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话容易被听懂,东北人容易被接受,与赵本山的魅力密不可分

赵本山,这个曾经的春晚小品王,在央视春晚连续出现20多年,奉献出一段又一段小品,其间推出的本山剧也收视率很高,二人转剧场也办得红红火火,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国人对东北及东北人的印象。

除了赵本山,很少有哪位文化名人能够对他所在的地方文化,形成如此广泛而深入的影响。

那么,赵本山所影响的东北文化到底包括什么呢?

其一,喜剧文化

如今的人们说起来,对东北人性格的一大概括,就是幽默。这种印象是怎么来的呢?主要就是通过赵本山的小品。

从1990年登上春晚开始,赵本山的外在形象几乎没有变过,破旧中山装加上旧帽子,每年都在除夕晚上给全国观众带来欢乐。尤其到后期,赵本山几乎成为很多观众对春晚的唯一期待,很多人在他出现之前该干什么干什么,只要一开演,就等着被逗笑。

东北人说话本来就带有一定的幽默性,赵本山的小品影响之下,更给国人带来一种东北人说话逗的感受,性格中幽默直爽的部分被放大。

其二,二人转文化

在赵本山走红之前,二人转在东北已经唱了很多年,但对于东北之外的地方来说,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二人转。赵本山成名之后,将自己从小学习的二人转发扬光大,不仅在小品中做展示,还举办二人转大赛,将二人转进一步净化,后来更是创建刘老根大舞台,让二人转逐渐走出东北,开始影响到更多地方。

如果没有赵本山,很难想象二人转这种形式还能开到北京,这和赵本山对二人转的推广密不可分。

其三,语言文化

大部分东北之外的人,也都能听懂东北话,而且东北人即使离开家乡,基本也不用讲普通话,即使说家乡话也差不多被接受。

还不仅是发音,很多东北词汇比如磨叽、忽悠、嘚瑟,说出来也不用解释,东北之外的人也明白。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很大程度上就是赵本山小品和影视剧的影响。

赵本山的作品中,除非极其少用的东北词汇,很多词语说出来大家也能听懂,忽悠这样的词不仅能够被听懂,慢慢逐渐成为普通话的一部分,方言词汇进入普通话,这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不是赵本山作品曾经这样使用,很难想象这种事情的发生。

当然这也会带来一种误会,有些人认为东北人说话都像赵本山那样,其实并不是这样。赵本山说的话其实是辽宁人说的话,往北到吉林和黑龙江,其实普通话水平是越来越高的,因此不能笼统地说东北话如何如何。

在赵本山作品的影响下,东北文化变得更容易被接受。在这些作品中,东北人尽管显得过于乡土,但那种幽默和民间的小智慧,以及浓浓的人情味,是非常吸引人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东北人在其他地区人心中的位置。

只可惜,如今赵本山已经多年没有正式登台演出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