云南沐王府的人也说过……
不但说过,而且基本上是挂在嘴边的。
一天不说,就心里痒痒的那种。
在《鹿鼎记》里,对清廷不满或蠢蠢欲动的人很多,比如平西王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闯王李自成、独臂神尼九难、辽东神龙教、蒙古噶尔丹、北方罗刹国……
但以“反清复明”为口号的,只有两拨人:
一拨是天地会,另一拨是云南沐王府。
“反清”好理解,大伙儿都是汉人,不愿做满蒙大清的奴才,进而奋起反抗……
但,“复明”又是什么鬼?
当年朱元璋推翻了蒙古统治以后,并没有再把前朝赵家的子孙们请来坐江山啊。
那为什么天地会和沐王府念念不忘前朝呢?
难道在朱家的统治下,他们日子更好过些?
把这两家的背景一翻,懂了:
天地会的后台是台湾郑家;
沐王府的人都是当年沐英的后代。
郑成功被尊称为“国姓爷”,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这可都是大明王朝的“铁帽子王”。
两家含“朱”量极高,真正的既得利益者!
只是他们拥立的朱氏子孙不同:
一个是朱三太子,一个是朱五太子。
(郑家的公子郑克爽几乎从不提“反清复明”)
3
设想一下:如果“复明”成功,会发生什么?
沐王府会从帮会势力成为权倾天下的王侯。
郑家多半依然还是继续做台湾的地头蛇。
所以,沐王府的积极性那是相当高,个个身先士卒,甚至不惜派人入宫行刺。
郑克爽却没有那么上心,反清也好,复明也罢,都只是把“我郑家”放在第一位。
真正最热血,却又最没有利益在其中的……
反而是天地会那帮英雄好汉。
天地会的汉子们大多心思单纯,陈近南只需调动他们对满清鞑子的仇恨即可。
至于“复明”后这些人何去何从,估计陈总舵主提都不会提,而他们自己多半也没想过。
他们对朱三太子的拥戴,纯粹是郑智正确的问题,至于“复明”后,日子是会好过一些还是会变得更糟,他们没想那么远。
但阿米觉得,无论“复明”与否,他们的日子都不会有太大改变,见识决定了:
他们无法彻底反思“皇帝轮流坐”这种千年痼疾所带来的的苦难和弊端。
他们只是盼着换一个汉人皇帝回来,继续骑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而已。
4
我曾以为,“反清复明”只是一句笑话,是不可能成功的,但事实证明我错了。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
没有不倒的王朝,也没有谁能千秋万代。
(大清自然也不例外)
但,明朝虽然不会再回来,但它一定会以另外一个名字或另一种方式回来。
还会有新的朱元璋,当然也会新的蓝玉,新的胡惟庸,新的锦衣卫,新的东厂…所以啊:
天地会的好汉们,你们真的可以瞑目了!
你们真的不用去缅怀逝去的洪武大帝,你们想要的大明,一直都在轮回中存在!
所以,我最喜欢的还是《鹿鼎记》的第一章,也就是从来没有导演去认真拍的一章。
这一章,金老寥寥几段点明了全书主题:
「那文士提笔蘸上了墨,在纸上写了个“鹿”字,说道:“鹿虽是庞然大物,性子却极和平,只吃青草树叶,从不伤害别的野兽。凶猛的野兽要伤它吃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便只有给人家吃了。”」
「又写了“逐鹿”两字,说道:“因此古人常常拿鹿来比喻天下。世上百姓都温顺善良,只有给人欺压残害的份儿。《汉书》上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那就是说,秦朝失了天下,群雄并起,大家争夺,最后汉高祖打败了楚霸王,就得了这只又肥又大的鹿。”」
「那小孩道:“所以‘问鼎’‘逐鹿’,便是想做皇帝。‘未知鹿死谁手’,就是不知哪一个做成了皇帝。”那文士道:“正是。到得后来,‘问鼎’‘逐鹿’这四个字,也可借用于别处,但原来的出典,是专指做皇帝而言。”
「说到这里,叹了口气,道:“咱们做老百姓的,总是死路一条。‘未知鹿死谁手’,只不过未知是谁来杀了这头鹿。这头鹿,却是死定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