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丹星:透析养老轻资产创业模式的4大要点
2016年4月28日(星期四),由动脉网主办的养老轻资产创投趋势论坛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苏州街银丰大厦3楼举行,此次论坛活动是围绕蛋壳研究院发布的《全球养老轻资产创业投资趋势报告》(2016版)报告,对养老轻资产创投方面进行讨论的闭门沙龙。
主要目的是让更多关于养老轻资产的创业公司了解目前国内国外的养老轻资产创投最新趋势,便于创业企业之间,创业企业和资本市场之间能够进行更有效的对接与合作。
中国养老产业专家乌丹星,北大医疗康复医院行政院长王彬,北京和睦家卫星诊所及家庭医疗首席医疗官秦新艳,同渡资本创投合伙人赵俊超,蓝驰创投投资总监乔继英,NATALI中国副总裁杜巍等都出席该活动并做了主题发言。
动脉网将梳理活动内容,并将中国养老产业专家乌丹星的精彩发言整理如下:
乌丹星
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吉利大学健康产业学院院长
要点一,“轻重不分”,会让整个养老产业的商业模式走入误区
市场性、规模性、竞争性和盈利性是一般产业的共性,而养老产业的特殊性是横跨了一二三四产业,是以特殊人群为指标而发展出来的一系列产业维度。群体性、微利性、缓慢性、公益性等等都是养老产业的重要特征,决定了它不可能像IT、汽车行业一样翻江倒海的就来了。
对养老产业的划分正像刚才蛋壳研究院报告里面所讲,可以划分为医疗服务、教育、地产、保险服务、美容咨询等子行业。这些子行业存在一定的上下游关系,企业发展一定是从上游启动的,包括老年的金融,保险,投资。
未来的盈利模式问题还是要从上边启动来解决,换句话说重资产一定要用重资产的方式解决,轻资产一定要用轻资产的模式解决,不能让轻资产背重资产,这是我们过去吸取的教训。
下边是内容,上边是重要的投资,中间是实体,在这样一个产业关系上,现在缺上边,就等于现在没有盈利模式。现在整个商业模式是不清晰的或者说走进一个比较大的误区,是因为始终把轻重资产混在了一起。
要点二,“术业有专攻”,学习构建养老产业新生态链
养老地产有非常典型的生态链,投资、开发、建设、运营、管理,它们之间有五种模式。投资和运营结合起来让中间开发商做定制,是最正确的组合。也就是说不要一个人从头到尾都去做,完全没有必要。
老年服务意识是非常典型的劳动力生态链,从人才培养使用到下游的人才聚集,不光学历教育还有非学历教育,目前产业还没有解决人才培养的问题。
医改是专业资源的生态链,前端没有病的时候健康管理,发生问题急性医疗,术后康复和护理,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很清楚。说投医疗,是不是要投医院?中国有多少人还能投医院?还能在市场上和公立医院如何抗衡呢?我们对这些问题有非常大的问号。
我认为健康产业应该集中做一端,要么前端,要么后端。中间因为其高投入、高成本、回报周期和对人才的高要求,其实不应该去做。康复护理可以独立做,健康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板块。还有很重要的概念,健康管理和康复护理的板块需要自己打造,以为医生、护士没有人帮忙做这件事。
要点三,“全球”、“中国”、“企业”、“百姓”,从四种视野看养老
做养老需要有四种视野:全球、中国、企业、百姓。
必须知道发达国家怎么走过来的,中国的宏观环境、企业和百姓是怎么想的。在做养老这个过程中,第一阶段政府主导,第二阶段政府+企业,第三阶段企业主导,实际上我们中国处在第二阶段。
国外的主要社会化养老模式,基本上分为两大阵营,一是北欧福利型,基本特征是政府出钱,社会组织出力;二是美国市场化,特点是政府既不出钱也不出力,只负责维持秩序,谁有本事谁做,哪个产业、哪个点都可以做,自发的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的市场产业链的构建。
中国未来的发展模式,因其人口总量多等特殊性,全世界任何一个单一模式都无法往中国套。我们建议商业运作学美国,长期照护保险学德国,辅具用品智能化学日本,照护体系学台湾,专业人才学澳大利亚,这些拼到一起的项目就会比较符合中国现实。
要点四,政府部门之间,政府和市场,公办和民营,盈利和非盈利,人才培养都是养老产业发展必须认识清楚的问题。
首先政府部门关系。关于医养结合,谁能把这两个部门弄到一起,让他们在利益、权益、责任、资金上可以很好的划分,这是比较头疼的事情。
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保基本、大众化、单位养老,家庭养老是过去的市场格局。现在市场格局是政府主管10%,剩下90%交给市场,市场能不能承接是现在很重要的问题。从老龄事业走向老龄产业,从政府大包大揽给向市场,市场能接吗?
盈利和非盈利之间的关系。过去保基本的福利性在上面切去一刀,现在又在产业下面又切一刀,中间只剩下非盈利。福利性、非营利性、盈利性,这三种体制的划分是一个历史遗留物,怎么界定、怎么鼓励、怎么评价、怎么监管对政府都是非常大的挑战。
我们认为未来应该取消这些划分,以最佳性价比、社会福祉,社会享受到同样的服务为基准的社会福祉服务。做这件事的企业就叫做社会企业,社会企业和一般企业区别就是一般企业以盈利为最大的目的,而社会企业不是。
人才培养的问题。企业战略最核心的是用人成本的固化以及内部横向资源的共享,这是最重要的。养老能否成为一个职业,这是一个挑战,如果是一个职业,养老产业就有希望,未来不断扩大社工、家政、低龄老人进入长照体系是我们的方向。
所以国家提出了新型社区治理模式。社区、社会主义、社工三社联动将是今后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未来20年是养老产业非常好的机会
未来20年是中国养老产业非常好的机会,现在“十二五”跑马圈地,大兴土木,“十三五”培养人才,十四五黑马杀出,“十五五”稳步有序,一定是先城市后农村、先数量后品质,先政府后民间,先鼓励后打压。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但是路还很长、很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