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缘】张恩会:​老屋

老    屋

文/张恩会

生活的奔波,城市的喧嚣,让我时常想起儿时的老屋。
      几回回梦里回老屋。老屋不大却记载着我儿时的幸福和快乐,从我出生起就生活在老屋。老屋在我的记忆深处,充满着我的欢声笑语。
      老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坐北朝南,两间土木结构的土坯房,地基是青石砌的,墙是红土,四周的木柱子用土墙包着,墙是用打墙的专用板夹着,中间添满土,用石墩子,使劲墩实而成的。屋子的顶上是木质的楼板,楼上常年放着两三个用木板围城的圆柱形粮囤。粮囤中盛放着丰收,盛放着希望,更盛放着全家人冷冷暖暖的日子。屋里盘有土炕,外面连着灶台。儿时的晚上,睡在土炕上,经常听到楼板上老鼠跑过的声音。很清晰,但也早已习以为常。
      曾记得夜幕降临时,我们挤在狭小但温暖的光席土炕上。我们姐弟二人会缠着妈妈给我们讲故事。讲《狼外婆》,讲革命故事,虽然妈妈没读过书不识字,可妈妈的头脑中却有讲不完的故事,甚至有些迷信色彩的轮回,因果报应之类。但内容都是教人善待万物,勤劳诚实,不做坏事还有安全教育方面的。儿时的道德意识和是非观念多启蒙于母亲的这些故事。母亲的故事总是生动而有趣,曲折而离奇,我们常常听的如痴如醉。
      当我们慢慢进入梦乡,母亲却总是在煤油灯下为我们缝补衣服或做鞋子。有时一觉醒来睁开惺忪的眼晴,看见母亲仍低头凑在油灯下,呲溜呲溜的纳着鞋底子,上下挥舞着麻绳。
      静寂的夜晚那呲溜呲溜的声音十分动听,像摇篮曲一样把我们又带进甜蜜的梦乡。鞋底子厚,母亲纳起来十分吃力,常常是左手拿着鞋底子,右手紧握锥针,在鞋底上用力钻一个孔然后再把带着细麻绳的针使劲拉过去勒紧,每穿过一针母亲的右手就会在空中画个优美的弧,那穿针引线的动作很像合唱队指挥家的指挥棒从容不迫,优游自如。母亲就是乐手在鞋底上演奏着母爱进行曲,那均匀的针脚漂亮的图案就是跳动的音符,麻绳穿过鞋底的呲溜声就是悠扬的旋律。细细的麻绳把母亲的手勒的青一道红一道,带着顶针的那只手指被箍的乌青发紫。一只鞋底上不知要纳多少针,针针都凝结着浓浓的母爱。
每次母亲给我讲了新故事,过不了几天,我就会相约要好的小伙伴,将母亲讲的故事添枝加叶的讲给小伙伴们,常常听得他们一个个惊奇万分又赞叹不已。每逢假期,爸爸休假了,晚上我们一起挤在土炕上,吹灭了煤油灯,在被窝里缠着爸爸给我教歌曲,还有秦腔戏曲。记得最拿手的是《红灯记》李铁梅的那段,“听奶奶,讲革命”,我喜欢唱歌还爱唱秦腔戏曲,也许就是小时候在老屋,受爸爸的熏陶吧!爸爸的歌曲唱的很好听,我和弟弟一边听一边学着唱,还不时的给爸爸拍手鼓掌,笑声一片,学着唱着就不知不觉自然睡着了。
      老屋承载着儿时太多难以忘怀的回忆。院落中遮天蔽日的杏树,收获季节被父亲磨得锃亮锋利的镰刀、满满一车收获回来的小麦、还有父亲的严厉、母亲的慈爱、姐弟二人的争执……这些共同造就了老屋的独特风景,有欢乐也有希望。
      后来爸爸把我们的户口迁到了另一个村。在好的地段,交通方便的地方建了新房,我们也上学了,新房离学校近,就再也很少去老屋了。再后来,我出嫁了,就更没有去过老屋。
      前段时间,因为多天的连阴雨,听爸爸电话里说老屋房塌了。我有点心疼难受。这次回娘家帮忙收玉米,很想去那里看看,想看看老屋塌的咋样。
老屋离现在的新房子挺远的,再加上忙,却总是没时间去看。
虽然老屋没了,然而,发生在老屋的悠悠往事却如陈酿般甘甜而绵长,令人久久难忘……

作者简介:张恩会,女,幼师专业大专学历。喜欢欣赏优秀文学作品,非常想学习创作文学作品。
 
       责任编辑:李秀珍
       终审编辑:刘金龙
       排版编辑:余   萍

乡土文学社编委会

顾    问 聂鑫森

湖南省作协原名誉主席
主   编 陈小平
副主编   李秀珍
刘金龙(兼诗歌组长)
执行主编 丁村
编辑主任   王建成(兼小说组长)
副主任    施静云(兼散文组长)
编 委   马发军 史寿林   孙成纪
朱玉华   刘金龙   陈 乐
陈贤东   陈   缘   余 萍
杨天营   杨胜彪   杨军凯
郭良美   皇 甫   彭太光
潘政祥   袁晓燕   朱吉述
乡土文学创作研究中心
乡  土  文  学 社
《 乡土文学 》 编辑部

长期法律顾问 陈戈垠 律师

(0)

相关推荐

  • 散文||母亲的手

    母亲的手 母亲的手已经老了.黑瘦的手背上有星星点点的老年斑和几条凸显的青筋,像空旷的原野里被猎猎秋风扫飞了叶子的葡萄藤,弯弯曲曲,枯寂地匍匐在大地的葡萄架上.手心里的纹路错乱而又清晰地布满手掌,指尖上 ...

