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联大,一所伟大的大学

西南联大,一所在语文课本中被多次提到的大学,它是杨振宁和汪曾祺的母校,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大学。尽管这所大学仅仅存在了8年零11个月。

01

绝徼移栽桢干质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南开大学遭日机轰炸,大部校舍被焚毁。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公函,组织北大、清华、南开三校的数千名师生迁到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但日军步步紧逼,长沙局势危急。为了师生的安全,原清华大学校长、长沙临时大学务委员会常务委员梅贻琦决定将学校南迁至昆明。

湖南主席不同意师生南下,担心影响社会舆论。

民国教育部长王世杰拍桌子大骂:“这些年轻人,是民族的未来,不是你棋盘上的子!”

1938年2月,半个中国硝烟弥漫,师生自愿选择进入昆明的方式,分三路出发。

第一路由女同学和体弱的男同学组成,他们乘火车经广州、香港,渡海到越南,再绕道昆明。

第二路由校长梅贻琦带队,护送从北平抢救出的万册藏书和仪器标本。沿湘桂公路到桂林,经柳州、南宁、越南进昆明。

队伍中的赵忠尧教授,当年从剑桥归国时,获赠50毫克镭,那是当时中国高能物理的全部家当。他冒着生命危险,将这种强放射性物质藏在胸前,日夜不敢合眼安睡,到昆明时,胸前已深深印上两道血印。

第三路最为悲壮。244名体检合格的学生,由闻一多等11位老师带队,徒步开始了他们长达3500多华里的迁徙之旅。

他们自称为“湘黔滇旅行团”。这些学生中,后来有不少成为知名学者,如查良铮(穆旦)、任继愈、唐敖庆、刘兆吉等。

出发前,他们统一收到一双草鞋、一副绑腿、一把油布伞。

南方多雨,师生们刚开始还打伞,后因不便,便索性淋着雨,背着十几斤重的行李,泥泞而行。

队伍每天平均行进25公里,首尾相距十多公里,入夜靠点数饭碗来确定无人掉队。

他们翻越荒山,穿过孤村,拉着铁索越过激流,从冬天走至春天。

这一路千难万险,也曾遭遇大群土匪。但当土匪们知道了这是去云南读书的队伍,也甚为感佩,特意放行。

西南联大其实在路上便开启了。

地质老师一路讲解地貌,工科老师一路指导冶炼,文学老师和学生共同记录沿途风土民情。天地即讲堂。

翻越了无数崇山峻岭,这支队伍终于到达昆明东郊。

校长梅贻琦亲自迎接,学生们见到他的第一句话,问的是何时复课。

02

八年辛苦备尝

偏远的昆明,一下子涌入了如此多的老师和学生,校舍是个大问题。

校长梅贻琦请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为联大设计校舍。

梁林夫妇很快交出设计方案,却被校方否定了,理由是经费不足。

梁林夫妇于是把设计方案一改再改:高楼变矮楼、矮楼变平房、砖墙变土墙……但这些方案仍一次次被否定。

梁思成忍无可忍,当着梅贻琦的面把方案摔在地上。

梅贻琦平静地说:“除了图书资料室做砖瓦建筑,部分教室用铁皮做顶,其余统统做茅草房。”

梁思成大怒:“茅草屋农民都会建,何必要我这个建筑专家来设计?”

梅贻琦说:“国难当头,用茅草来建大学是不得已而为之。我们能不能用茅草把校舍做得尽可能好看点、好用点,这还得靠你们支持!”

当晚,梁林夫妇按照建茅草校舍的思路再次修改方案。林徽因一边修改图纸一边流泪。

毕业于西南联大的汪曾祺,在他的散文中描绘了梁林这两位伟大建筑师设计的校舍:

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
路以西,是学生宿舍。土墙,草顶。
宿舍是大统间,两边靠墙,和墙垂直,各排了十张双层木床。一张床睡两个人,一间宿舍可住四十人。”
——汪曾祺《新校舍》

老师们的住宿条件也很恶劣: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借住尼姑庵;费孝通住猪舍旁的旧厢房;闻一多一家八口住在不足20平米的储物间。

最艰苦的是华罗庚,他住在防空洞边。一次日军飞机轰炸,土洞崩塌,把华罗庚给活埋了,幸好被人挖出。

日军的侵扰,阻隔了学生和故乡的通讯,学生们无法获得家庭的经济资助,只能靠微薄的政府补助勉强饱腹。

联大教师初期薪水不低,但随着抗战持续,昆明物价不断上涨,三年间涨了300倍。工资最高的教授,一个月的薪水也只够买四十斤豆腐。

于是师生的生活条件每况愈下。

学生们戏称学校食堂的饭为“八宝饭”,所谓“八宝”,指的是谷、糠、秕、稗、石、沙、老鼠屎和霉味。

学生们还总结出了“八宝饭静置提纯法”:“盛饭半满,舀汤或水一勺,以筷猛力搅之,使现旋涡状,八宝中即有七宝沉于碗底,可将米饭纯净度提高到九成左右。”

