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方——“葛根芩连汤”
每期一方--老陈给你讲方证
葛根芩连汤
葛根芩连汤作为一张治疗热性下利的名方,广为人知,但仅仅知道他这个作用可远远不够,治疗热利的方子还有白头翁汤、芍药汤,他们之间也是有区别的,今天还是老规矩,不讲理论,只谈症状。
一、特异性症状
(1)“黄芩黄连热”证
我想了半天,觉得还是用“黄芩黄连热”这样一个名词去命名一组症状群。首先我们知道,患者肯定是有心烦、口干、舌红等普遍的热证,但清热药很多,属于“黄芩黄连热”的特异性症状,就是口苦、心下痞和面红出血。“口苦”是黄芩特有的药证,小柴胡汤证中的口苦证就是由黄芩处理的,“心下痞”是指患者自觉心下胃脘部胀满,医生用手去按压,常常柔软无抵抗,或者表面胀满,但深压无抵抗,所以看到胃胀也不要受教科书的思维影响,认为不是气滞就是脾虚,而用一些理气健脾的药,仲景处理这种胃胀,比如半夏泻心汤,就从不用一味行气药,而是用“辛开苦降”手法,更加高明。“面红”也是黄芩黄连的主要体征,类似于关羽那种“面如重枣”,是因为上部血管充血所致,所以常常出现上部出血,如鼻血、衄血等。
以上讲的“口苦、心下痞、面红出血”可以说是“黄芩黄连”热证的特异性方证,其他的清热药如石膏、栀子、天花粉是不会有这种症状的。
(2)下利
“下利”一证也是黄芩黄连的特异性症状,小方“香连丸”就是治疗热利的鼻祖方,就两味药——木香、黄连,黄芩治疗热利出自伤寒论中的黄芩汤,其可治“太阳与少阳合病的自下利”,当然这种下利是有热像的,比如肛门灼热红肿、大便臭秽难闻黏腻不爽等。
(3)项背肩部不适
这个症状主要是由葛根处理,葛根的主要作用部位在于项部,向下可延伸到背部、腰部和大腿臀部。另外有人把葛根芩连汤用来治疗兼有恶寒表证的热性下利,我觉得这是不对。章次公说:“葛根治发热不恶寒,或自身微汗出而咳喘之证....故太阳表邪化热,将转阳明之时,其重要关键”,章老就明确认为葛根这个药不能治疗发热恶寒的太阳病,并且我们看中药书,也发现葛根性偏凉。娄绍昆认为如果热性下利又带有恶寒的发热表证时,得需要葛根芩连汤与葛根汤合用,其恶寒单凭葛根必不得解,定要麻黄桂枝等辛温药物。
(4)舌苔体质腹证
舌苔黄腻,舌红。体质较强壮,心下痞,局部皮温较高。
二、非特异性方证
(1)咳喘、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2)汗出或不汗出。
三、方药拆分演变
黄芩甘草汤(口苦、心下痞、下利)+黄连(心烦心悸、面红、呕吐)+葛根(项背强、下利、口渴)=葛根芩连汤
四、鉴别诊断
(1)葛根汤:均有发热、项背强、下利等症状,但此方有明显恶寒、身疼痛等伤寒表证,且无热像。
(2)麻杏石甘汤:均有喘而汗出、口渴,但此方大便一般便秘,或正常,且无心下痞、口苦、面红、颈项强等证。
(3)大柴胡汤:均有发热、心烦口苦、心下痞、热性下利等证,但有胁肋部苦满,且心下部位症状更加严重,按压有明显抵抗和同感,同时还有反酸恶心呕逆等上逆证,因其中包含四逆散,所以会出现腹直肌紧张,手足冷,精神焦虑等表现。
(4)白头翁汤:均有口苦心烦、心下痞、热性下利等证,但此方以白头翁为主药,其粘膜损伤的毒性表现较明显,如肠道粘膜损伤出现的便脓血、口腔黏膜破损出现的口腔溃疡等,且此方无项背强等证。白头翁汤具体方证不是很明确,尚待研究。
(5)调胃承气汤:这是葛根芩连汤转向阳明腑实证的一个中间阶段,即将要化里热成实。调胃承气汤大便一般都为秘结,但也有例外,比如伤寒论123条就是值得热性下利的承气汤证,但此方有肚脐周围的压痛,范围可扩大到整个腹部,较为胀满,比葛根芩连汤那种局限在心下的位置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