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加班更可怕的是,遇到家长型领导
办公室里,你是否遇到过这样一种领导:
早上最早到,晚上最晚走,不管什么时候找他,似乎总有着一堆的事等着他解决。员工工作亲力亲为逐一指导,甚至连加班都是全程陪同。
与此同时,大小事务,都要求别人首先向他请教,按他的指示去做。没有他的允许或不等他把事情解决掉,就不能进入下一个流程。本能地掌控所有权力,在毫无空隙的忙碌中,享受着满满的被需要感。
这便是“家长型领导”的典型特征,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遥控着办公室里的所有人,自己累成996,下属却闲得要和工作886。
家长型领导之痛:上司累死,下属闲死
朋友琳达前段时间找我诉苦,部门换新领导后,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条没有灵魂的咸鱼。
经手的所有事情,都需要向领导报告请示;提交过去的会议PPT永远都会被修改成为另外一个“面目全非”的版本;就连制作活动策划也都是领导先口述一遍,自己再码成文字资料。
刚开始,她还感觉乐得清闲,但时间久了,琳达便渐渐对自己的工作提不起任何兴趣,甚至萌生出了辞职的想法。
她坦言道:“看她忙到连吃饭时间都没有的样子,就觉得做领导也挺不容易的。但话说回来,她的出现让我找不到一点存在的意义,大多数时候都是摊着手看她一个人表演。”
可以说,这样的管理者往往让人又爱又恨。看似被工作绑架,实则是自己绑架了工作,不仅使得下属“无事可做”,失去自主权和价值感,得不到成长锻炼的机会。
与此同时,也让自己手头的工作越堆越多,无暇分身,耽误团队进程。最终陷入上司累死,下属闲死这一尴尬境地。
为什么会有领导和员工抢事情做?
明明知道和员工抢事情做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为什么职场中还是会有这么多家长型领导存在呢?其核心原因往往是由于管理者自身不懂放权、不敢放权或不愿放权。
1、不懂放权
以朋友琳达的上司为例,作为公司业务骨干,享受业务完成带来的明星光环和巨大满足感。即便晋升为管理者,仍不愿褪掉原先的“主角光环”,习惯性沿用之前的工作模式,大包大揽原本应该由下属完成的工作,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满足。
2、不敢放权
通常是因为担心下属出错,或是认为对方工作完成度没有自己好。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进程,对下属的工作执行实时指导和干预。
3、不愿放权
即便知道大包大揽下属的工作欠妥,但由于下属能力太出众,担心下属表现比自己优秀,动摇自身地位与威信,不愿放权,甚至利用手中的权力,和下属抢事情干。
不管出自哪种原因,职场家长型领导的出现对于员工的积极性都是一种毁灭性的打击。
职场当中遇到家长型领导该怎么办?
1、选择适当的时机,和领导进行有效沟通
有句话说得好:在职场中与领导换位思考,绝不是阿谀奉承,而是通过交换立场,更加深入去理解领导内心情感的认同。
许多时候,领导自身可能并未察觉自在和下属抢工作。其本意可能是为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反复确认工作这一过程所造成的时间浪费,而选择主动承担本应由下属完成的工作。
这种情况下,不妨尝试找个适当的时机,向领导坦言自己的想法。提醒并引导上司变更工作方法,有意识的去进行授权。
2、提升自己业务水平,让领导发现你的光
日剧《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中负责做计划书的松任谷,整天除了减肥喝茶之外什么都不会,给客户看的演示资料也是废话连篇,漏洞百出。专业不过关,导致上司对她经手的任何事都不放心。这样的情况下,别说领导充分授权了,就连取得最基本的信任也很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感觉工作上经常被领导“实时遥控”,不如以此为契机,反省自己是否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在自己的安全范围内将工作干得漂亮,争取在领导面前得到一些专业肯定性的评价,逐步掌控话语权,使其放心把工作交给你。
3、放平心态不死磕,从日常琐事中跳脱出来
业务拼不过,不妨尝试从日常繁琐的工作中逃脱出来,学习领导不擅长的新技能,拓展新领域。他PPT做得好,我狂学Excel;他企划能力强,我专攻数据分析;他逻辑清晰口才好,我就潜心文字报告。
时时关注市场最新动向,及时调整目标,开阔自己眼界。避其锋芒的同时,塑造自身的不可替代性。
稻盛和夫说过,工作是最好的修行。在职场上的一切遭遇其实都可以将它视为磨砺自己能力的机遇。
如果实在觉得是领导刻意针对,无法与之共事,或是忧虑目前的工作状态难让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换个圈子固然可以。但很难保证,到了下一个工作场所,你不会被相同的难题给绊倒。
事实上,凡事都具有两面性。“事情都被领导做了”虽令人头痛,可与之相对,家长型领导往往都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给自己撑腰。
与其怨声载道对方不给自己锻炼机会,不如放平心态,聚焦事情,去学习他们身上闪光和专业的地方,配合领导的工作风格,不断打磨自身。
毕竟,家长型的领导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因此自甘平庸,或是一味逃避,而不去积极开展应对措施,最终亲手扼杀掉自己的职场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