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起于魏晋南北朝的门阀士族,为什么会终结于唐朝?与这个制度有关

关于古代官员选拔制度,鄙人曾写过三篇文章,

01-五分钟搞清楚中国古代的人才选拔制度

02-九宫格人才盘点,他是始祖

03-曹操曾被举孝廉

简单归纳一下,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化大致如下:

先秦世官制-->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制

先秦世官制对应的是分封制,这时的阶层是最固化的,平民与贵族之间基本不会有阶层跨越;

到了秦汉,郡县制逐渐取代了分封制,官员任命制取代世官制,于是朝廷就发明了一种察举制来选拔官员,九品中正制是在察举制的基础上,为了防止“作弊”而增加了“中正官”角色的官员选拔制度。

即,九品中正制的内核可以理解为察举制。

附图:真正的察举制

门阀士族,就是在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产物。

其演化路线为:

1、真心真意为朝廷察举人才,

2、为还人情,互相推荐,

3、只推荐自己人,

4、选仕渠道逐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

5、形成门阀士族!

门阀士族有个特征与先秦时期的贵族很像:嫡长继承制!

嫡长继承制的意义在于,保证家族不会因为分家析产而被划分为更小的家族,也就是保证了门阀士族的家族势力。

可以想象,作为家族嫡长子,是有优先被察举权的,庶子们的存在感非常低,这又和先秦时期的世官制很像了。

门阀士族为什么会终结于唐朝?与科举制有关,

科举制可以简单理解为只要考试流弊就可以做官的制度,当然,这不是今天要聊的重点,

科举制的重点在于,唯才是举,也就是无论嫡庶,都可以参加考试,只要考试通过,都可以做官。

世官制就是世卿世禄,继承者是嫡长子,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其本意是要发现真正人才的,但慢慢演化出门阀士族,做官的还是嫡长子,

科举制的出现,为庶子们点亮了一盏明灯。

庶子在家族里没有继承权,甚至没有任何地位,先秦的庶子多为国君、诸侯们的大夫,到战国时期已经只能做士了,

魏晋门阀士族中的庶子,地位可能更低,因为他们连做官的机会都没有,只能作为家族一名普通成员存在着。

这种不问嫡庶的官员选拔制度,会把士族中的庶子们吸引到政府中做官,从而使门阀士族逐渐解体,

《国史大纲》:既主专简贤才,不问嫡庶,则门荫世袭之制终必替,公开考选之法终必盛。

突然觉得,之前读史的角度很狭隘。


上一篇:难道我们大清朝连个织布机也买不起吗?

推荐:

科举,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哟,这些门阀士族被终结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