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7篇 中国“四神”研究7
(续) X
高古玉器出土文物的荟萃者,莫过于河南省安阳殷墟“妇好墓”的玉器。这座商代第二十三王武丁配偶的陵墓,出土了750余件玉器,还不包括残件和小玉片之类。这批玉器中有带有佩饰性质的玉礼之器,如:琮、圭、璧、环、璜、玦等;以及具有装饰作用的仪仗玉兵器,如:戈、矛、戚、钺、刀、斧等;另外,陕西扶风召陈的歧山周原遗址,出土了西周时期大量文物,玉器中有大量的动物造型、鸟类造型的雕刻作品,另外还有蚌雕的巫师头像及头顶刻画的巫字〈图25〉,以及玉人雕刻等〈图26〉。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商周时期也出土了与红山文化一样或类似的四种礼玉神兽雕刻的作品,有所谓的玉龙最多,除了著名的红山文化玉龙而外,也可见龙的影响很大。
⑴玉龙,商代“妇好墓”出土了玉雕写意的龙。商代玉龙多为玦形团龙〈图27〉,多呈蟠卷状,张口露齿,突出凶猛意向。另外头有钝角,开始脱离原始玉龙的纯朴和形制。趋向并突出表现装饰意味和纹饰特征。按《说文》注解《法言·问神》:这类的龙是蟠于泥的蛟龙之属。传说龙无角为螭龙,有角为虬龙;而《汉书·司马相如传》对此解释则为:螭龙为龙子或雌龙。民间传说的“龙生九子”都是螭龙和蛟龙的龙子。最初见于春秋、特别是战国时期的龙纹呈蟠螭龙状,身体和腿爪似龙,而面部似兽。蟠螭龙形制是战国龙的特征:圆眼大鼻,双线细眉,猫耳粗颈,器形弯曲,腿线蜿蜒,脚爪上翘,身勒阴线,尾巴胶丝;两汉时期玉龙的特征:眉竖内勾,眼眶略坠,鼻线细纹,身同战国,尾卷云纹,蟠螭三足。南北朝时期玉龙的特征:眼稍长弯,嘴腮凹槽,长角无角,腿短前 一,蟠螭三足,尾云宽阔。宋代的蟠螭玉龙最大特点:以鼻下很宽的阴刻线来追求立体感。元代的蟠螭玉龙最大特点:头额宽而高,眉、眼、口、鼻都集中在整个面部的下方,仅占面部的三分之一,颈项低下,大面积被毛发所掩盖。明代的蟠螭玉龙最大特点:变化多端,有爬行龙、升天龙、伏地龙、盘旋龙等造型和样式。清代的蟠螭玉龙最大特点:出现了以往任何朝代都没有的蟠螭龙纹饰,独创了特殊的蟠螭玉龙样式。
⑵玉凤,商代“妇好墓”出土了玉雕的凤鸟,长136毫米,厚达70毫米,体态呈C字形,作品造型呈现写意技法,圆眼,喙如鸡,光素无纹,为夸张动态把凤鸟样式处理成回首状,短翅长尾,尾翅分开,自然弯曲,突出美感。与此同时还出土了玉燕、玉鸟等。周代玉凤典型作品当数共王时期的出土之物。这就是陕西扶风齐家村十九号西周墓发掘的两件玉鸟〈图28〉,为雌雄一对。雄鸟高40毫米,圆尖冠,长尾自然下垂,作站立之状;雌鸟高35毫米圆尖冠,张嘴作鸣状,两翅后翘,小尾下垂微分,作凫卧之状。两凤鸟均有小孔可穿带。玉质乳白色半透明,雕刻精巧细腻。此外,山东省济阳县刘台子村西周墓出土的凤鸟纹玉刀。传世文物另有夔凤纹玉樽、西汉时期镂空雕刻的龙凤纹玉套环等。
〈图25〉西周·蚌雕巫师像(拓片)
〈图26〉西周·玉人(山西曲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