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叶,更像是个传说

桃叶渡作为南京“十里秦淮”的一个古渡口,它曾是六朝胜迹之一。而桃叶渡之名的由来,却要追溯到东晋时代书法家王献之。据说王献之常在这个渡口迎送他的爱妾桃叶,情深时王献之还为桃叶写下了一首《桃叶歌》:“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这应该是东晋建国以来最有料的故事了,但桃叶在史书上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于是人们开始猜测桃叶的身世。有人说是卖砚女,有人说是替年迈的父亲在渡口摆渡的船家女,还有人说是一位识文断字且相当有文采的女子。当然,也有人说王献之纳的妾是一对姐妹,姐姐叫桃叶,妹妺叫桃根,是秦淮河上的娼妓。

这件事之所以引起后人的极大兴致,还是因为当事人王献之的身份与身世。王献之,字子敬,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七子,与其父并称为“二王”。王献之不仅在书法上深有乃父之才,人也生得风流倜傥,器宇轩昂。《晋书》中记载他“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王献之的第一段婚姻是娶了舅舅郗昙的女儿郗道茂为妻。婚后的王献之与郗道茂过得美满而和谐,后来,他们生下一个女儿,取名玉润,但不久便因病夭折了。痛失爱女,加之原本就身体比较柔弱,所以很长一段时间,王献之都为郗道茂的身体而忧心。而让王献之没有想到的是,还有更深的忧虑在等着他。

当时,简文帝的三女儿新安公主早就听说王献之不仅才华出众,还长得仪表堂堂,于是,她想要嫁给王献之为妻。而那时,王献之已经和郗道茂结婚,并且夫妻感情甚好。一边是情深意重的发妻,一边是高高在上的皇权。为了婉拒,王献之假称说自己有足疾。为此,他用艾草烧伤双脚,以致到最后走路一瘸一拐。纵然如此,仍然没有阻止新安公主那颗想要嫁他的心。后来,王献之不得不休妻而娶了新安公主,这件事也成了王献之终身的心病。

“四十一岁的王献之以尚公主无子嗣为由,纳妾桃叶。”(朱捷《琅琊墨韵:王羲之家族传》)但这样的话,更可能是一种美好的传说。因为后人无论怎样煞费苦心去寻找,也无法在史书上找到王献之在新安公主之后纳妾的记载。换句话说,王献之究竟有没有过名唤桃叶的小妾,王献之与桃叶是否恩爱,桃叶是否曾经穿梭于秦淮河上,桃叶渡河的渡口是否就是现在的桃叶渡,都没有明确的答案,王献之与桃叶的故事更像是后人的附会或是猜测。

“可人们宁愿相信这一段琴瑟相和的爱情故事真的存在于世间,人们相信王献之有自己的爱恨情仇,有自己的悲欢离合,有自己的难言与不舍。”(同上)也正因为如此,桃叶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了人们怀古凭吊、守望爱情的浪漫之地。这一切看起来也顺理成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