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地理效应⑤ | 盆地效应

盆地效应

温暖炎热时期,在盆地内部,常因地势低、空气密度大、稠密大气阻挡了地面热量向高空的辐射冷却,加之周高中低的地势不易散热,使气温升高。在寒冷季节的夜间,若是底部面积不大的盆地,常因周围山坡冷空气密度大,在重力作用下顺山坡下滑至盆地底部汇集,使底部气温低于周围坡地。若盆地封闭性不强,则因其位置和开口方向不同,阻挡或汇集的气流性质的不同,而产生增温或降温的不同反应,叫做“盆地效应”。例如,西伯利亚向北开口的盆地易汇集冷空气而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我国华南地区向南开口的马蹄形盆地霜雪少见,成为种植热带作物的基地,是因为这些盆地北面山地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南下,而南来温暖气流却容易汇集于盆地内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一月平均气温比同纬度的四川盆地要低,就是明显的“盆地效应”。

盆地聚集效应

大城市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各种社会资源方面所具有的明显优势,对流动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一些流动人员观念更新,为追求与现居住地的文化融合,已经不再频繁流动,融入大城市的愿望强烈且不愿离开,这使得大城市人口流动形成盆地聚集效应。

形成原因

大城市在经济、文化、医疗、教育、公共设施等各种社会资源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不言而喻。卫生部部长陈竺曾坦言,中国目前的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医疗资源过多集中在大城市。目前北京市各大医院普遍存在患者住院难的现象,医院的床位非常紧张。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只能在医院住半个月左右。

同样,大城市的教育资源集聚也更加突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聚集了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一旦拥有这些城市的户口,就可享受到这些优惠。山东高考生数量是北京的6倍,而北大、清华下达给北京市的招生指标却是山东的五六倍。北京约一百多名考生中就有1人有机会上北大、清华,而在山东,4000多名考生中才有1个人有此机会,机会相差30多倍。山东一些教育界人士感叹:“这难怪很多外地人挤破头也要去北京!”

流动人口观念更新

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观念更新,与以前一心想着“打工”、“流动”不一样的心态,现今许多流动人口已经不再频繁流动,而是追求与现居住地的文化融合,他们打工所得不再一味寄回家。

融入大城市的愿望强烈

大城市优质的社会公共资源对流动人口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一些流动人员到大城市后就不愿离开,融入大城市的愿望强烈。这使得大城市人口流动形成盆地聚集效应。很多打工者表示“不会拿挣的钱到老家盖房”,而是准备在当地买便宜的房子,他们手里的钱有更多的选择:一是置业;二是做生意。

弊端及影响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极大激发我国经济活力的同时,也给城市的管理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由此伴生的一系列问题如流动人口管理、户籍制度、城乡结合部等也逐步成为我国城市管理与发展的新课题甚至新难题,处置不当,甚至可能成为社会矛盾的爆发点、激发点。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不堪重负

深圳 土地面积只有1952.8平方公里,但是建市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实有人口已经从几十万迅速增长到1200多万(其中流动人口占85%),迅速步入全球特大城市的行列,人口密度位居全球第五、全国第一。目前全市已面临土地、空间资源、水资源和 环境资源等四个难以为继的局面。深圳市副市长李锋说:“深圳已背上了沉重的人口包袱,成为制约深圳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的突出‘瓶颈’”。

“盆地效应”

北京据估算,北京外来人口已由过去的500多万迅速突破1000万,加上本地人口,总人口达到2200万,已大大突破了北京市政府提出的“201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为1600万左右的目标。” 目前,北京市 土地、水源、环境、交通等资源承受重压。欧洲太空总署公布的卫星数据曾显示,北京汽车废气污染一度居世界之最,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废气污染沉积中心”。

上海、 广州等大城市的外来人口压力也是不堪重负。据上海市旅游局分析,内外环线之间是上海的人口新集结地区,人口密度在急剧上升;特别是居住半年以上的外来人口数以百万计,他们在参与城市建设的同时,与户籍人口共享城市设施。目前,中心城区交通阻塞、管线老化、社会经济高密度、紧运行,使得上海市民中约有20%的人处于心理 亚健康状态。据广东省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介绍,广州全市流动人员已接近600万,几乎与户籍人口773.48万人相当。外来人口的增多,城市人口的极大扩容,给广州带来了繁荣,也带来了一系列隐患。

