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王阳明》——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

王阳明:“所谓‘至善’,是‘明德’‘亲民’的终极法则。‘至善’的显现,表现在立刻能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凡轻重厚薄,都能根据当时的感觉而展现出来,它富于变化却没有固定的形式,然而它是人的规矩与物的法度的终极裁断,其中不容许有些微的设计筹划、增益减损存在。其中若稍微有一点设计筹划、增益减损,那就是出于私心的意念和可笑的智慧,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至善’。只有将慎独(自己独处时也非常谨慎,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做到精益求精、一以贯之境界的人才能达到如此境界。 “后人因为不知道‘达到至善’的关键在于我们自己的心,而是用自己掺杂私欲的智慧从外面去揣摩测度,以为天下的万事万物各有自己的道理,因此掩盖了评判是非的标准,使‘心为统帅’的简单道理变得支离破碎、四分五裂。

止于至善,说的就是按良知的指引做事。

(0)

相关推荐

  • 快递小哥的言传身教:心中有梦想,路就不会偏

    3月26日   止于至善,指向至善 早上在车里听梁冬讲他对庄子的理解,其中谈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以往我们习惯于将这里的"止"理解为&q ...

  • 王夫之知行观浅论

    王夫之知行观浅论 王贤 王夫之认为知行合一,行为知先,知为行后,提出了"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认为"知必以行为功","行可有知之效",& ...

  • 《大学》总论一

    <大学>总论一 <大学>虽然只有2000多字,但却讲了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 [原文] 大学之道①,在明明德②,在亲民③,在止于至善④. 知止而后有定⑤,定而后能静,静而 ...

  • [ ]《卷上•徐爱录》“新民”与“亲民”的意义差别

    各位朋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就来和各位朋友一起读一下<传习录>,我们不能全读,选其中的一些篇章来读. 一.学术之争 缘于文本传递 在中国的古代,思想的传承主要是通过文本来传递的,所以文本 ...

  • 《大学》赏析(4)知其所止

    <大学>赏析(4)知其所止 [原文]  <诗>(<诗经·商颂·玄鸟>)云:"邦畿千里(邦畿:都城及其周围的地区.畿,音jī ,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惟民 ...

  • “知行合一”——王阳明心学的精髓与智慧

    王阳明(1472--1528),字伯安,号阳明,名守仁,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宁波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心学的集大成者.曾筑室于故乡绍兴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 阳明心学有 ...

  • 《知行合一王阳明》学习点

    <知行合一王阳明>学习点-第三章-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 时尚辛辣娱乐圈 2021-01-19 16:27 也许你想要看:<知行合一王阳明>学习点-第二章-王阳明如何 ...

  •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金典语录60句

    一.立什么志就是什么样人 知行合一王阳明的金典语录60句 年轻时候的王阳明志向高远,爱好广泛,是一个天赋卓绝的年轻人,这样一个年轻人却有着一身傲骨,宁可蹲大狱,也要为正义说话.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 ...

  • 叶映星舞:知行合一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感

    知行合一王阳明 --<王阳明心学全书>读感 [原创]文/叶映星舞 注:王阳明,即王守仁(1472---1529). 第一等事学圣贤,舞枪弄棒赛骑射. 家国天下习兵法,边塞考察平安策. 坐镇 ...

  • 电影《知行合一王阳明》——不做红尘俘虏,不成欲望奴隶。

    跟随内心的家人 拥抱奇迹 ,遇见诗意生活 90分钟看完<知行合一王阳明>观传奇人生是怎样炼成的? 回头看内心 世事惊涛骇浪,心是定海神针. 如今,我们的内心早已受到世间万物的驱使,甚至还觉 ...

  •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知行合一,止于至善.是什么意思 知行合一,是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这是由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提出来的 ...

  • 知行合一王阳明(1)度阴山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知和判断力.格物致知,"格"就是正的意思,正其 ...

  • 解读丨知行合一,止于至善

    在<大学>的"三纲领"中,"止于至善"居于最后,它是对"明明德""亲民"的最高要求,是道德修为的至高境界.什 ...

  • 实用之学:《知行合一王阳明》学习点

    第二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南赣剿匪 人性无法改变,却可以引导 一路上,他深刻地检讨自己,他发现自己太轻敌,这都是因为没有经验.他有了新的想法:我不应该在不擅长的战场上和敌人较量,我的特长在战场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