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你们向往的研究僧生活…

考研的时间压迫着我们越来越紧绷的神经,在复习到快要崩溃的时候,或许我们会说一句:考上就好了!然而回过头看看频上热搜的#研究生自杀#话题,我们不禁又要怀疑,考研究竟是不是正确的选择。
其实,不管是考研还是读研,向阳而生的种子在发芽时总会遇到艰难阻碍。考研不是人生的全部,但却足够成为人生的宝贵经历。读研也并非一无是处,仍然能够帮助我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如果我们只看到远处的抱怨、悲伤以及后悔,就永远看不到研究生的充实、快乐以及努力;如果我们只囿于眼前的“考上研就好了”“研究生能有个好工作”,也会让考研这段时间非常痛苦。因而所有的付出和收获都是相对的,考研很痛苦,但读研也不会轻松;同样地,如果把考研看作是学习知识、提高自身的一个过程,读研的你也会每天都感到充实和满足
同学们在备考期间感觉到非常辛苦的时候,也要知道,考上研的学长学姐也在努力奋斗着,只要心中有光,就一定能抵达明亮的前方。
小铎采访了两位已经成功上岸并且在武汉大学和兰州大学就读的学姐们,我们赶紧用非虚构写作的方式看一看她们真正的研究生活吧~

活在当下,学无止境
9月5日,小九(化名)站在武汉大学的门前,看着与新冠肺炎抗击了9个月的武汉仿佛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川流不息的街道,独特的市井喧哗,已经入秋但仍然闷热的天气……这些都比拿在手中的录取通知书更让她有真实感
武大的九月,不似三月那般青葱翠绿,却带着独有的魅力。珈山上的植被伫立在东湖旁边静静生长,空中偶尔会掉落一些树叶,重重叠叠地从高处倾覆而下,富有历史气息的建筑构思精巧,庄重典雅,绿瓦白墙掩映于林木之中,又被映入广阔而平静的水面。9月的武大,虽然没有花团锦簇,却更多了几分庄严肃穆。
为了和导师见面,小九提前来到了学校。虽然在复试的时候她已经看过了老师的文章,但是紧张是不可避免的。见到老师以后,小九才慢慢放松,原来老师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甚至更加温柔和关切,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就像长辈和晚辈一样闲话家常,不再是复试时高深复杂的新闻理论,而是普通又温暖的学习叮嘱、衣食住行……结束时,老师送了小九一本书,温暖而充满期待。
因为分配的原因,小九的宿舍是和学姐一起住的混寝,小九的舍友里有大一级的学姐,似乎在学姐的照顾下,小九又变成了刚进入大学时候的样子:“因为学姐已经在找工作了,所以平时会给我们一些建议,而且找不到上课的地方的时候,学姐也会告诉我们怎么走。”小九说道,舍友关系很好,有时间的时候会一起上课,不过因为专业方向不同,所以大部分的时候是自己一个人。或许,研究生需要的不再是结伴共行,而是各自为战,奔向不同的灿烂人生。
研究生的课业是很重的,“一周九门,因为本科学的不是新闻,所以还会有补修课。”白天和晚上的课都很多。不仅如此,老师们布置的课程作业也挺多的,小九偶尔会感到很辛苦,但只要一想到这些都是对自己能力的提高,就又打起精神来学习。唯一的坏处就是——“掉头发比较厉害。”
老师每节课都会推荐3~5本书,相比于本科,研究生更多的时间都是在看书和看论文。这对于小九来说是一种享受:“我觉得是我自己更多的是充实,因为我觉得自己很喜欢现在的专业,考研到到了理想的学校,学到理想的专业,然后课堂的话又够学到很多想学的知识,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研究生的课堂与本科不同,“它更多引导我们怎样从一个本科的学生变成一个研究者,要去发现问题,提出有研究意义价值和社会意义的问题,思考的角度也是更加的学理化,而不是像本科那么学生化。”小九印象最深的课是理论基础和新媒体课,课堂的知识量很大,其中包括许多前沿知识,一节课下来小九的笔记就能有厚厚一沓,每次课程下来都充满了饱腹感。
