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喘良方之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出自伤寒论,其原文: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芍药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厚朴二两。炙去皮 杏仁五十枚。去皮尖
上七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
18、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43、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第十八条喘家古代一个简称,就是现在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这些。
作桂枝汤证之意就是老慢支出现桂枝汤证。
桂枝汤什么证?就是发热,全身怕风,怕冷有汗,脉缓舌淡。这个基础上兼有咳喘就可以用本方。
这条说明什么问题?中医治病,是治疗新病基础再兼顾旧病。咳喘是旧病,但是感冒中风是新病。所以桂枝汤治疗中风新病,杏子厚朴治疗旧病咳喘,如果有痰加化痰药。比如紫苑冬花桔梗二陈汤等,都可以。
桂枝大家知道,做菜都加桂皮,辛温药,桂皮就是桂枝树的皮;人吃了全身发暖,还能促进食欲。甘草生姜大枣也是食材佐料,就是芍药一味药偏寒,整体比例还是偏温。药方药物来看测这个患者怕冷,其实偏寒体质。
那么偏寒老慢支去医院怎么治?医院可不管中风还是风热,发热输液,咳嗽止咳,有痰化痰,缺氧输氧,最后也能治好。
但是他们有个缺点,这个桂枝汤证是个寒证,寒证发热,在输液抗生素岂不是雪上加霜,体质日益下降。所以老慢支把医院当成”姥姥”家也不奇怪了,今天出院,后天再去也是常事;尤其冬天,几乎天天住院!有的过年也不走,就在医院过了。
你以为西医不明白输液不好吗?当然明白,他们也没有办法,有感染不控制吗?不输抗生素?肯定不行,苦于没有办法。只好强调增强体质,或者提高免疫力。你前边给人输液,损耗阳气,后边让人提高免疫力?!你这不是前后矛盾吗?没办法,所以很多时候我就说西医比较幼稚!
你看桂枝汤,桂枝生姜大枣甘草都能促进食欲,还能发暖,脾胃健康能吃,发暖不怕冷,慢慢体质就改善了。根本不用打转移因子,或者胸腺肽这些提高免疫力的。脾胃后天之本,能吃能喝自然健壮是吧!道理简单,明了!
方后仲景谆谆告诫,可以喝粥帮助发汗。粥是什么?八路军小米加步枪打败日本,打败国民党就靠它。当然是个夸张说法。你没看古代坐月子喝和小米粥加鸡蛋,可见小米粥营养,还能补充水分。西医感冒就知道让人多喝水,喝水能比喝粥吗?二千年前中医,古人就比你聪明还不服气!
第四十三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说明太阳病,应该汗解,或者麻黄汤,或者桂枝汤,误用下法,导致喘。
揣测病机考虑下法伤了脾胃。下法常用大黄芒硝这些,或者巴豆。无论寒热下法都能伤脾胃。同时还有表证未解,兼有咳喘,桂枝汤正好暖脾胃,发汗功效,属于扶正办法,再加厚朴杏子治咳喘。这就属于救误法。
因此临床慢支,或者脾胃虚寒,外感兼有咳喘这些常用。小孩脾胃不好,也是常用。下边医案大家看看,是否这样。
前几年,我岳父尚在人世。
一次老家探望,进门看他躺在床上,盖被蒙头。
由于我去了,岳父坐起来与我说话。
见他满头大汗,不停咳喘。
岳父说,感冒三天,自己吃了些感冒胶囊,阿莫西林等西药,效果不好,反而引发咳喘。我问怕冷吧?
云:怕冷。至此脑海出现桂枝汤加厚朴杏子汤证。又询问是否咳痰,答痰也不少。后来我记得开了桂枝10克,白芍10克,厚朴10克,杏仁10克,紫苑10克,冬花10克,桔梗10克,炙甘草6克,生姜10克,大枣3枚。三剂水煎服。方子开好,我骑摩托去了镇上药店,抓了回来。当日我就走了。后来追访三剂服后痊愈。
对于一些慢支咳喘,兼有肾虚尿频,本方基础可以加菟丝子芡实等收纳肾气,缩小便,或者合肾气丸都有良效!
表虚明显,可以合玉屏风,加强固表,夹湿,防己黄芪汤,少阳小柴胡,水饮加茯苓,这样可以扩大运用。
下边链接是我近期治疗一例孩子外感咳嗽,兼有腹泻,加了葛根升阳,茯苓祛湿的案例。点击蓝字即可查看婴儿咳嗽腹泻案
在介绍一例老中医张耀卿医案
1.陈××,男,20岁,工人。1960年11月5日因哮喘反复发作十四年入院,同月18日出院。住院号:7617。
患者六岁起即有气喘病史,每年发作,次数较少,持续时间亦短。近数年来,每遇气候变化即发作,尤其与气候转冷有关。发作时呼吸迫促,不能平卧,轻度咳嗽,咳出痰液后,即觉缓解。曾在门诊中药治
疗,并在××医院进行紫外线照射治疗,均未见效果。近十余天来,哮喘又发作,因症状加剧而入院。人院体检:慢性病容,面色萎黄。端坐呼吸,两肺均可闻及干性啰音,叩诊稍呈匣音。心脏(一),诊断
为支气管哮喘。二剂见效,八剂后症状缓解出院。
初诊:1960年11月7日。哮喘咳嗽,发则气喘难以平卧,已经十四年。刻诊脉来沉细无神,舌苔白而滑,中有裂纹,质淡红,无绛色出现。面色皖白,两目黯淡。
辨证论治:痰饮阻于中焦,脾阳失于健运,以致土虚无以生金。观其呼吸之声低微,肺气虚弱可知。叶香岩云:“喘之一症,实则治肺治胃,虚则治脾治肾。”以脾胃为生痰之源,治痰不治脾胃,非其治也。今拟温运脾阳,纳气归肾法。
川桂枝2.1克炒白芍9克五味子3克淡干姜3克,清炙甘草2.1克,仙半夏4.5克陈广皮4.5克云茯苓12克蛤蚧粉4.5克,分二次吞2帖
二诊:11月9日。前投温运脾阳、纳气归肾之剂。哮喘渐平,惟入夜气逆,难以着枕。舌质淡红、边有锯齿之状,苔薄白、中有裂纹,脉象活濡无力。再以原方加味续进。
黄厚附块6克川桂枝3克炒白芍9克五味子3克淡干姜3克仙半夏4.5克川象贝各4.5克淮山药12克 坎炁一条,黑锡丹12克,包4帖
另:人参粉3克,蛤蛤粉3克,分8包,早晚各服一包
三诊:11月14日。历进温运脾肾,佐以纳气归肾之剂。咳嗽气喘较平,神疲乏力,夜不安寐,舌苔薄白而润,中有裂纹,脉来沉细。再以原方加减:
川桂枝2.1克,炒白芍9克,五味子3克,淡干姜3克,云茯苓12克,清炙甘草2.1克,蛤蚧粉3克,四剂。
上药四剂后喘愈出院。
按:本案虽然不是加厚朴杏子,实乃变化而来,根据病情加了蛤蚧粉,坎炁,黑锡丹等肺肾双补纳气归肾,二陈汤和胃化痰,五味子干姜等皆是随证加入,张老真读懂伤寒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