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周思聪的代表作品

周思聪(1939~1996),1955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属中学,1958 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曾得到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仓、李苦禅、郭味蕖等诸位名师指点,1963年毕业后分配到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为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有才气,绘画很独特,拿起笔画出来的就是不一样。”郎绍君说周思聪的才气是卢沉自己都承认的:“卢沉比较理性,他一再说,就绘画才能论不如周思聪。不过,他读书思考,在思想观念上对周思聪有一定影响。”天生的绘画才气加上央美附中和本科严格的绘画功底和造型能力训练,让周思聪的绘画在同辈艺术家中显得更为出色。聊到周思聪个人性格时,王明明这样形容自己的老师:“话不多,非常善良,为人好,但内心骨子里有非常强的个性。”郎绍君则这样形容:“卢沉直率热情,十分健谈,非常关注思潮与理论,周思聪话不多,声音轻轻的,但有实在的见解和态度。她曾说,君子之交淡如水,不多说话都能彼此了解,是真朋友。我比较注意他们的画,他们比较注意我的文章。”他也认为周思聪外表柔弱,但内里却有一种骨气。

周思聪在90年代《江苏画刊》的访谈录里说:“我到了那里就有一种共鸣,好像在上一个世纪的梦中曾经想见,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融洽。”到1983年,周思聪完成了一批彝族女子系列作品包括《高原暮归》、《边城小市》、《母女》等作品,已经和第一幅彝族绘画有很大区别,郎绍君认为:“这些作品笔墨风格已经不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凝重,空间也变得开阔起来;人物精神的‘淡’则依旧:无论她们在做什么,都像无所谓,无所注意似的,但又很自然,没有一丝牵强。我曾注意到在这些作品中较多出现的妇女形象。她们‘多孤独一人,或在秋雨里、或在雪夜中,或在草地上,身处空阔的原野,云天低垂,尘路漫漫,独立移步,艰难而无怨’。”

就画法而论,显然已成功地借助速写的灵动、写意画的笔墨、儿童画的雅真,改造了刻意求实的写实作风,形成了疏简、虚淡、空明、雅丽而依然充实的艺术语言。人物略有变形,变而愈美,神秀而体壮。环境以少胜多,点到为止。用笔简无可简,自成描法,若断还连,外柔内刚,虚中见实,秀而厚,劲而苍。用墨更加惜墨如金,于中见湿,似有若无中形成某种斑驳陆离的肌理感。布色则以灰白色块与鲜明补色比衬,仍保持着八十年代彝女小品的和谐,却已由灰调子变为合雅明丽。观赏这一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的册页可见,周思聪把炼狱般的病痛留给了自己,却同时把静美与光明留给了人间。

周思聪晚期人物画的艺术渊源有所顿悟。实际上,从《高原风情图册》到《儿戏图册》,都表明周思聪从得益于蒋兆和兼采赤松、丸木和西方现代技巧的《矿工图》画法中走出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借经了可染人物的。不过,叶浅予以速写入画的生动性,刘凌沧用笔设色的雅丽,李苦禅和郭味蕖花鸟画的笔墨,都已在周思聪的胸中和腕下厚积而薄发同时化入我法而自出机杼了。正因为周思聪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造,她才在描绘平凡生活中诗意的领域中,开拓了中国人物画的审美领域,丰富了人物画的艺术语言,为后学者积累了沉静而非浮躁深入而非浅层地师古而变、学洋而化的。宝贵经验。

毕业答卷 149×189 1976年(与汪二可合作)

天山红医 113×69 1976年(与耿玉坤合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