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为什么流行藏锋、回锋的画字笔法?这跟古笔法失传有关
笔者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上小学的时候从父亲的旧书箱里翻出过很多他以前练字的字帖,出版年代大多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颜真卿、柳公权、黄自元、赵孟頫等人的字帖,这些字帖几乎都有一个统一的教字方法,就是起笔藏锋、收笔回锋,如下图所示:
流行画字的字帖
这个横分了很多步骤:
1、首先是逆锋下笔。2、提笔转中锋。3、中锋行笔过程中要有提按。4、提笔上靠。5、转锋下按。6、收笔回锋。
字帖上写法解析
小时候我也按着这个方法去练字,练了几年虽然慢慢描画能写出来一些楷书,但是速度一快就首尾难顾写的一塌糊涂了。当时也没有多想,可能是自己“功夫”下的还不够吧。当时去书店里看字帖也都是同类的字帖,都是教人这样慢慢描画,所以从来没想到过是自己的方法出了问题。前些年看了一些年长的老一辈所谓“名家”的书写视频,也都是这样慢慢的描画,而且很多初学的年轻群体也在按照这样的方法在练习。但是,这样藏锋、中锋、回锋的书写很明显有几个逻辑上的问题:
把这些步骤连贯起来动态图一
首先,就是书写效率低下。试想,古代人的书写是日常交流的载体,是要求有较高速度的,如果古代人按照这样的方法去写字,一天写几百个估计就累够呛。有史料记载赵孟頫是可以日书万字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方法是绝无可能写万字的。其次,这样的书写是在画字,藏锋、回锋的本质是因为没办法一笔完成一个笔画而在补笔描画。我们的祖先在创造这些书体(尤其是楷书)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书写效率问题,怎么会创造出来这么蹩脚的写法呢?
把这些步骤连贯起来动态图二
有了上面两个疑问,我们可以推断出古代人并不是用这样的方法来书写的,但是为什么在近现代一些所谓的名家都这样写,而且还把这样的写法出版到了字帖上?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近现代的绝大多数所谓的书法家并不知道古代人是如何书写的,也就是说古代人的书写方法并没有流传给我们近现代这些所谓的书法家们。他们不知道古人如何书写,所以按照一个错误的方法用笔尖去描画,就形成了我们现代流行的写法,字帖上的写法。正确的书写方法应该是非常快的速度一笔完成一个笔画,那这个失传的笔法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大家看一下下面这个横的写法:
失传的横的写法
这种笔法从执笔到运笔都跟我们近现代人有很大区别,并且被笔者总结出来出版在了《晋唐笔法》中。这种笔法打破了楷书和行草书之间的隔阂,真正能让书法一通而百通。
《晋唐笔法》见文下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