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果系列之二:初中学工劳动印象
在文革时期的办学方针指引下,我们从初中二年级开始安排学工和学农劳动,到工厂与农村分别接受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为期半个月的教育。那个年代大部分同学初中毕业就要进入工厂或下乡插队,所以对这类活动不但不反感,而且有所期待。
学校首先安排的是学工劳动,由于年级人太多,为了不影响工厂的正常工作,同学们分别被安排到几家企业实习然后轮换。当年这属于政治任务,没听说有企业拒绝,也不涉及费用问题。我记得去的第一家企业是位于承德市西郊水泉沟口的承德肥皂厂,当年那里尚未开发,周边没有什么住户,一进厂区就有一股腐尸的味道,因为院子里堆放了大量的动物骨头,有一些上面粘有残肉,也有未收拾的皮革,这些都是做肥皂的原料。
大家被分配到几个车间,负责运料的最辛苦,因为味道难闻,负责看守大锅的最危险,一个直径约有十米的大锅里煮着沸腾的原料浆,站在二楼的平台上往里看,总有一种不小心会掉进去做成肥皂的担心,最轻松的是把板状的肥皂半成品放到机器上切割,然后把切掉的边角料收集装箱重新加工用,此时的肥皂已添加了香料,压上表面图案或文字就是成品了。尽管有纪律要求,也有门卫检查,还是有工人和同学偷偷的将切下来的肥皂条藏入饭盒带回家,出于好奇的心理吧,我也拿过一小条,毕竟是自己的劳动成果。
学工期间印象最深的是一场安全事故。厂房好像是一座三层楼,楼内有一个大天井,站在二楼平台上可以往那口大锅里加料,电梯在二楼有个送货出口,但是电梯不是封闭的,周边是用角钢拼接的框架结构,其实就是现在建筑工地常见的卷扬机,那时候大家几乎没坐过电梯,工厂也未做安全防护或安全教育,负责运输原料的小虎同学对简易电梯发生了兴趣,上上下下坐了几次不过瘾,还在二楼平台上把头伸进电梯框架,仔细观看电梯的运行,看电梯厢也就罢了,还在电梯上升时抬头看上面的卷扬机,一不小心他的头就被卡在了电梯厢体与外部框架之间,电梯被逼停。当我们被他凄惨的叫声吸引过来时,他的整个头都变形了,嘴角往外流着血。大家都吓傻了,工人师傅赶紧让电梯下行,把小虎的头从空挡中扶出来,又找车送他去市医院急救,我作为班干部和好哥们陪同前往,路上看他嘴里的血流到衣服上了,赶紧掏出自己的手绢给他捂上,那时候没有湿巾纸巾,都是用手绢,而且男同学的手绢好长时间才洗一次,刚好我换了个新的,路上我还在想,说不定这哥们要挂了,就算帮他出点力吧。后来检查并不严重,医生说卡在下颌骨上了,若是卡在颈部就玩完了,休息几天他就归队了,再后来他成了我结拜兄弟中的六弟,此是后话。这件事引起了工厂和学校的注意,以后再来的学生都会强调安全问题。
一周后我们转到承德市东北角兴隆街上的承德食品厂实习,参与饼干蛋糕等制作,筛选花生瓜子等原料,把鸡蛋打到一个大盆里,再倒进和面的机器,看着各种形状的饼干在传送带上缓慢通过烤箱,出来就是成品了,然后装箱,还有各种带陷的食品,全都很诱人,尽管不允许,想要一点儿都不尝尝是不可能的。
记得我们还到位于头牌楼的五七织染厂参观实习了一天。大家对学工劳动还是很有兴趣的。
在一群孩子好奇心最强的年龄段,组织他们到工厂参与劳动一段时间,切身了解工人师傅的具体工作,体会其艰辛,学习他们的工作态度以及与人交往的言行举止,会有在学校和家里都得不到的收获,人在成长过程中吸收的营养,大部分来自社会而不是课堂,因此那个年代的人懂事早,可以在十五六就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现在的孩子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课业霸占了,既没有无忧无虑的童年,也没有自由生长的少年,等到进了大学在某些心理健康方面已经出现问题,不知道该如何谱写青春之歌了。另外,即使在大学里,所谓的工厂实习也大多流于形式。看来文革时期也有值得怀念的东西啊。(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