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 | 沧海遗珠,未被蒙尘的明珠——北京画院美术馆

面对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当代信息社会的变化,以及传媒艺术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教育已得到飞速发展,大众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在学校的学习,对校外社会教育需求大幅增加,随着大众文化需求的日益旺盛,一大批中小型美术馆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但是,从最后的效果来看,真正能够办出影响,办出自己风格,并且在观众中形成一定品牌的寥寥无几。

北京画院美术馆

数十年的起起伏伏,各式各样的美术馆既有折戟沉沙,但也有不少冲破桎梏赢得发展。作为中小型美术馆的翘楚北京画院美术馆,开馆只有14年,依托仅仅1168平米的展馆面积,名气丝毫不逊色于大型美术馆,可谓大浪淘沙所剩的“真金”。

沧海遗珠,未被蒙尘的明珠——北京画院美术馆

北京画院美术馆坐落于北京市朝阳区北京画院院内,毗邻风景秀丽的朝阳公园,与北京工人体育馆、中国农业展览馆共同构成北京城东区公共文化设施。北京画院美术馆依托单位为北京画院。

与大多数美术馆相比,北京画院美术馆属于只能算是一个中等规模小馆,但其背后却有新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专业画院作为支撑。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尚未成立之时,北京画院早已积累了丰富的藏品。

馆长吴洪亮在采访中透露:“2005 年刚建馆时,重要作品有 4000余件,这几年也新入了一些藏品。如捐赠给北京市政府,由画院代管的有李可染先生的 108 张画、122张书法、9个速写本、13张水彩,李可染的水彩是很难见到的。现在画院的重点收藏从数量上讲并不多,重要作品差不多有7000 件,这个数目不算大,但画院收藏精度还是很高的。”

李可染 《杏花春雨江南》

讲到北京画院美术馆地馆藏资源,就无法避过一个人——齐白石。白石老人家属在白石老人去世后将他的大量的作品捐献给北京画院,因此北京画院对白石老人作品的收藏,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众多美术馆中首屈一指。

齐白石 《莲蓬蜻蜓图》

因此北京画院美术馆成立后将美术馆三、四层单独开辟出来设立齐白石纪念馆,常年陈列北京画院院藏齐白石作品。正是有着这样一批庞大馆藏资源,支撑起了美术馆2005年至2014年10个馆藏齐白石作品陈列展。展览按题材分为草虫、人物、山水、梅兰竹菊、水族、花卉、书法、蔬果、石印、手札陈列展出。也正是得益于这批成功的系列展,为年轻的北京画院美术馆提高了知名度,让美术馆的发展赢得了先机。

齐白石 《石门二十四景图-棣楼吹笛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展览作为美术馆的重中之重,往往左右着一个美术馆的兴衰命运,而好展览并非单指承接顶尖知名艺术展览,作为中小型美术馆,在资源方面、人脉远远逊色于大型美术馆,如何在夹缝中获得利用有限资源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北京画院美术馆作为一个成立不足20年的年轻美术馆,仅仅凭借“齐白石个人展”是无法在众多中小型美术馆中脱颖而出。那么画院美术馆是如何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的特色呢?

齐白石 《可惜无声》

办馆伊始,北京画院美术馆就结合自身优势,将视点投向20世纪,立足于优秀的馆藏资源,以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为经,以美术大家为纬,从纵横两方面出发,以研究性个案展览的形式由点及线串联成为一条相对清晰而完整的脉络,进而勾勒出20世纪北京地区美术史的全景,呈现这一时期中国艺术的基本面貌,突显20世纪中国艺术作为21世纪艺术前史的价值。

美术馆并非盲目地将20世纪近现代美术作为主要的展览方向,而是在其中选择近现代京派绘画作收藏、研究、展览作为主要方向。这样使得美术馆既发扬、宣传了当地特色文化同时也极大减轻了征集作品、与相应机构举办联合展览的难度。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近200场展览的呈现,北京画院美术馆逐渐形成足以与齐白石专题展相媲美的近代美术系列展,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更是发展成为画院美术馆特色系列展。

齐白石 《秋声秋色》

“李可染的世界”系列作品展自2010年开始,共分为五个展览“画龙点睛”、“千难一易”、“临风听蝉”、“金铁烟云”、“江山无尽”历时5年,五个展览分别以李可染的人物画、写生画、牧牛画、书法、山水画作为展览主题。展览并不是简单地将作品陈列。北京画院美术馆没有笼统而简单的将大量李可染的作品展示出来,而是选择五个不同的角度作为切入点,深入研究、整理,努力向观众呈现出一个全面、饱满的“李可染”形象,这不恰恰契合了“一叶知秋”,以个案勾勒全景的北京画院美术馆独特的研究与展览方式吗?

李可染 《鹳山》

“松窗采薇——溥心畬绘画作品展”为例,从筹备到展出用了一年多,展览以遗民这个独特的角度揭开被历史遮蔽的艺术家溥心畬,通过清朝皇室贵胄的溥心畬绘画风格的转变来解读的三次遗民身份转变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溥心畬 《柳岸春风图》

此外还有展现南、北方创造出两种迥然不同的工笔花鸟风格的“妙于陈馨——于非闇、陈之佛精品展 ”:通过主题性创作及与之相关的草图、创作稿、习作和写生作品的对比,来解读作品构思、演变、深化的过程。

于非闇 《玉兰黄鹂》 中国美术馆藏

北京画院美术馆的诸多优秀的展览,并没有选择常规的以时间为顺序的线性叙事展览方式。而是另辟蹊径,选择以一个点或者一个角度作为切入点,去描摹、勾勒艺术家的内涵与思想。

陈之佛 《喜上眉梢图》

“十年磨一剑”,北京画院美术馆正是有“兵贵在精不在多”、“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态度,以平和的心态在21世纪的今天为大众呈现出一系列在缓慢而精心研究、策划基础上的优秀展览。也让“二十世纪北京美术大家系列展览”成为了继齐白石作品陈列展之后的另一个北京画院美术馆的品牌性展览。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每天读点人文与艺术

[ 文/编  《弘雅书房》

编辑部:玩物易丧智 ]

欢迎评论区留言

 每一个好看 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