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金子”与“卖铲子”谁更赚钱?

【点评】有句话叫“挖黄金的人不赚钱,卖铲子的人赚大钱”。
当很多人忙着想通过挖到黄金赚钱的时候,因为黄金的产量有限并不是人人都能挖到黄金,反而刺激了对挖黄金所需要用的铲子的需求,从而帮助卖铲子的人赚到了大钱。

在谈论公司的业务模式时,我们偶尔会用到“挖金子”和“卖铲子”的方式来形容。

比如你们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卖化妆品的,觉得化妆品利润高,能够为自己赚来非常多的金子,这种公司我们叫“挖金子公司”。

在互联网时代,你需要进驻某宝某东的时候,你需要支付保证金、管理费、广告费等等,同时还需要专业的运营公司来帮你运作品牌,这些帮助别人卖出产品的公司,我们叫“卖铲子公司”。

“挖金子”和“卖铲子”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源于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淘金热的一个故事。

当时,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金矿,许多人去淘金。由于美国西部艰苦的条件,许多人死在淘金的过程中,剩下的许多人,也由于激烈的金矿工之间的竞争,而没有赚到太多钱。

最终因为淘金而大富大贵的人,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但是,当地提供各种生活、生产服务的人,比如卖食品和水的、提供住宿的、卖挖金矿的铲子的,却因为需求大增赚到了许多钱。

为什么挖金子的赚不到钱、卖铲子的赚钱?

在挖金子的行业中,“媒体效应”非常强。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导致全社会都认为,这个行业特别赚钱。想一下,你拨开沙土、用水洗一下,就能捡到一大块金子,多么诱人!在这种媒体效应下,大量的人员、资金,就涌入到挖金子的行业中。

但是,当大家都疯狂涌入同一个行业,去做同样产品的时候,他们的产品是同质化的,彼此之间没有优势,没有吸引力,而竞争的唯一方法,就是不停的压低自己劳动的价格、降低给客户的价格。结果,强大的竞争之后,大家反而很难赚到什么钱。

反之,那些提供服务的人,卖铲子给你的人,他们没有被“媒体效应”给捕捉到,没有人会报道说“生产一把铲子好赚钱啊”,就算写了也没人爱看。在人们的意识里,卖一万把铲子也比不上他们挖到一个金子值钱。

当没有人在意的时候,这些卖铲子的人慢慢发掘自己的优势,做出了更好用更结实的铲子,他们的信誉和名声在真正识货的客户里慢慢累积。

用铲子的人自然很快就会知道,谁的铲子好用,谁的铲子能帮自己挖到更多金子。

对于专业的客户来说,他们愿意为一把真正的好铲子,付出更多的钱。因为在他们挖金子的工作中,铲子的成本很小,但是铲子的质量,却对最终挖金子的工作至关重要。

基本每个APP都会用到定位,为了提升客户体验和分析数据,一定会用到地图,专业做地图的高德就发展得很好,差的APP走了,新的APP又来了,他们一波接一波,但只有提供地图的公司活得很好。

在数据分析这个行业,“媒体效应”比投资行业差的多,社会的聚光灯很少打在他们身上。想象一下,“某某公司今年赚了200%”的标题,比“某某数据商今年卖了比去年多3%的数据终端”的标题,要吸引人的多。说实话,数据整理这个工作,天生听起来就特别无聊。

但是,数据提供商一旦建立了优秀的声誉,他们的龙头地位就很难撼动,而他们收取的费用,相对于公司依靠正确数据赚到的钱来说,简直微不足道,以至于没有公司愿意为了省一点点钱、冒险去拿低质量的数据。结果,数据提供商这个“卖铲子”的,日子就过的比许多“挖金子”的公司要好得多。

在其它许多行业中,我们都能看到这种“挖金子”的公司,过的不如“卖铲子”的现象。在流行服饰行业里,企业“挖金子”挖的非常费力,消费者的喜好天天变来变去,企业必须不停的设计更符合口味的衣服,还经常吃力不讨好。

而背后“卖铲子”的公司,比如基础面料提供商、代工企业、拉链和纽扣生产商,其中建立了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和信誉优势的龙头公司(比如鲁泰、申洲国际、YKK),就过的很好。

在电商平台上,努力拼杀的小企业,也类似于“挖金子”的人,它们进行几乎同质化的竞争,每家成功的小企业背后,都有无数失败的同行。但是,提供交易平台的龙头电商(比如某宝、某东、某多多),却成为最巨大的互联网公司。

再看看国内各个行业的公司都想尽各种办法去上市,不管公司主营业务是否亏损,但是为这些企业提供上市服务的公司,提供融资贷款的公司却活得很好,不管你上市成功与否,钱照样收了。

所以,当所有人都一头狂热、被新闻和传说刺激着,去挖梦中的金子时,找到那没有人爱做、默默无闻的卖铲子的行业,躲开巨量的竞争、提供无可挑剔的优质服务,建立不可撼动的规模优势,打造出在专业领域里有口皆碑的产品品质,常常是件更赚钱的事情。

---------------------------------

我是拿铁,也是咖啡,欢迎来到我的深夜咖啡馆,和我一起畅聊人生、咖啡或红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