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伤寒论方证——风寒湿邪在表
《伤寒论》中医必读外感经典名著,外感发展到清代出现温病专论,浙江名医俞根初结合前人经验定著《通俗伤寒论》一部,以六经辨证,统一伤寒温病,化繁为简。形成绍派伤寒。现在他创造不少方剂被收录教科书。后经清末民初何廉臣徐荣斋医学大家等阐释,内容更加丰富翔实,为临床医家喜读的临床实战书籍。
第一节 发汗剂苏羌达表汤 辛温发汗法
俞氏经验方
苏叶(钱半至三钱) 防风(一钱 至钱半) 光杏仁(二钱至三钱) 羌活(一钱至钱半)白芷(一钱至钱半) 广橘红(八分至一钱,极重钱半) 鲜生姜(八分至一钱) 浙苓 皮(二钱至三钱)
俞根初自注:浙绍卑湿。凡伤寒恒多挟湿。故予于辛温中佐以淡渗者。防其停湿也。湖南高燥。凡伤寒最易化燥。仲景于辛温中佐以 甘润者。防其化燥也。辛温发汗法虽同。而佐使之法则异。治正伤寒证。每用以代麻桂二汤。
何廉臣注释:方以苏叶为君。专为辛散经络之风寒而设。臣以羌活。辛 散筋骨之风寒。防风、白芷。辛散肌肉之风寒。佐以杏、橘。轻苦微辛。引领筋骨肌肉之风寒。俾其从皮毛而出。使以姜、苓。辛淡发散为 阳。深恐其发汗不彻。停水为患也。立法周到。故列为发汗之首剂。
俞氏加减法 如风重于寒者。通称伤风。咳嗽痰多。原方去羌活生姜。 加仙半夏三钱。前胡二钱。苦桔梗钱半。
青龙按:本方治疗风寒夹湿方,非正伤寒方,类似仲景麻黄加术汤,后世藿香正气散等。故而俞氏自注云:浙绍湿多。。。
本证也类似薛生白湿热条辨第一条:湿热证,恶寒无汗,身重头痛(胸痞腰疼),湿在在表。宜藿香、香薷、羌活、苍术皮、薄荷、牛蒡子等味。头不痛者去羌活。
类似方鉴别:
除麻黄加术汤,薛生白方,藿香正气这些不讲了,因为大家都知道,尤其近些年伤寒已经被炒作烂了。还有羌活胜湿汤治疗风寒湿邪导致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脊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薄腻,脉浮。
组成:
羌活、独活各6g,藁本、防风、甘草(炙)各3g,蔓荆子2g,川芎1.5g。
九味羌活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兼有里热证或者化热证。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痠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黄,脉浮。方子多了黄芩生地就是为了清里热。
〖组成〗 羌活 防风 苍术[各6g] 细辛[2g]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各[3g]
荆防败毒散,出自明·《摄生众妙方》。
【组成】羌活、柴胡、前胡、独活、枳壳、茯苓、荆芥、防风、桔梗、川芎各一钱五分(各4.5克),甘草五分(1.5克)。
【用法】原方用散剂,每服15~30克,加生姜3片、薄荷3克,水煎服。
【功效】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疮肿初起,症见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现在也多用于风寒湿邪感冒初期。临床可虚弱之人老人婴儿以加人参扶正。化热可以再加银花连翘,阳明有热大便不通再加大黄等都是可行之策。
吴鞠通温病条辨治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证正盛,里证复急,腹不和而滞下者,活人败毒散主之。吴氏云:此证乃伤水谷之酿湿,外受时令之风湿,中气本自不足之人,又气为湿伤,内外俱急。立方之法,以人参为君,坐镇中州,为督战之帅;以二活、二胡合川芎从半表半里之际,领邪出外,喻氏所谓逆流挽舟者此也;以枳壳宣中焦之气,茯苓渗中焦之湿,以桔梗开肺与大肠之痹,甘草和合诸药,乃陷者举之之法,不治痢而治致痢之源,痢之初起,憎寒壮热者,非此不可也。
刘渡舟老善用本方加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生地榆、炒槐花、赤芍、茜草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尿毒症属湿热毒邪壅滞等肾病。
新加香薷饮是吴鞠通订制治疗暑湿外感发热初期表寒里热之法,类似大青龙。
原文:暑温初起,复感风寒。证见恶寒发热,无汗,心烦面赤,口渴,苔白,脉右洪大左反小者。
其中香薷祛暑湿发汗,银花连翘芳香清热解毒,厚朴燥湿,扁豆花解暑。我在临床常合六一散,芦根竹叶等,增强轻清祛暑湿之力。
综合判断本证(苏羌达表汤)也当有恶寒无汗,身痛骨节疼,胸痞腰疼,肢体酸沉,咳嗽, 小便不黄,大便不干,舌淡苔薄腻,风寒夹湿感冒初期。全在舌象判断,苔不腻舌不干无湿热,祛风散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