和考研的时候相比,研究生的课程更加深入和专业。考研的知识能够帮助小九更好地理解课堂上的知识,相对于保研的同学能够回答很多问题,“因为在这一方面,她们的知识是空缺的,但是考研的同学能够背出来,我还是很感谢考研这一年的积累的。”此外,考研更多看的是一些书本上的知识,而研究生阶段需要的更多是一些启发性的书,如《网络社会的崛起》、《作为文化的传播》等。
“读研很累,但更多的是充实和快乐。”小九的每一天都在期待和满足中度过,“我每一天都在学知识,也会参加其他的活动。”武汉大学梅操每周五都会放电影,活动也是很多的,除此之外,小九会自己出去看电影,也会逛逛武大校园,和同学一起吃火锅、烤肉……
对于未来,小九并没有想太多,过好当下最重要。“我之前考研的时候选择专硕是觉得自己考完了就会去传统媒体工作,然后考到考研到后期萌芽了读博的想法,我现在的话是各占一半吧,那就随遇而安吧,做好现在就好了,每天就认认真真上课,多看书多看文献,再根据自己情况去考虑未来是怎样的,没有特别担忧,因为我很享受我现在的生活。如果不掉头发就更好啦。”
回忆考研的生活,小九觉得唯一的差别或许就是考研更多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对结果的担忧、对未来的担忧;现在更多了几分自由。为了让自己收获更多的成长,她还会保持像考研时候那种努力的样子,继续看书、看论文,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生活和美食,学术与远方
提到兰州,你会想到什么?拉面?
“紫外线也太强了吧!”——这是小七(化名)第一天到兰州的感受。九月份的天气,晒了不到半天就黑了三度,从此她放弃了防晒霜,开始疯狂而散漫的自由生长。
兰州大学研一的课还是很多的,一共有九门课,甚至周六周日都排了课,每门课也有相对应的课程作业要完成,任务还是比较紧张的。小七印象最深的课是广电实务课,“老师国庆带我们外出采风,主题为‘国庆采风万里行’,大家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在采风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有意思的人和故事,我们老师课前的一句话叫做,站在西北看中国,我们是幸运的,我感受到了。”
对于本科来说,研究生课堂更多的是考察大家的思维能力和知识面,所以学生们都必须在课前读很多书,每周都要上交读书笔记,这样才能保证在课上也可以畅所欲言,不至于被大家远远甩在后面。虽然读了很多书,小七的态度仍然是谦逊保守的:“目前还是处于知识输入阶段,在大量读书之后才能慢慢知识输出。”
新传的课堂上氛围很好,对于本科期间,翘课仿佛是家常便饭,偶尔帮同学做作业,代签到都是常有的事。但考上研以后,大家都是牟足了劲向高处进步,基本没有翘课的,优秀的同学们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一个比一个发言积极,老师也会随机点名提问或者进行当堂小测验。小七仿佛又回到了被本科老师支配的恐惧中:“特别刺激。”
不过下课之后,偶尔也会感觉到很疲惫,永远读不完的书,以及写作的时候,永远不在水平线上的表达能力……这些都给了小七很大压力,好在西北的风情使人心境开阔,看不完的美景与吃不完的美食让小七痛苦的学习生活变得有趣和新奇。牛奶鸡蛋醪糟、酿皮、烤串、馕、老酸奶、牛肉面都成为了小七学习的动力和快乐源泉。
兰州民风开犷,兰州大学自然也毫不逊色,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是小七引以为傲的事情之一,“篮球排球游泳比赛遍地都是。”此外,小七偶尔还会参加一些新闻传播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还可以开拓自己的眼界,成为更加合格的新传er。
考研的时候,可能还会功利化一些,想着这个知识点我背了有没有用,会不会考;但是读了研以后,就是纯粹地接受学术洗礼。”小七说道,学院的老师们都有很丰富和独具趣味性的思想,给了她启迪的同时也让她愈发的热爱新传。或许,这就是新传人可以代代不息的原因之一,前辈们所积累的学术经验,总会毫无保留的教给后辈,帮助中国新闻事业不断地完善发展,使大家成为一个具有社会责任、专业的新闻人。
真题呈现

