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持用地细则一出,一片哗然

上周五晚间,住建委发了个通知,新土拍政策中关于开发商自持部分对外出租的细则规定出来了。

看到朋友圈不少人在感慨:全部自持了的开发商亏死了!

主要是细则中,有两条规定比较狠。

首先,要求持有出租年限与土地出让年限一致,也就说既然拿下就要永远租下去,别琢磨以后能卖的事了。

其次,租赁合同也需要网签,而且单次租期不超过3年,这说明政府并不鼓励以长租期“打包”的方式变相去卖房屋的使用权,开发商期望短期回款的愿望又落空了。

事已至此,我们起码可以知道几件事。

一是明白了政府的真正意图

政府并不希望可售商品房的供应真的“消失”,但如果细则制定不好,未来继续发生100%自持的概率非常大。

所以,鼓励租赁市场归鼓励,但决不能没有新房销售的市场,不然房价不可能保持平稳。

既然租赁细则如此苛刻,也就是在告诉开发商不要冒险全部自持,这个赔本的代价你们承受不起,还是拿点能卖的地吧,市场的供应不能断。

二是不要在“出租”上耍花招

想等几年之后,政策有可能松动,而存在继续可售的念头,赶紧灭了吧;想将来玩长租,卖个20年或30年的使用权,别做梦了。

关于出租所有快速变现的后路都被堵上了,想必已经拿了地的开发商们会很捉急。

『地产营销人』看到这个细则,又联想到什么呢?

几个预见,纯属瞎猜——

1、去年如火如荼的创业青年公寓会不会借此东风火起来?

要知道,如此的出租规模,在丧失短期变现可能的前提下,不设定个“主题”去运营,不可能获得高于市场的租金水平,那么注入新概念,打造新模式就变得尤为重要。

(青年公寓,是指运营商通过收购改造或直接开发形式,主要面向青年群体提供可居住与创业的服务式公寓。)

2、既然如此,开发商会不会与市场上的诸多青年公寓的品牌进行合作,把租赁房的资产注入到这些具有新型互联网公寓概念的公司里,共同持股,做大规模,做强运营,谋求未来上市的可能?(YOU+国际青年公寓、新派公寓、共享际、左右公寓、乐乎公寓、泊寓等品牌)

可能性很大,毕竟这是一条几年后可以看到变现希望的路径,而且还兼有企业转型的尝试,想象空间蛮大的。

3、链家是不是又来机会了?

细则里提到鼓励与房地产中介进行合作,链家手上掌握市场上绝大部分的租赁客源,开发商没有这个网络和渠道,未来找客户只能借助于中介机构。

关键是链家还有个自有品牌——自如寓,本来只是干个二房东的事,现在机会来了,突然市场上出现了这么多租赁房,自如寓早已闻名在外,链家干脆和开发商合作,把房源都包圆了。

细思极恐,会不会这么一搞,自如寓反而上了快车道,没准先于链家上市了,这可就有意思了。

4、关于REITs这事,基本上不可行。

一是多少年说推也没推,政策上根本突破不了,这个节拍跟不上;二是根据租售比的回报率也算不过帐来,试问5%的回报有没有?

REITs不是个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如果REITs这么好操作,万达不早解脱了?

5、关于租约长短,草签空间依然存在。

虽然租赁合约也要搬到网上签约,而且租赁期限不能超过3年,但如果出租方和被出租方私下达成协议,达成长期租约,以“草签”的方式逾越“网签”的障碍,虽然有风险,但开发商依然有“变现”的可能。

办法总比困难多,变通无处不在。

6、上次有人叫板,说这个自持政策不会影响市场的租金水平,『地产营销人』不予认同。

当然以后对租金的干扰应是局部的,而不是全面的。

比如这次有几块地都位于海淀永丰区域,未来这个区域将诞生几千套甚至上万套出租房,怎么可能不影响租金水平?就算租金不会下跌,估计也会横盘很久,这一定会影响到周边社区在租房屋的回报率。

不过,海淀出租供应的增加并不会影响到朝阳或者远离该区域的房租水平,除非以后各个区都有大量的因自持而产生的出租房供应。

不管怎样,细则一出,市场的预期又在发生变化,会不会按照『地产营销人』的猜想发展,很难说。但对于依附在产业链上的各个公司和所有个人来说,洞察这种趋势,就意味着商机和风口正在远处浮现。


怎么样,有收获吧。如果觉得好,请分享给其他小伙伴。如果感觉不过瘾,那还不赶快加关注?以后更精彩!地产营销人,有专业、有情怀、好人!欧耶~  合作请直接给平台回复留言


推荐阅读:

理想不死,内城曙光

地王消失,忧虑加剧

1—10月北京楼市成交排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