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的分型及CT表现
来源:医学影像服务中心
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气道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按其发病原因肺气肿有如下几种类型:老年性肺气肿、代偿性肺气肿、间质性肺气肿、灶性肺气肿、旁间隔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
1、全小叶型肺气肿
病变涉及终末细支气管以下全部气道,它在两肺内弥漫分布但不均匀,以下叶及前部为重。病变严重时引起症状。本型的CT特点是全小叶的破坏而形成的较大范围的低密度区,无壁,且大小和形态多不规则。病变区内血管纹理明显减少,形成弥漫性“简化”的肺结构。轻度甚至中度的全小叶肺气肿有时在CT上也难以确诊。
2、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本型的典型改变是呼吸细支气管的肺泡扩张,周围部分不受累,病变位于小叶中心。当病变进展,累及广泛区域时不能与全小叶型肺气肿区别。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多发生于上叶,尤其是上叶的尖段、后段和下叶背段。大部分患者均有长期、大量的吸烟史并合并慢性支气管炎。
本型CT表现特点是在肺野内出现散在分布的小圆形、无壁的低密度区,直径为2至10mm,位于肺小叶中央,仍可见小叶核心内的动脉,本型肺气肿的小叶中心分布不能在常规CT上见到,而要作HRCT扫描才能见到。病变多分布于肺上部,根据病变无壁而可以和囊肿区别。当病情严重时,病变融合成较大范围的低密度区,此时不能再从CT,甚至病理上和全小叶型肺气肿区别。
3、小叶间隔旁型肺气肿
本型选择性地累及小叶末段,故多位于胸膜下。它总比较局限,病人多无症状,但常易产生自发性气胸。在CT上除表现为胸膜下肺大泡,还可发生在右主支气管后的食道奇静脉窝内和左心室旁及前联合线附近。
4、疤痕旁型或不规则型肺气肿
本型见于邻近局部肺实质疤痕处,如肺结核和弥漫性肺纤维化,尤其是尘肺斑块纤维灶旁。当CT上有可见的肺内纤维灶时,识别本型肺气肿是容易的,但当它与仅在显微镜下能见到的肺纤维化共存,在CT上则不能将它和小叶中心型肺气肿区别。
节选: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