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颗慈悲心【698】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佛教还是心理学,我们都是在学习修心。
随着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的增加,很多年轻人逐渐开始提前步入了养生行列,养生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数不胜数,但却忽略了,最好的养生,就是养心,养一颗慈悲心。
最早听说“慈悲”这个词就是小时候看《西游记》,唐僧总说:“出家人慈悲为怀。”那个时候对慈悲的理解就是“善”。现在读了济群法师的作品,才明白了慈悲的真正含义。
慈,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悲,是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两者虽侧重不同,实则相通。因为究竟的给予快乐,必然包含着拔苦;而真正的拔苦,必能给对方带来快乐。
我们有些人目前虽然也都拥有慈悲心,但这种慈悲心只针对和自己有关的人,比如自己的父母、儿女、亲人、朋友等等,对于其他与自己不相关的人或者动物,就不一定有慈悲心了。
而佛菩萨的慈悲是大慈大悲。大即无限,也就是说,无论是亲人还是冤家,无论是人类、动物还是六道一切众生,都以一颗慈悲心相待。
有人说,我们是人又不是菩萨,为什么要修慈悲心?
因为慈悲不仅仅是利他的善行,更是一种是我们自身人格得到提升的自利行为。当我们对他人心怀慈悲时,我们的内心是调柔而开放的。这种调柔能使我们感到安宁与祥和,而这种开放则能使我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所以说,我们所思考以及所付出的利他终归都是利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如果能想通这一点,慈悲就会成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
我们在付出的同时也在收获,只不过这种收获不一定在于他人的回报,而是在于自身心理的改善。所谓,善有善报,也不过如此,我们到最后所追求的不过是心理安慰,与其期待别人,倒不如自己让自己内心俱足。
有了一颗慈悲心,人就会变得宽和、善良,而且,慈悲心还能让人延年益寿。
李嘉诚退休之后,醉心公益,出入各个公益组织,为人们带去温暖和快乐,有时候甚至工作到凌晨,比退休之前还忙。
家人都很担心他,劝告他不要把自己搞这么累,希望他能爱惜自己的身体,减少一些工作和活动,但是他却越忙越精神。
他说: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内心的快乐,物质的富足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内心的快乐和富足。
现代医学也认为:快乐的精神状态可以让人的免疫力大幅提高,增强抗病能力,利于治病防病。
一颗慈悲善良的心,能让人收获快乐,让人长寿,是健康的源泉。
所以,修一颗慈悲心,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以爱待人,不忧不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