  • 许秀杰丨冬日的老屋(散文)

    离开故乡许多年了.父母在家就在,有父母的家永远可以随意地回,自由的往.父母在故乡的时候,我没少回故乡,假期里带着女儿回到故乡,一住就是个把月,就住在老屋里,睡在老屋的土炕上,暖暖的感觉.老炕尽管坚硬, ...

  • 当代散文‖【老屋】◆董丽

    作者简介 董丽,公司职员,淄博桓台人,喜欢看书写字,用手中的笔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和公众号平台发表. 老屋     回老家,参加本家一个奶奶的白事,本家奶奶已近百岁,耳不聋眼不花,无 ...

  • 母亲的针线包

    本文作者:白桂林 母亲生前在自家菜籽地里留影 2018年9月2日母亲去逝后,整理遗物时我发现了一个小布包,打开一看,是几双手工绣的鞋垫,花色鲜艳,有大有小,还有七八对用牛仔裤料粘贴好的没有绣的底样.特 ...

  • 刘立昌:母亲的土炕

    在我老家的冀中平原,家家户户的老屋都有一盘土炕.土炕是用土坯和泥一层层的垒起来,再分割成一块块之间相连的炕道,上面摸成平展展的炕面,上面铺上炕席,便成了一盘土炕.一盘土坯炕,是农家待人接物的重要场所. ...

  • 悠悠老屋情

    济南泉城广场夜景 夜深无眠,置身于省城的高层住宅,俯视着车水马龙.霓虹灯闪烁的繁华夜景,仰望那浑浊朦胧的天空,却不曾看到一颗星星,只是偶尔飞机飘闪的防撞灯提醒我,月光皎洁或星光灿烂已很少属于这个城市的 ...

  • 【老屋(散文)】/ 季语秦 ​

    老屋(散文) 季语秦       深秋,他因参加同学葬礼,回到老宅,看见门前那棵少年时亲手种植的桑椹树,簌簌的落了一地的黄叶,大门紧锁,薄薄的青苔已经从门前延伸至院内.        他握着铁门上泛绣 ...

  • 马保瓜//怀念父母 眷恋老屋

    感恩相遇  后稷文苑 点击链接,品读作者昔日美文 马保瓜//生日烛光里妈妈的身影 难忘的大年初一 //稷山 马保瓜 马保瓜//一张20元汇款单的回忆(上) 马保瓜//一张20元汇款单的回忆(下) &l ...

  • 记忆里的老屋

    又一次在梦里回到老家的老屋.<周公解梦>上说:应该是想家了.可是,老家的老屋早在20多年前就拆掉了,现在即使回到老家,也见不到了.  小时候,老家的院子有两重.原本是父亲和四叔.五叔共同的 ...

  • 【乡土情缘】张恩会:神奇的瓮沟

    神奇的瓮沟 文/张恩会   陕西省洛南县地处秦岭北麓,是一个四季分明风景如画的地方.只要不变天不下雨  ,洛南县天天都是蓝天白云.         景点很多,一年四季吸引着众多的来自天南地北的外地游客 ...

  • 【乡土情缘】张恩会:​那年收麦时

    那年收麦时 文/张恩会 那年夏季收麦季节的一天清晨,麦收鸟在院中飞来飞去,不停的在叫着"选黄选割","选黄选割".我被这麦收鸟吵醒了,便赶紧起床,满屋里找妈妈. ...

  • 【乡土情缘】张恩会:又闻七夕

    . 又闻七夕 文/张恩会 七夕将到,秋意也渐渐浓了起来,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又开始在人们心里搅起了层层波澜. 其实,七夕节的真正含义是情人节和少女节.在七夕节的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礼拜七姐,祈祷福禄 ...

  • 【乡土情缘】张恩会:​城里人和乡下人

    城里人和乡下人 文/张恩会 城里人和乡下人原本是没有区别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城里人和乡下人却存在着些许的区别. 城里人有工作,有班上,早上八点上班,中午十二点下班:下午两点上班,六点钟下班,到周末 ...

  • 【乡土情缘】张恩会:​帮父母收玉米

    帮父母收玉米 文/张恩会       父母今年种了好多的玉米,玉米的整个生长阶段,都是风调雨顺,今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考虑到目前社会生活压力大,很多子女大都在外拼搏,农村大多是空巢老人,父母也是一样 ...

  • 【乡土情缘】张恩会:一双黑皮鞋

    一双黑皮鞋 文/张恩会 我有一双黑皮鞋,牛皮帮子,系鞋带子的,鞋跟是粗厚的牛筋底子.鞋里面也是薄薄软软的皮子,虽然款式有点笨重,但我穿进去不大不小挺合脚. 这双鞋的鞋龄已经十年了.十年前,我应约参加洛 ...

  • 【乡土情缘】张士勤:​当我们步入了老年

    当我们步入了老年 文/张士勤 我们来到这个奇妙无穷,色彩斑斓的世界上,在享受绚丽多彩生活的同时,也在担当着义务和使命,潇洒走一回,便是问心无愧.一路上际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一切都是缘分使然,非常幸 ...

  • 【乡土情缘】张妍:西门口的胡辣汤

    西门口的胡辣汤 文/张 妍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俗话说得好: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西门口是洛南县的一条小吃街,承包了县城里众人的一日三餐. 西门口有家常美味 ...

  • 【乡土情缘】张士勤:高山流水,血浓于水

    高山流水,血浓于水 文/张士勤 高山流水,血浓于水!何为亲情?兄弟姐妹便是天伦亲情.亲情,与生俱来无法更改,亲情,血浓于水不能割舍替代.亲情就在当下,应该百倍珍惜,莫要悔之晚矣! 即便是落魄江湖,流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