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管理

营养管理为心血管启动自我修复,提供了两方面的助力。
一方面,膳食营养本身就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肥胖、盐摄入过多等。合理科学的饮食方案,可以将很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化于无形。
另一方面,我们修复心血管的能量和物质,都来源于食物。
研究表明,如果我们能从食物中获得充足的微量元素、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就没有必要从药物、营养添加剂以及保健品中获得。
孔老夫子告诉我们,“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个味同嚼蜡的营养方案,怎么想都难以坚持。
我来跟你分享一个美食家的营养康复经历。
我就遇到过一个有点倔强的小老头,他是被太太强逼着来的康复中心。
来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说:“不让我吃红烧肉,我就不做康复了。”
我一下子就乐了,就跟他说:“谁跟你说,得了冠心病就不能吃红烧肉啊?不仅可以吃,我这还有比这更好吃的菜单呢。生滚鱼片粥、牛尾鸽子汤……”
我还没说完,他就把我打断了,问:“真的?那个牛尾鸽子汤怎么做?”
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业界鼎鼎有名的美食家和作家,出过好几本美食畅销书。
我们先做了一周的饮食记录。我告诉他,这一周尽情吃,但有一条得注意,就是每次吃饭前,需要给食物拍张照,然后发微信给我们营养师。
一周下来,我们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
红烧肉,老爷子吃得不多,也就一周两次。相反,自从得了冠心病,他肉类就吃得很少,加上他觉得粗粮更健康,就一日三餐都吃杂粮面、杂粮饼,还配杂粮粥,结果导致主食摄入太多。
结合其他营养学检查,我们给他制定了精确的营养方案,不仅没有停掉他的红烧肉,还让他增加了鱼肉、鸡蛋,以及各种煲汤等。
三个月后,他的血脂就完全正常了。而在这之前,他就算吃两片降脂药,血脂也不能达标。
他特别开心。他以后每次来,我都会和他闲聊一两句菜谱的事,还会比划比划,谁做得又健康又好吃。
美味的营养方案,才是坚持治疗最强大的原动力。
你可能想问,朋友圈里吃啥不吃啥的信息满天飞,什么样的营养方案才是健康的?
我没有办法通过这个课程给你定制个性化的营养方案,但判断自己的饮食是否健康,我可以给你一个决胜招,就两个字:自然。
首先,要让自己的食谱结构接近大自然的食物链。
大自然的食物链就像个金字塔。
最底层是植物,各种主食、蔬菜、水果;上面是稀有一些的豆子、鸡蛋、牛奶;塔尖才是更为稀有的肉类、植物油。
请你记住,金字塔内只有多少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所以,每一种食物都是你需要的。而且,每一种食物的多少,由它在金字塔内的分布量决定。
第二,要让食物成分更接近自然本身的样子。
举个例子,糙米比精米要好,全麦面粉比高筋面粉好,全水果比果汁好。
加工程度越高,丢失掉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就越多,而这些,对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都有很多好处。
最后,选择自然界里时令的食物,也就是本地、应季的水果、蔬菜。
这会接近你所居住的自然环境和自然气候,也更适合你的身体环境。
我说这些,不是因为我是个倡导天人合一的道家学究,而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让我们的基因更习惯原始状态的生活。
第三、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你有没有发现,心血管疾病治疗的终极解决途径,居然是运动加饮食等听起来特别简单的事情。
医学发展兜了一大圈,似乎又回到了原点。治疗方法就是最普通、最原始的生活。
这一次回归,不仅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有帮助,还引发了一场医学史上重大的变革。
之前的医学模式,是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
简单来说,人在这个模式中,仅仅是一个生物体。巧合的是,这个生物医学模式,也是从心血管领域建立血液循环学说开始的。这也是近代医学起点的标志。
但它过于强调医学干预的意义,无法解释很多疾病是如何治疗的。
这一次,又是在心血管领域,心血管康复引起了一场变革,一场以自我生活方式管理为治疗本质的变革。
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渐渐画上句号,取而代之的,是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在这场变革中,我们把参与治疗的主体,从“医生”变为“患者和医生”。
所有的医生都将摆正自己的位置,从神坛退回到治疗的帮手上来。
在近代医学中,患者第一次从一个配合医生甚至被动接受的角色,被请回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舞台中央。
当我们能意识到来源于患者本身强大的自愈能量时,我们就会更加谨慎地运用外在的医学治疗手段。
这就是所谓的“敬畏生命,以人为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