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循环时代,谁是中国流量第一城?广州逆袭上海,角逐流量之王
2020,巨变之年。中国正式进入了双循环时代。
如果从流量的角度观察,国内超级城市之间的格局,随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中国的航空业出现大洗牌,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流量大幅降低,广州白云机场逆袭而上,占据榜首位置。
这座野心勃勃的南国枢纽,近日举行了T3航站楼的动工仪式,扩容后,流量目标直指1.2亿人次的旅客吞吐量。
这个数字,正是去年上海浦东机场、虹桥机场流量之和。
在铁路流量方面,广州更是依托整个大湾区,大开大合,牢牢占据榜首位置。
拿国庆黄金周对比一下,就知道广州的优势有多大。
假期中,广州铁路到达和发送旅客数量高达1005万人次,远高于排名第二的北京(822万人次)。上海、深圳则分别只有733万人次、546万人次。
世界变局百年未有,国内大循环被提到一个新高度,挑战中有机遇。
千年商都广州,正在上演一次逆袭。
得流量者得天下,广州能否坐稳中国流量第一城?
中国人对流量的深刻感受,最早是来自铁路。
春运是每个中国人的必修课,四通八达的铁路,也兴旺了不少城市。
比如石家庄,凭借铁路枢纽之利,一路升级,村庄变省会。
真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
为了流量,互联网巨头们争得头破血流,落到城市竞争的格局中,流量也是核心资源。
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高效,自然创造更多更大价值。
从这个角度来讲,广州一直就是流量巨头,以珠三角为腹地,吞吐八方。
广州在铁路流量上,简直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今年国庆黄金周,广州铁路到达和发送旅客数量有1005万人次,远高于北上深,相当于武汉和长沙两地的总和。
广州南站,客流量更是居亚洲之首。春运期间,每天有五六十万人进出。
其实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广州,乃至广东的铁路客流量就长居榜首。
“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由于广州火车站属于华南地区的枢纽站,临近春节,大批务工者返乡,从深莞佛等地汇入,围得水泄不通。
1992年春运期间,广州火车站。各候车室爆满,临时候车区到处是人,一票难求/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当初,广州火车站的设计客流量为“日发送旅客流量3万人次”。1988年,广州第一个“春运”高峰出现,突破广州站设计客流量。
之后,广州站客流量不断猛蹿。
到了2011年春运,广州站日发送旅客更是达到23.2万人次,是设计客流量的近8倍。
不断攀升的客流量,是经济活力的体现。
快速发展的广东,也由此常年高居春运总客流(不仅是铁路)首位。2019年达1.88亿人次,相当于每100个人里,就有约13人来过。
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铁路交通枢纽,更是承担了大部分运输任务。
今年年初的疫情,打乱多数人返程务工的计划。但以广东为首的多个地区,纷纷上演“硬核抢人”大战,通过专机、专列、专车等形式迎接内陆务工人员。
今年2月底,助农民工返岗广州包机准备启程/图源:巴州新闻网
根据当时春运返程人口流动规模预测,光是广州就有1179万人,全国第一。此外,佛山、深圳也排名前十。
这说明,广东的复工复产措施,相当给力。
到了今年8月,广州南站日均到发旅客45万人次,与去年平均客流量基本持平。
这也意味着,广州,俨然成了中国经济晴雨表。
现在,广州正在推动“高铁进城”,以后的客流量,预计又会有新一轮突破。
如果说铁路是原有的流量基础,那么航运正在成为广州的新优势,白云机场一路逆袭,已经挑战国内流量冠军。
今年前9个月,旅客吞吐量排在第一的,不是北京(首都)、上海(浦东),而是广州(白云)。
其次是成都、深圳。北京(首都)和上海(浦东)被挤出了三甲。
当然,论城市流量总和,旅客吞吐量排第一的还是上海(浦东+虹桥)。
最大的变化出现在,国际航班大幅下降,外循环旅客不畅通。
北京(首都)、上海(浦东)的国际旅客占比都高于广州,前者约为27%,后者更高,达50%。
疫情影响,国际航班数量骤减,还常常触发熔断。北京、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随之大幅下降。
而白云机场受此影响小,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国内旅客数量也在回升,排名提升。
随着经济双循环的格局不断深化,白云机场也将迎来新的机会。
今年以来,高层多次提到“双循环”——“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预示着国家经济战略大转向。
