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抱宝宝就安静,一坐下来就开始哭?专家:这是宝宝想跟你互动

有过带孩子经验的人一定对这样的场景不陌生:抱着孩子的时候,大人一坐下来孩子就哭,站起来走动孩子就不哭。有人说这是孩子在故意折磨大人,也有人说是孩子缺乏安全感。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错,因为大人确实有被折磨到,而宝宝的哭也确实和安全感缺失有关。

但如果深入分析孩子的这种举动,就能发现更有意思的事情了。曾在网上看到一位育儿专家写的科普文章,里面就对这种现象做了详细分析。这位有着十几年从业经验的专家表示:宝宝这么做,其实是想跟大人互动

有这种现象的基本都是6、7个月大的宝宝,比起新生儿,他们的各种感官发育得更完善,但受限于肢体的行动能力,仍然很难和别人进行有效的互动。

于是乎,宝宝就发展出了一套特别的互动模式——用哭声来"控制"大人的行为。当大人停下来时,宝宝就哭,继续走动时,就停止哭泣。通过这样的互动,宝宝就能知道大人在关注他,内心的安全感也就得到满足了。

探究宝宝"折磨"大人的背后——都是这些原因在作怪

大人坐下来,宝宝心率猛增

有科研人员曾对6个月大的宝宝进行过测试,他们发现宝宝被妈妈抱着走时,心率是很平稳的,也处于正常值,说明此时宝宝的心态平缓。有意思的是,当妈妈突然停下来时,部分宝宝的心率就开始波动了。

而当妈妈坐下来,并维持一段时间后,绝大多数宝宝的心率就跟坐了过山车一样猛然升高。心率和情绪的变化是正相关的,宝宝心率增高,就说明情绪也在上扬。而哭,则是宝宝展示情绪的唯一方式,所以他们当然会用哭声来"折磨"大人了。

有规律地晃动,能让宝宝的心情更愉悦

虽然从理论上说,6个多月大的宝宝还不能有效地识别不同对象,但实际上,这个年纪的宝宝对妈妈的亲昵程度远高于其他人。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宝宝能记住妈妈的声音,二是宝宝能识别妈妈的体味,至于第三个原因,就跟抱着走有关了

研究显示,大部分宝妈抱着孩子走的时候,都会有规律地晃动,而且这种规律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宝宝应该是熟悉了妈妈的晃动频率和幅度,从而利用这一特点来识别出自己的妈妈。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妈妈一抱,宝宝就能立刻安静,而陌生人则不行。

虽然道理是这样,但相信每一位宝妈,都不希望成天被孩子这折磨吧,毕竟带娃已经够累了,而且宝宝也是有分量的,一直抱着走再强壮的宝妈也会吃不消。其实这个问题想要解决也不难,以下几个方法,就是宝妈们可以尝试的。

不想一直抱着娃走,宝妈们可以试试这些手段

1. 多和宝宝说话,分散他的注意力

当你不想抱着娃走的时候,可以在他的耳旁说说话。宝宝对妈妈的声音有一定的辨识能力,所以他能通过说话的声音知道妈妈的存在,安全感也就不容易缺失。比起抱着走动,说话肯定是要省力许多的,而且也能锻炼宝宝的听力,所以这个办法是最值得提倡的。

2. 坐着抖腿也能让宝宝安静下来

其实宝宝并不需要大人抱着走,而只是需要大人抱着他有规律地晃动,所以理论上说,坐着晃动也能起到不错的安抚效果。只是采用这种手段时,宝宝一开始可能无法识别妈妈的晃动规律,仍会继续哭一段时间,但只要过个几分钟,一般还是能安静下来。

3. 排除外界和内部的干扰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都试过,而且全部没用,那就多半要去其他地方找原因了,也就是说,宝宝哭可能与你坐下来没有关系。而导致宝宝哭泣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渴了,也可能是饿了,还可能是拉了,甚至可能是被环境的噪音吓到了。

只有排除所有可能的诱因,才能让宝宝真正安静下来。而且在这种情况下,也建议宝妈们立刻想办法排除诱因,因为这种状态持续得越长,就对宝宝的身心健康越有害。

抱着走就安静,坐下来就哭,这是绝大多数宝宝都会有的现象,也是绝对正常的反应,宝妈们不要因此而有什么莫名其妙的焦虑。只要以平常心看待,并辅之以科学的应对手段,就能很快把宝宝缺失的安全感找补回来,或者把引起宝宝哭泣的诱因给解决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