文学系主任朱自清饿得体重不到80斤。一次上街,一个乞丐对他纠缠不休,朱自清无奈,说:“我是教授。”

乞丐听了这句话,扭头就走。因为当时昆明人人知道:“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为了改善生活,师生们想尽办法。

大多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昆明城里做兼职,或当编辑,或当家教,或当会计。

老师们则发挥特长:学美术出身的闻一多为人刻印章,物理学家赵忠尧在家生产肥皂,社会学家费孝通上街卖大碗茶……

老师们的妻子也纷纷做针线活补贴家用。

梅贻琦的夫人韩咏华眼睛不好,无法做针线活,就做米糕上街去卖。

她给米糕起了一个名字:定胜糕。生活如此艰难,但心中的信念却又如此坚定。

国民政府教育部本打算拿出一部分钱补助教师。但所有教师联名拒绝政府的救济。

理由是:“全民族都为抗战付出了巨大牺牲,还有许多的人民比我们还要艰难,我们有什么理由接受政府补助呢?还是让这些补助用于抗战吧。”

03

动心忍性希前哲

西南联大的老师,多是学养功底厚实的大师,他们的性格脾气、讲课方式也各具特色:

沈从文课堂上最善闲聊,聊到家乡,一向温和的他就激动了:“哪怕剩一兵、一卒、一粒子弹、一只手,还是不屈服,不后退,这才像个湖南人!”

刘文典善讲庄子,开头一句就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他讲到得意处,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时他是下午的课,一高兴会讲到五点多才结束。学生说他是“魏晋时期的人物”。

金岳霖上课,经常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今天,请一位穿红毛衣的女士回答。”一时间,穿红毛衣成了女生的时尚风气。

闻一多讲《楚辞》,一学期四十多节课,他只讲一首《天问》。然而连工学院的学生,都穿过整个昆明城,跑来旁听,以致教室里里外外都是人。

陈寅恪教历史,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他双目已几近失明,上课总是闭着眼睛。日机轰炸时,学生们便一拥而上,高呼“保存国粹”,扶着陈寅恪撤离。

老师们不看教材,不循旧例,许多老师把研究成果编成讲义,边讲边和学生讨论,共同定稿。师生们竭尽全力完成文明的交接。

1940年,昆明频遭空袭。学校根据轰炸规律调整上课时间。警报结束,学生们便争分夺秒返回课堂。

课余时间,杨振宁等学生,还走街串巷,提筐收集废铁,幻想能炼钢建造小型回旋加速器。

外国记者记录西南联大:看那个校舍啊,看他们吃的东西啊,真是很差。但看学习精神,太平时代都赶不上他们。

04

中兴业,须人杰

尽管经费困难,西南联大却建起了当时国内唯一的试验风洞,为航委会第二飞机制造厂试验轰炸机模型。

而教授们也都成绩斐然。

人文社科方面,冯友兰写出了《贞元六书》、金岳霖创作了《论道》,钱穆完成了《国史大纲》,闻一多则出版了《周易义证纂》、《楚辞校补》、《唐诗杂论》……

基础科学方面,华罗庚的《堆垒素数论》获得当年教育部第一届国家学术奖励金,周培源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速度脉动方程在湍流理论中的研究问题,余瑞璜将X射线分析法在中国第一次应用于生产, 孙云铸出版了中国的第一部古生物著作《中国北部寒武纪化石》……

1943年,抗战的关键时刻,西南联大有学生834人踊跃加入军队,奔赴抗日前线,人称“800壮士从军”。其中就有校长梅贻琦的儿子梅祖彦。

西南联大仅存在8年,共计有毕业生3343人(含初级部35名)。

这些毕业生中,有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8位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朱光亚等),171位两院院士(黄昆、潘际銮等),100多位人文大师(汪曾祺、郑敏等)。

那些住过茅草屋、吃过八宝饭的年轻人,终于走上了诺贝尔奖的领奖台、引爆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制造了中国第一台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书写了无数华章……

梅贻琦说:“所谓大学,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

这所诞生于战火中的大学,当之无愧,是中国最伟大的大学。

附:西南联大校歌《满江红》

素材运用:

西南联大的成就,在教育方面给后世留下了诸多启示。

而作为写作素材,它可以被用于“青年与时代”、“物质与精神”一类的话题中。

运用示例:

“青年与时代”

参考标题: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

青年向上,时代向前

致敬大师,放飞青春

追梦青春,尽显芳华

“物质与精神”

参考标题:物质向下比,精神向上比

站在物质与精神的天平上

物质时代更需要精神力量

(0)

相关推荐

  • 梅贻琦:逝去了的“清华圣人”

    "月涵寡言,天下皆知" 梅贻琦,字月涵,1889年12月29日生于天津,因长期担任清华大学的校长,被清华师生公认为最可尊敬的"终身校长".他不仅引领清华大学由一 ...

