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的文物出土,专家却面面相觑:是车轱辘还是方向盘
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文化遗址,一直就是神秘莫测的考古之地。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研究过程中,就已经发现它的年代上至新石器晚期,下至商周时期,距今大约5000-3000年前。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古蜀国遗存,出土文物的风格和形制与中原文化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
所以,在已经发现的一号祭祀坑和二号祭祀坑中,文物琳琅满目,非常奇特。比如青铜大立人、青铜古树、青铜面具等等,都非常神秘和特别。但是,它们出土时,带给专家们的震撼力,都不及青铜太阳轮来得多。
在探测挖掘二号祭祀坑时,就出土了两件这样的青铜太阳轮。毫无疑问,刚刚面世时,现场工作人员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两件文物,一眼看上去,就像是车轱辘或者方向盘。专家也面面相觑,尽管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可也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文物。
因为材质是青铜的,所以可以排除人为干扰的因素,不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真将车轱辘或者方向盘扔进了考古现场。而且,经过碳元素的科学检测,它们确实出自3000多年前。
既然不是现代的产品,那它们到底是什么,代表什么意义?人们从祭祀坑很容易联想到祭祀的礼器,根据它们的外形,也不能推测是一件太阳的模型。正中心的圆块,显然就代表太阳,均匀分布的五条青铜条,是否象征着太阳的光芒?
平心而论,这个解释相当合理。包括中华民族在内的世界各地,对于太阳总是有着非常自然的崇拜。它照射万物,提供着能量,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众多民族的图腾。在此之前发现的众多陶器、壁画之上,就有太阳的图案。只不过,做成图腾的实物,还是很罕见的。
不过,也有史学家和地理学家共同提出,这个模型恐怕不是代表着对太阳的崇拜,反而是表达了厌恶之情。原来,他们推论在三千多年前的古蜀国,应该是干旱少雨的,史料中也出现过不少求雨的记载。试想太阳将大地照成白茫茫的一片,地表都出现大面积的干裂,农作物无法生长,先民们又怎么会对太阳感恩?
这两种观点争锋相对,根本无法判断对错。然而,又有人提出了一个看似简单,却不容易回答的问题:为什么青铜太阳轮上,正好是五道光芒的条纹?要知道,这种均分的条纹,做成四等分最简单,六等分也好理解,五等分最难最复杂。在三千多年的古代,制作并不容易,难道先民们是在向后代炫耀他们的数学水平吗?
为此,很多学者提出过自己的主张,关于此方面的论文也有很多。比较多的意见认为,五等分一个圆形,恰好是72度,再用一个垂线,可以划分为36度。青铜太阳轮出土的祭祀坑,冬至日时太阳的高度角恰好就是36度。
现代人对于冬至日的印象就是吃饺子,但在古代,它的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冬至这一天太阳与地面的夹角最小,白天时间最短,夜晚时间最长,根据这个特点,古人确定的第一个节气便是冬至,在此基础上继而确定了其它二十三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对于古代中国农业生产非常重要,在那个靠天吃饭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的重要保障。
因此,这个青铜太阳轮,很有可能不单单是普通的礼器,而且还是观测天文,确定节气的工具。古蜀人可能就是用它,观察太阳的角度,从而确定冬至日的到来,为后来的农业生产提供依据。
当然,这个论点也是推测出来的。三星堆文化遗址没有出土文字,所以它到底是什么,要等到更有力的证据,说不定又是一个不能解释的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