随着三期扩建的进行,白云机场年吞吐量将达到1.2亿人次,将进一步缓解繁忙程度,在国外疫情肆虐时,更好地发挥华南地区门户复合枢纽机场优势,连接全国各个城市。
不过,目前白云机场最大的对手,变成了成都双流机场。
1-9月,两者流量已经几乎持平。
成都步步紧逼,天府机场也在建设中,一旦建成,旅客吞吐量又将上一个台阶。而白云机场依靠T3航站楼,同样不甘示弱。
超大城市都有或渴望有第二机场。如北京就有首都和大兴机场,上海有浦东和虹桥机场,成都有双流和天府机场。
但广州的第二机场,目前已明确不会修在广州,备选地是佛山高明,称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
广州未来要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必须依靠白云机场持续升级。
此外,广州货邮吞吐量老三的地位,也将受到挑战。目前,郑州、湖北鄂州争相宣布要成为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城市、中国的孟菲斯。去年,新郑机场的货邮吞吐量已经排在第七,和广州差距虽大,但也在步步追赶。
飞机、火车,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量。对于城市而言,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更关键的是让流量更加高效地动起来。
地铁系统,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按照发改委的定义,一小时通勤圈是都市圈的极限半径。汽车时代,这个圈的半径大概在30公里。但在轨道交通时代,距离拉长到50公里以上。
无论是营运里程还是客流量,北上广深都稳居前四。不过,一到节假日甚至周末,广州地铁客流量一马当先。
去年五一当天,广州地铁客流量达到1012.3万人,超过北上深港。
今年国庆长假,虽受疫情影响,但广州地铁客运量再次登上1000万人次大关,创今年新高。
广州也是疫情以来,全国仅有的三座千万级别地铁客流的城市之一。
有人还做过一项有趣的统计:
北上广三地地铁日均客流量,工作日时北京、上海远高于广州。但一到休息日,广州突然反超,位居第一。
这里的原因也很有趣。
首先,广州实际居住人口被低估。
2018年广州市政协一份报告指出,广州登记在册的来穗人员就有1879.31万人,实际居住人口可能突破2000万人,与北上深接近。
一个地方的产业、经济有足够的吸引力,人们便会用脚投票。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其次,广州作为千年商都,贸易发达。尤其是遍布全市的服装、布匹批发市场,吸引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人前来淘金。这些市场没有周末,前来采购的人群也就足以撑起地铁客流量半边天。
再者,广东人更懂享受。2019年,广东省境外消费排在全国第一。广东人,趁着假期,先通过城际列车或私家车到达广州,再乘坐地铁通过白云机场到达世界各地。
很多人都爱来广东玩,广东的旅游业总收入也很高。2017年,广东旅游业总收入达11 994.79亿元,居全国第一。
这些原因,让广州节假日客流量实现逆袭。
此外,广州在跨城地铁修建上敢为人先。全国首条跨城地铁广佛地铁,去年日均客流量近60万万人次,成为广州地铁客流量增幅最大的线路。
2018年,广州的跨城通勤人群占比约6%,在全国排名第一。其中,得益于广佛线,佛山是广州最大的跨城通勤来源地,占比达1.1%。
广州的野心远不止如此。
前阵子,广州透露要和佛山修建十多条跨城地铁,还计划修建通往深圳、珠海的地铁,构建轨道上的大湾区。
“广深地铁”大致走向
跨城地铁的修建,将方便人流、物流、信息流更加高效流通。广州与周边城市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此前互相独立的城镇,将连成一片。
当然,竞争对手也同样强劲。
GDP有“万亿元俱乐部”概念,地铁营运里程也有“1000公里俱乐部”概念。目前,北上广深成渝的地铁远景规划都突破1000公里,成都等城市规划里程远超广州。
对流量的争夺,是超级城市的生命力所在,现在,角逐更加激烈了。
中国经济的国内大循环,正是在这些超级城市的纵横捭阖中,大步前进,构筑起双循环时代全新的经济地理图景。
流量为王,只有打通各大经脉,国民经济才能更加充满活力。
广州的领先,是长期聚力,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的成果,但要更上一层楼,仍需要久久为功。
中国流量第一城的角逐,必将出现更多精彩。
参考资料:
1.中国日报:石家庄——火车拉来的城市
2.城市战争:城市机场复苏排名:广州全国第一,成都第二,深圳第三
3.羊城晚报:广州火车站:一波三折的建设经过
4.返程高峰:大数据给出战“疫”路线图
5.广州日报:广州南站高铁停车量居全国之首 客流量居亚洲之首
6.界面:深度分析:为何一到周末 广州地铁客流就反超京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