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11——桐子油的记忆桐子坑
2018年11月25日早上六点起床出发,早上雾很重,能见度不超过五十米,我在同学邵国胜的陪同下到竦坑一带考察并收集墙头壁画。当车桂林过练江时,大雾锁桥,桥面有一半消失在大雾里,感觉桥那头是另一个世界。去竦坑的路弯道极多,好在路面刚修好,如果不是赶路,开到二三十码,边开边欣赏山路两边的自然美景应该是很惬意的事。邵国胜说这条道投资二点三个亿,正在打造最美乡村公路,让我好生期待。邵国胜是溪头人,又在那块工作了三十年,当我提出要去竦坑里面桐子坑时,他说,他也没去过。
车到竦坑桥头,感觉前面的路突然变窄,就向桥头正在忙碌的村里人打听车子能不能开进桐子坑?好几个人都说不能进去,说进去了没法掉头。能不能进去呢?但是俺们感觉这条路应该是通车的,毕竟这些年村村通公路工程已经惠及每个村。感觉到这条路还是能走,所以我们就进去了,你只开了大概有三四里路的样子,总算到了一个叫做桐子坑的地方。额,这是一个小山村,只有三五户人家,袖珍到出乎我的意料。挺好的。这个地方景色宜人。车子开到一家人的门前,再无前进的道了,使出全身的本事,才把车子掉过头来。这几幢房子全还是土房,四家门户紧闭,只有俺停车的这户人家夫妻俩正准备下地做事。见到俺们突然出现在这个偏僻的小山邨里,很是客气地迎上来,问我们从哪里来,来干什么?男主人认得着俺同学,叫他邵医生。带俺们进屋吃茶聊天。
家里客屋里堆了许多蕃芋,有一种白皮的俺不曾看见过,就问主人这是么事蕃芋。主人讲这是白皮蕃芋,白皮白心,非常好吃,可以当水果。俺 讲,那能不能送两个给俺明年作种?他讲,现在的蕃芋是放不到明年做种的,需要的话,到明年清明节再来端。他讲,他家今年蕃芋大丰收,有一万多斤,全部藏在上面地窖里。
离他家不远还有一家,家门口有块小菜地,菜地四周围着笆篱,将绿悠悠的一片蔬菜包裹得严严实实。边上还有个小池塘,一条水简架在水面上,从山漳流下的泉水滴滴嗒嗒落在水面上,让这个寂静的山邨显得更加清宁。从这里往上望,山顶上还有两幢房子在树丛中惹陷若现,俺们决定爬上去看看,登高望远嘛,可能在那里另有一番景色。山地很陡,爬不多高就开始气喘吁吁,爬三步歇二下,边爬边搜索四周的景色。本以为到了上面以后能看到四周的一些村庄。结果跑到上头的时候发现,上面除了山还是山。在一个个山头上散落着一两户人家。多数就是一户人家在那里占山头为王。有一间两间老屋掩映在一片森林里,真美。。那老房子是那种很古老,很古老的土房子。真漂亮啊!俺们在山头上呆了良久,依依不舍地下到村里,房主人准备了一人一袋蕃芋让俺们带回家品尝。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训。怎么办?我也从后备箱里拿出一张小画送给他们以作纪念。并哼《蕃芋小调》一首:
什么作物山里种?
蕃芋扦播最好弄。
偶尔想起施点肥,
秋来蕃芋几斤重。
另赋《竦岭小雪》一首
初雪已覆地,
早风寒自威。
柴扉端自语,
晨鸟怜自哀。
小径闻惊犬,
村外有客来。
生烟煮老酒,
不醉且不归。
画家简介:老湾,自幼习画,传统美术非遗传承人,《人民日报》等对其有专题报道,多次举办个展,出版专著《徽州墙头壁画》。其画作多描绘黄山风光,极力倡导“黄山人画黄山,宣传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