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气温低,阴雪、雾霾天气多,黄瓜细菌性流胶高发,常造成瓜条腐烂,商品性降低。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已成为冬季设施黄瓜栽培中危害黄瓜品质、降低黄瓜产量、影响效益的重要病害,严重的棚室可造成30%以上的黄瓜减产,甚至绝收。
细菌性流胶病在黄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苗期发病症状为植株茎基部呈黄褐色水浸状,湿度大时子叶和真叶边缘出现水浸状凹陷斑并不断向内扩展,严重时茎基部流胶,叶片背面病斑处溢出菌脓,空气干燥时病斑变脆易穿孔。成株期发病,病原菌主要侵染茎和果实,茎秆呈水渍状,流出白色胶状物,发病植株生长缓慢,茎秆发病部位以上部分先萎蔫,最后整株萎蔫;果实受害后,出现水渍状病斑,侵染面扩大后果实变软凹陷,逐渐变成褐色,内部软烂,表皮破裂,伴有恶臭,果实失去商品性,严重的直接毁棚。
该病喜高湿环境,发病适温为25℃-27℃,在深冬和早春季节,棚内湿度大,低温持续时间长,则发病严重。连续的阴雨光照不足,同时棚室内的通风不及时导致黄瓜棚内的湿度较大,黄瓜的叶片,茎杆果实的湿度相对较高,易造成黄瓜细菌性流胶病爆发。黄瓜棚室内的低温持续时间越长,湿度越大,发病就会越严重。温室中午温度过高,夜间温度低、湿度大,形成易结露的环境,利于病害蔓延。栽培管理过程当中十分不注意,造成从黄瓜定植、落蔓、打叶、打杈甚至摘瓜这一系列农事操作的某一个环节出现的黄瓜植株的伤口,便容易造成细菌性流胶病侵染,这也是整个黄瓜棚室快速传播的重要途径,加速黄瓜流胶病害爆发。病原细菌可以在种子内外越冬,病原菌侵入寄主组织后进入胚乳或胚根的外表皮,造成种子内部带菌。在采收病瓜时接触污染的种子或从病瓜中收集种子,可以使种子表面带菌。若播种的黄瓜种子带有病原细菌,环境适宜时,可侵染危害。另外,病原菌可随种子调运远距离传播危害,是病害新发生地区的主要来源。黄瓜细菌性流胶病发展快,为害重,一定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早预防,将其消灭在萌芽。种子可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初侵染源,因此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可有效降低苗期发病的风险。可用0.5%的次氯酸钠浸泡种子20分钟,再洗干净后播种,可有效杀死种子表面的病原菌。对于种子内部的病原菌可以采取干热灭菌的方法进行消毒处理。冬季温室黄瓜采用高畦栽培,以利提高地温、降低湿度;定植时少盖土,露出幼苗土坨的上表面,以降低茎秆周围的湿度;地膜上的定植孔要大,以利降湿;采用膜下滴灌方式选晴天上午浇水;作业行铺上切碎的玉米秸秆或稻壳,起到吸湿降湿的作用;湿度大的温室用间断放风方式进行排湿和提温。早晨揭帘后,温室通风排湿。非雨雪天气揭开草帘,充分利用散射光促进黄瓜生长。黄瓜整个生育期需进行多次整枝打杈、摘叶摘瓜、掐卷须、绕蔓等农事操作。为使伤口尽快干燥愈合,避免人为活动引起病害感染和传播,宜选晴天上午进行农事操作。及时摘除病叶和残花,拔除发病植株;将病残体带至温室外深埋,防止病害传播蔓延。发病前初期,用3%中生菌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喷雾时尽可能均匀喷到叶片的正、背面;阴雨天气,棚内湿度较大时,可用细菌克星(5亿芽孢/克荧光假单胞杆菌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100克喷粉防治,注意药剂的轮换使用,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