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大观察员 | 乐评:捷杰耶夫与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柏辽兹作品音乐会

“连续演奏会”是衡量一个国家古典音乐市场成熟与否的指标之一。在数天或者数周的的时间内,通过连续或间隔着演出同一位音乐家或同一个系列作品的这种类似“传记” 与“曲库”式的演出,能让观众能对某一位音乐家的成就产生最完整的体验。

2019年11月27日晚,俄罗斯指挥大师瓦莱里·捷杰耶夫(Valery Gergiev),携手马林斯基剧院管弦乐团(The Mariinsky Orchestra)和马林斯基剧院合唱团亮相国家大剧院,首度上演法国作曲家埃克托·柏辽兹音乐专场。

此前的两天,他们已连续上演了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和理查德·瓦格纳的音乐专场,获得了观众的强烈反响。

谈到历史渊源,其实柏辽兹在世时就曾在前马林斯基剧院举办过两场音乐会。在他给父母的书信中对乐团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有一支出色的乐团,他们出色地还原和热情地演奏了我的音乐……”

此次来华,捷杰耶夫将带来柏辽兹举世闻名的《幻想交响曲》和音乐会版歌剧《特洛伊人》第五幕,为乐迷揭秘“俄罗斯的偶像”柏辽兹音乐中的别样乐貌。

音乐会以《幻想交响曲》开场,笔者此前听过已故英国指挥大师科林·戴维斯(Sir Colin Davis)1981年与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录制的版本,在层次感和想象力上,这一版本无疑是十分出色的,而戴维斯和捷杰耶夫却几乎站在两个极端。

在捷杰耶夫豪迈奔放风格下的柏辽兹究竟会呈现何种性格,笔者对于本场音乐会充满了期待。

作品以和谐的引子出发,并建立起巨大的主线。由于柏辽兹旋律的特殊性——大部分的持续低音和平行五度的旋律配置和声,因此如何诠释旋律声部尤其是固定乐思显得十分重要。

而不管是作品中大量的弦乐独白,还是贯穿一乐章到末乐章的由各种乐器演奏的乐思,都带着指挥丰富且细腻的处理,让听者无时无刻不处于惊喜之中。

不同背景和艺术家的心理状态在每一个乐章中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固定乐思第一次由长笛和第一小提琴共同奏出,弦乐轻灵剔透,长笛柔美清澈,表现出了“女人”端庄优雅的形象。

二乐章的固定乐思由圆舞曲形式呈现,富有抑郁音乐性格的管乐音色与圆舞曲主题的弦乐音色形成了对比。

笔者尤爱捷杰耶夫对弦乐声部长线条的处理,干净流畅却不乏节奏上的起伏变化,将“爱人”翩翩起舞的模样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乐章的固定乐思以宣叙调出现,并不时为管弦乐队的合奏打断,指挥对音乐戏剧化的处理生动刻画出了“爱人”的出现,给主人公所带来躁动不安的内心状态。

四乐章的固定乐思由单簧管吹奏出,带着些许谐谑的意味,将音乐逐渐推向悲苦的情境。

最后一个乐章,作曲家采用了倚音和颤音来丰富固定乐思,疾快的速度和舞曲的节奏,象征着爱人美好形象的坍塌。

《幻想交响曲》给予听众极强的画面感,这一“自传体”式的交响乐,也十分具有代入感。

在捷杰耶夫的诠释中,所有的情感都加倍热烈,织体的层次感鲜明,速度变化很多,规模宏大瑰丽,富有表现力。

歌剧《特洛伊人》是柏辽兹五部歌剧中的最后一部,是作曲家的集大成之作,歌剧中宏大史诗般的演唱、强烈交响性的乐队处理、浓厚的个人特征,以及独特的法国歌剧韵味,都使其在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

音乐会下半场演绎的是音乐会版歌剧《特洛伊人》的第五幕。

合唱在《特洛伊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其庞大的规模,使得柏辽兹在音乐上更加需要塑造出具有宏伟气势的音响效果,也由于乐队部分木管、铜管、弦乐点状织体形态的支撑,而使整部歌剧的音乐情绪充斥着紧张动荡。

下半场音乐会,在马林斯基剧院合唱团的加入后,乐团整体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一面是大幅度迈进的声乐线条,一面是呈拱形不断延展着的旋律。

捷杰耶夫极其注重和强调音乐的连贯性和完整性,通过在器乐技术上的引导,让音色前后呼应,连续统一。

在作品的演绎中既充斥着个人风格,又体现出独具特色的法国意味。

图片:©潘旦

Fantastic

Classics

@酌乐古典

@酌乐古典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