1、名词解释:非虚构写作(19厦门大学、19暨南大学)

2、传播格局变革的语境下,如何看待“虚构话语集中”和大量的非虚构写作报道。(19暨南大学)

3、结合《唐山大地震》《冷血》等作品分析非虚构写作的特点(19南京大学)

4、非虚构写作的特质和对新闻业变迁的影响(还有几个非虚构写作的代表人物,就作品分析)(20 南京大学)

5、结合实例分析非虚构写作在新闻界近年来兴起的原因。(19复旦大学)

6、非虚构写作对新闻实践的意义(20 清华大学学硕)
7、谈谈非虚构写作在中国的发展和困境。你觉得我国现在深度报道的水平上升还是下降了?为什么?(20清华大学专硕)
8、非虚构写作的特点,在中国的发展进程,对新闻生态的影响(20上海大学)
9、非虚构新闻特点(20 华中师大)
10、谈谈你对非虚构写作在新闻运用的看法(20 广西大学)
11、非虚构报道作品分享原因 对非虚构写作热的看法(20 厦门大学)
知识点回顾
  1.非虚构写作 
非虚构来自于对英文Non-fiction的直译,在美国文化和图书分类中,虚构文学与非虚构文学是两种主要的类型,虚构文学主要指小说、戏剧、诗歌等,非虚构文学则是纪实文学、散文、传记、调查报告等。
  2.非虚构写作的特点 
(1)内容真实性。真实是非虚构写作的首要特点和基本标准。美国非虚构作家何伟说:“非虚构写作让人着迷的地方,正是因为它不能编故事。看起来这比虚构写作缺少更多的创作自由和创造性,但它逼着作者不得不卖力地发掘事实,搜集信息,非虚构写作的创造性正蕴含在此间。”
(2)表达文学性。非虚构写作对严谨、古板、克制、枯燥的新闻写作风格改良的表现在于它特别重视文学手法的运用。非虚构写作的主要表现手法,如细节、对话、场景重建、人物心理描写、人物关系交代甚至故事冲突构建等,几乎有所有优秀非虚构作品的特质。
(3)形式叙事性。非虚构作品通常都具有良好甚至完美的故事性文本特征。这个特征也是避免非虚构写作概念泛化的一种选择。从本质上讲,非虚构写作利用一些叙事策略来报道人物和事件。这些策略包括第一人称叙述、人物和对话的发展、冲突与张力的构建、对事件场景的重现以及对语言的重视。
(5)题材平民性。从近年来全球媒体的非虚构写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者重视宏大叙事下忽略的一些边缘题材,喜欢写主流媒体忽视的焦点
  3.非虚构作品/案例: 
(1)为了写作《大灭绝时代》《纽约客》记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亲历全球生态现场,通过大量的采访与考察互动,提出世界面临第六次生命大灭绝的观点。
(2)格里芬为了写作《像我这样的黑人》乔装成一个黑人,多次乘坐公共汽车穿越密西西比州·阿拉巴马州和佐治亚州等种族主义倾向较严重区域。格里芬甚至先后以黑人和白人的两重身份两次从新奥尔良经过以进行浸入式体验
(3)梁鸿的《中国在梁庄》细致描写了现今农村生活现状,揭露了农村管理、教育、留守儿童、老人等现实危机问题。
(4)《时尚先生Esquire》特稿实验室出品的《太平洋大逃杀亲历者自述》卖出IP获得百万级收入,实现内容直接变现
4.考点延伸
每日考点 | 非虚构写作的发展与困境(考了11道题)
编辑 |左右学姐
策划 |左右学姐
主编 |小树学长
END
#回见#
【木铎考研】
新闻传播学考研大本营
新浪微博:木铎新传
(0)

相关推荐

  • 为什么要研究生毕业以后才考公务员?本科毕业不考研,考公怎么样

    为什么要研究生毕业以后才考公务员?本科毕业不考研,考公怎么样

  • undergraduate和graduate之间差的可不只是under

    当大部分小伙伴们已经踏上新学校新生活的路途上时,有些同学已经开始思考自己四年后甚至以后的人生大事:四年之后有打算立即投入工作的程序猿大佬,也有gap一年蓄势待发的商界精英,当然也有那些等待机会自己找上 ...

