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什么?心理学的解答是…
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话题:
什么是意识?
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可能会问:意识就是我的回忆吗?
我曾经躺在床上忆起童年的往事,这算不算抓住了自己的意识?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提出 “意识流” 的概念,他认为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
即意识具有不间断性和超时空性,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
可见,意识并不仅指回忆。
威廉·詹姆斯
有人认为,意识属于元认知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意识仅仅是神经冲动传导所产生的火花;还有人把意识等同于时间: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就是他们对自身意识过程的感知。
法国著名的意识流小说《追忆逝水年华》直译过来就是《追忆逝去的时间》,可见意识和时间之间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的。
所以意识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永恒且难解的话题。
相比较于哲学与文学,心理学对意识的定义则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
现代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由人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构成,是人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在历史上,
不同的流派对意识曾持有不同的观点: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冯特认为意识就是人的直接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一般主张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心理状态。
机能主义学派反对把意识分为元素,主张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格式塔学派也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强调意识是一个连续体,是一个整体(完型)。
而精神分析学派认为,除了能被人注意到的意识之外,还存在我们所注意不到的潜意识,即个体察觉不到的心理活动。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意识和灵魂是主观的东西,不可捉摸,不能加以观察、测量和证实,作为研究对象,永远不可能跻身科学之列。(所以他们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
彭聃龄的《普心》对意识的定义分为3层:
意识是一种觉知。此时意识意味着 “观察者” 觉察到了某种 “现象” 或 “事物” ,如从 “随身听” 传来的优美音乐等等。
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此时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意识这章的内容有些抽象,可以简单分为含义、种类、功能和状态四个部分进行记忆,下面来看看赵老师怎么说~
关于意识的形态即睡眠和梦,各大学派也有不同的见解: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生理学(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认知心理学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再来看看赵老师如何说~
意识这部分内容多考选择和简答,掌握意识的含义、种类、功能和状态,以及睡眠的各种波;无意识不会考的太复杂,需要记住它的例子——盲视及其相关实验。
你对意识还有哪些的看法和见解?欢迎留言分享~
觉得有用就点击右下角“好看”吧~
普心训练营优惠券开奖
上周四的推文目前点赞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