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病起于湿!艾灸身体2个“祛湿口”,化湿、排湿,湿气全跑光!
一、百病起于湿!
“重”,即沉重、重着之意。湿邪侵犯人体可使人体出现沉重、重着的症状,如身体困乏、肢体沉重、肛门坠胀等。
“浊”,即浑浊、秽浊不清之意。湿邪为病,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的性质具有秽浊不清的特点,如黏液便、小便混浊、白带等。
黏,黏腻;滞,停滞。湿邪致病具有粘腻、停滞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症状的黏滞性,如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
2.病程的缠绵性,如长期身热不退,自觉发热,按其肌肤却不甚热。由于湿性黏滞,停滞于某些脏腑组织难以化解,故湿邪为病,病程一般较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如湿痹(关节炎)。
【3】湿性类水
第一阶段:
容易疲劳,经常觉得累,倦怠乏力;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看到食物没食欲,吃东西不香,这是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脾胃排斥饮食的摄入。
第二阶段:
吃东西不消化,饭后打嗝,肚子胀的难受;脾虚则生湿,痰湿蒙蔽头目,出现头晕目眩;聚湿生痰,痹阻心胸,引起心悸。脾湿还会导致浮肿。
第三阶段:
经常拉肚子,反复耗气,对脾循环伤害;脾胃功能不足以吸收代谢过量的营养脂肪物质,再加上活动消耗量少,日久形成脂浊痰湿,从而造成肥胖。
中医讲,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的,那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祛湿,关键是要健脾,而健脾,却少不了阴陵泉穴。
在临床上,阴陵泉有“健脾利湿第一穴”之称,可用于各种水肿、黄疸、心胸痞满、小便不利之症。
艾灸刺激阴陵泉穴,可达到健脾祛湿的效果。
膝窝是祛湿毒、排热毒的“关口”,在膝窝中点有个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经。
膀胱经是人体最大排毒祛湿通道,而委中穴便是这个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排污口被堵住,湿毒、废气排不出去,就会在体内淤化成热毒。热毒在体内待久了,就成了瘤。
另外,侵入体内的风、寒、湿等外邪淤在这里排不出去,就会导致关节炎、腰痛等疾病的发生。可见这个排污口的重要性。所以平时一定要常清理,方能保证它排毒顺畅,身心常安。
艾灸刺激委中穴,可改善小便不利、腰背痛、遗尿等。
薏米又称薏苡仁,味甘甜微寒,可以健脾祛湿,利水除痹,清热排脓。现代营养学认为,薏米中含薏苡仁脂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女性白带异常、慢性腹泻、肥胖、以及头面部皮肤油腻等均可以长期食用。
可以采用煮粥,或用豆浆机打浆等方法食用。只是薏米较耐熬,可以提前浸泡2—3小时使用,效果更佳。
赤小豆,又称红小豆,味甘酸性平。可以除湿利水,调经通乳。现代营养学认为,赤小豆有良好的利尿作用,有一定的解酒、解毒的功效。
本文图片源于网络,如有异议请联系我方删除
常可用于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患者的保健食物。
赤小豆单独食用口感较差。建议与小米共煮粥食用,又好吸收,口感疗效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