  • 肓目考研

    2019年3月13日第一类不适合读研的人:本科期间为了逃避就业,盲目选择读研的人. 学生逃避就业,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有人说,没有高学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但是在大多数事实面前,高学历未必就容易找工 ...

  • 所以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这是土木小生的第387篇原创文章/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1 昨天跟一位教师朋友聊天,她经历两次考研失败,现在任职于某个民营的K12学校,做初一的历史老师,工资尚可,住在学校安排的职工宿舍里,吃 ...

  • 其实,不用太向往别人的生活

    并不是只有完美的人生才叫人生. 也并非只有别人的生活才有羡慕的价值和意义. 完美是一种幻想,这个世界上从不存在一种"你什么能够得到"的状态. 也从来都不存在"完全随心所欲 ...

  • 为什么说元代散曲大师张可久的《人月圆》写出了无数人向往的退休生活?

    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有诗,宋有词,元有散曲,但元曲历来不如唐诗宋词那么被人重视,其实元曲中也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优秀的诗人,值得大家阅读和欣赏,比如元曲大家张可久下面的这首<人月圆·山中书事> ...

  • 你最向往的乡村生活,大概就是这样.......

    新浪微博ID:行行之沙 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 都有个享受田园生活的梦想 在我们终日为理想奔波 工作.生活压力莫名大时 它却总在你心底挠痒 逃离城市喧嚣 挑一处风景绝美处 享受田园生活 每天起床推开窗户 ...

  • 人人向往无忧无虑的生活,若真实现了会怎样?有人早已做过实验

    无论天堂是否存在,但天堂般的生活却是人人所向往的,因为那里的一切都与现实相反,衣食无忧.吃喝不愁.没有病痛.没有压力.没有任何的烦忧. 可以说,这样的生活是多数人奋斗的终极目标,也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的终 ...

  • 『尘世走笔』程立正丨让人向往的未来生活

    未 来 的 生 活 随着科技在各行各业的不断创新,今天通讯技术5G的问世,明天的6G.后天的8G等技术会不断推陈出新.又有谁能想象出,若干年后,我们人类生活会是怎样?今天,让你我搭乘"时光快 ...

  • 什么才是中国人向往的乡村生活

    汪曾祺说小时候读周作人的<故乡的野菜>,很是向往.提到的儿歌:"荠菜马兰头,姐姐嫁在后门头",让野菜有了些许人情在里面. 后来,因为学校发不出薪水,汪曾祺爱上了吃野菜. ...

  • 横店“路人甲们”现状:向往明星的生活来到横店,却成不了王宝强

    演员,在古代,演员也被称为"戏子",戏子这一说法,由来已久,最早诞生于晋朝.在古代封建社会,并不是人人平等的社会,而是将人分为三六九等,古人总结一句话,想必很多人听过,叫" ...

  • 齐帆齐微刊:何为向往?如何生活?

    "向往的生活",一档我看了三季的综艺.喜欢里面真实而纯净的气息,喜欢黄磊和何炅对生活不惑的态度,喜欢做得认真却又不刻意取悦观众的基调. 前几日在简书浏览文章,偶然看到对" ...

  • 现在大多人向往的田园生活,不就是这样的“新乡村生活”吗?

    下面很多跟评质疑作者"不懂真正的农村","没有网络和基础设施就过不下去",但是作者所描写的这种生活之所以能够实现,正是中国花费数十年大力气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打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