对外来人口的控制是一大难题

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公安和人口管理部门表示,大量外来人口不仅造成了资源压力,而且给社会稳定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人口流动带来的犯罪问题十分突出。目前,北京市70%的犯罪是外来人口,违法犯罪被侵害人中有70%是外地人口。上海有72%以上的犯罪为非本地户籍人口所为,杭州已经突破了90%,而深圳近10年来抓获的犯罪嫌疑人和被犯罪侵害的对象中,非深圳户籍的分别占到98%、95%以上,作案人员和受害对象“两头在外”的特点非常突出。

据深圳市公安局介绍,近几年,深圳形成众多以内陆一些地区“老乡”为纽带的聚居地,属于“同乡村”概念的群体有643个近200万人。这些“同乡村”中,不时发生群体性、暴力性、突发性的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很大冲击。

解决及建议

针对现在的盆地效应,专家建议应当适当限制大城市人口无限流入。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二元制户籍制度制约,我国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仍然只偏重于“管理”,“服务”意识比较淡漠,远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控制大城市外来人口可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大力提高中小城市的吸纳力,为大城市减压分流;另一方面,可通过经济杠杆来减少大城市的人口压力,如价格手段,水资源缺乏,可以提高水价。水价提高后,自然会有很多解决紧缺的方法,比如海水淡化、南水北调等。堵车的问题,也可以通过提高私家车上路的成本解决。

四川盆地冬季的气温为什么比同纬度别的地方高?

①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扩散。

②高山阻挡,使冷空气不易侵入,冬季风影响弱。

下图为城市化发展与城市聚集效应关系图。读图完成2题。 

12.根据图中信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时,人口由小城市向大城市迁移

B.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伴随着大城市聚集效应的减弱 

C.大都市圈的形成进一步增强了大城市的聚集效应 

D.城市的聚集效应指的是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13.关于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迅速发展的阶段是工业化发展的初期 

B.工业化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C.世界各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必然经历城市由小到大、由分散到集聚的过程

D.大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易出现形形色色的“城市病”

答 案

12.B 13.B

解 析

12.观察图,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递增后递减,D错;都市圈的形成使城市集聚效应减弱,C错;人口由大城市向小城市迁移,因城市环境污染,市区人口过多,乡村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第三产业没有超过第二产业,只是第三产业比重上升,A错;答案选B项。

13.观察图,此题主要考察图文提取能力,以及城市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B项与图文展示趋势相符合,故选B。A项城市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应该是工业化发展的中期,C项说法太绝对且与城市化发展过程不符,D项题中并未涉及城市病,故选B。

END

(0)

相关推荐

  • 地产麻辣烫丨从人口流动和世界级城市群我们看到了啥?

    5月17日,中共北京市委十一届十四次全会召开,研究讨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送审稿)>.会议公报中提到了两个要点:共同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确定北京市常住 ...

  • 常见的地理效应之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

    阳伞效应 READING 阳伞效应·定义 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者 ...

  • 微专题:常见的地理效应之狭管效应

    地理学习号 爱生活,爱教育,爱旅游,爱地理!老胡地理工作室 60篇原创内容 Official Account 狭管效应 一.含义       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 ...

  • 【专题训练】常见的地理效应之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

    阳伞效应 READING 阳伞效应·定义 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者 ...

  • 常见的地理“效应”

    常见的地理“效应”

  • 地理干货丨常见的地理效应之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

    阳伞效应 READING 阳伞效应·定义 阳伞效应又称微粒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者 ...

  • 地理干货丨常见的地理效应之狭管效应

    狭管效应 一.含义 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 ...

  • 常见的地理效应③ | 狭管效应

    狭管效应 一.含义 地形的狭管作用,当气流由开阔地带流入地形构成的峡谷时,由于空气质量不能大量堆积,于是加速流过峡谷,风速增大.当流出峡谷时,空气流速又会减缓.这种地形峡谷对气流的影响:称为" ...

  • 常见的地理效应② | 绿洲效应

    绿洲效应 0 1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互相作用 包围着地球的外部地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它们的总质量仅占整个地球的0.024%,但是它们对于控制地球表面的环境及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起着巨大的作用. ...

  • 常见的地理效应④ | 温室效应与阳伞效应

    阳伞效应 READING 阳伞效应·定义 阳伞效应又称 微粒效应.存在于大气中的颗粒物,一方面反射部分太阳光,减少阳光的入射,从而降低地表温度:另一方面也能吸收地面辐射到大气中的热量,起着保温作用.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