  • 梁思成“最委屈”的设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1938年2月,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南迁至昆明,成立"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联大创建之初,因没有校舍,所以租借民房.中学.会馆上课,校点很分散.5个月后,当地政 ...

  • 中国最牛大学,8年时间培养了171位院士,14位大奖获得者

    我们现在的名校很多,如北大.清华.南开.复旦,历史上还有辅仁大学.燕京大学等,但是他们的历史都没有一所大学曲折和传奇,这所大学就是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只存在了八年时间,但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 ...

  • 西南联大何以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02-28 12:09 (中共百年华诞)西南联大何以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中新社昆明2月28日电 题:西南联大何以被称为"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 ...

  • 再也没有一所大学,可以超越它了

    同学们好啊,先问你们一个问题 说起最高学府 大家脑海中最先浮现的 是哪所大学呢? 清华北大,还是哈佛剑桥? 当然,这些学校拥有世界上 顶尖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 是所有学子向往的知识殿堂 可若要说最传奇 ...

  • 这所大学8年培养了173位院士,是中国最后的底牌 | 白乌鸦精选06

    大家好,我是罗伯特刘.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这是电影<无问西东>提出的问题. 影片中王力宏饰演的西南联大学霸沈光耀是个富家子弟,他衣食无忧,德才兼备,在目 ...

  • 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轶事五则

    你自己算一算,能不能及格 <联大八年>中的<教授介绍>一文,以"资料室"为作者,介绍了西南联大102位教授.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以压轴的身份放在最后一位: ...

  • 肖伊绯:西南联大与世界教育史

    <人民政协报>2017-11-16刊,发表时有删略 "世界教育史的一页" --西南联大九周年校庆纪实 肖伊绯 1938年12月18日,香港<立报>刊出一篇题 ...

  • 周末电影馆 | “让真实永生”

    周末电影馆 -NO.118-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 --智利纪录片导演帕特里西科古兹曼 <西南联大> 1938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 ...

  • 《西南联大》:大学何以为大学,大学之大又在何处,答案在这里

    《西南联大》:大学何以为大学,大学之大又在何处,答案在这里

  • 西南联大,三校合并,(梅、蒋、张)是中国大学校长的代际转折点

    吃糠咽糟吐文化 发布时间: 2018-11-2717:12 当时的联大校门 三位校长 1898年,蒋梦麟刚三岁,蔡元培考中举人,同年学子中还有一个叫梁启超.严修任翰林院编修,13岁的张伯苓考入北洋学堂 ...

  • 西南联大的大学精神及启示

    2018-08-02 06:00 河南教育·高教 2018年5期   李秀勤 摘要: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之一,西南联大在其简短的历史时期中,内树学术自由,外塑民主堡垒,转移社会风气,服务社会发 ...

  • 委员建议: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重建西南联大!靠谱吗?

    近日,云南省某委员提出了"重建西南联合大学"的建议,该建议的具体措施如下:恢复西南联合大学名号:由中国42所世界一流大学联合组建新的"西南联合大学":选聘世界一 ...

  • 我最想看的大学——西南联大

    我去国内许多大学,每去到一所大学哪里的朋友总是热情邀请我参观他们的校园,期待我对他们优美的校园.气派的大楼赞美一番,老实说我的兴趣都不大,包括带着光环的北大清华.唯有一所大学是我最想去看的,尽管它在中 ...

  • 只存在过8年的西南联大,为何让人念念不忘?

    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有这样一所传奇的大学在中国短暂存在过:它屋舍简陋,却大师云集:颠沛流离,却人才辈出,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故事.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国立北京大学和国立清华大学都遭受波及,天津的 ...

  • 珍藏80余载的西南联大日记,带你重回那段传奇岁月|种草机

    虽说是出自梁思成和林徽因之手,但这校舍最终还是因为缺钱盖成了简陋的茅草屋. 一间屋住40个学生,床紧靠在一起,翻个身,旁边的人都会被摇醒-- 臭虫.老鼠满屋跑,咬得人夜不能寝,浑身都痒. 联大学生宿舍 ...

  • 老照片:西南联大名师的家藏照

    1945年,梅贻琦夫妇在昆明留影. 在昆明西南联大期间,韩咏华曾参加昆明女青年会活动,而在家中,她也能做一个尽心尽力的梅太太.当教授们到梅贻琦校长家议事时,韩咏华总会亲手做糕点给他们吃.也可见夫妻二人 ...

  • 《西南联大》分类:人文历史  集数:5集

    简介:1938年,在中国西南边城昆明,诞生了一所特殊的大学,她由国立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合并而成,这就是西南联合大学.纪录片<西南联大>将以历史风云中的几组共生关系,即清华.北 ...